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歌沙龙,05。 论语诗教传。第二大章,功课科目。

2020-12-24 11:54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诗歌沙龙,05。论语诗教传。南風先生。第二大章,功课科目。


七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这是表示教学的本末清楚。学子会有程度和种类的不同。)


八 ●述而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这是先生端正的输出。)


九 ●先进篇,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是清楚学子的特色。)


第七章的内容是说。学生做一些环境卫生,对话时候带称谓,说明事情有条理,进出门庭讲礼貌,这些都是需要的。不过呢,要是一直停留在初阶,然后没有进阶,没有达道的义理,那也是不可以的。君子养德的方式,会怎么成长,要如何引导?何时有成果,会是什么味道?这些就像是花草树木一般,有着许多不同类型。养好德性,能够成就的道路,是不可以模糊的。从开始到最后,如果能够始终一致,又质地精纯的话,那是真会有圣人的。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这是比喻人人,有不同天赋,有种种个性。花草与树木,区别在于木质部,都有许多品种。然而在结构上,都可以分成,子、根、茎、叶、花、果,等等六个部分,也可以是六个阶段。


这也是从种子存在,经过生长发芽,长成个体的不同阶段。一株植物,平常的时候,不会天天结果子。但是天天在成长。长出根茎,花叶的阶段,并不是有了花叶,就可以舍弃根茎。原形和阶段,有不同样貌,这都是一体的,不可以分割,而且会同时存在。还再伸发抒展的阶段,那是不容易改变的。在完成了一各个体之后,更会有接受变化的空间。


这个区别草木的能力,就在之前,「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阶段,来奠基好预备知识。为师的清楚品种类别越多,符合的就越清楚。观念越完整,发展的越长远。学子是怎样的人,就用怎样的方式。这就是在礼乐诗教中,能阐述执行的部分。这会在另外的篇章中完成。



第八章 ●述而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这是先生端正的输出。)


论语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把安定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自然没什么问题。要是自己模糊,又没有经验?那子女、学生,天天看着你,是可以教育什么呢?有光亮的指引,人们才愿意前进。如果是幽暗隐蔽的乌烟瘴气,就无法前进,需要先清洗。其它一些不乐意的推行,那也都不是教育的宗旨。这一切的标准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文章读完,去实践它。回应给先生,才会持续对准。人的选择是因为有了完整的了解,才会有真实的认同,因为认同的强烈,才会有志向的呼应,这才会去尽心尽力!于是爽朗、健康的人生,因此完成。主轴一致,安排良好,结构完整,那就会运转起来。这都是获得幸福快乐的正确方式。


论语单章文句的排列顺序,有其必然的呈现。夫子示教以文为先,奉教弟子以德行为最优。我们知道,论语是弟子奉教的集录。夫子传道诸国数年,之后由鲁国迎回故里,并奉为国老。遂志总成六经。天年届时由曾子主办丧事,弟子皆守丧三年,子贡后再追加。汉朝的时候,在孔宅壁中,得到竹简,几经整理,更加完整,呈现于后世。我们已知。毛笔始用于蒙恬。小篆编整于李斯。论语中是有,子张书诸绅的纪录。在这之前的文,不是指文书的事情。是那些,精炼的天地心,有温度的灯火,是言语切合义理的痕迹,是歌咏悠扬的传递,是那些常道真实的模样。这里文行忠信的文,与现代的纸上文章,文学作品的文,是不同的涵义。


论语中,出现"",的有好几处。排除了姓名的用法,还有十六个。这可以明确"文"的意义,和当时的用途。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这里的文,是指向尧帝的光芒制作。然而尧,最被称颂的,是禅让。所以这文,更隐含一种功德。

还有⬤「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文指向,礼乐的教化。

还有⬤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文指向,精神道理。

还有⬤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这文指向,尊重对待。

还有⬤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文指向,外在行为的调理。

还有⬤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文指向,请学动作。

还有⬤子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文指向,呈现功能。

还有⬤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这文指向,智慧讨论。

还有⬤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这文指向,知识。

还有⬤子曰:「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这里文指向,理论研究。


另外弟子们,也这么说。

⬤子路问成人。子曰:「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文指向,添加学习。

再来⬤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这文指向,造作假装。

再来⬤子贡曰:「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这文指向,外在。

再来⬤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文指向,表述。

再来⬤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里文指向,礼仪。

最后⬤颜渊喟然歎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里的文指向,心胸、学识。


论语中,有所用的文,都不是,现代理解的文。不指字句,不指书法,也不是文学。就像是说文王,不是指写字王。文王是称呼其功德的名号。后来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面写,文者物象之本朱子语类中,经天纬地曰文。文化人,不是舞文弄墨的人。写毛笔用的是书法。而且书法是,东汉末年蔡文姬之后,才有续传的。教语文或文学的,若不见自身正,那令也滞不行。就不能以文化人。以文化人的目标,不是要走向背诗文、嚼字头,考名物的境地。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夫子身正令行,推己及人。故此,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以文为先。又论语十六处中,处处彰显,此文是有功德,有智慧的人。是懂乐音,传道理的人。是学识渊博,乐(lè)学好问的。是悦目、悦耳、悦心的,是素心、素行的人。有作动的谨慎,时时真诚,敬意有礼的人。《乐(yuè)记》曰:「声成文谓之音,知音而乐(lè)之,谓之乐(yuè)也。是以物象之本,倚声成文,知音乐乐(yuè)(lè)的学问。


这样顺序正好,端正传教。行然后言,言而有信。教术周全,教义纯正,何愁不能,育德成仁。现在资讯爆炸的网路时代,把复制当成教育目标或是功效的?那样太悲哀,不会有人才。



第九章 ●先进篇,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是清楚学子的特色。


学子的特性,可以初步分为四大专长,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又称为孔门四科。


第一德行科,就是仁爱之心的功能,也就是将天地精神,实践在自己身上的表现。

第二言语科,语言就是仁爱之心,能在口头上,表达出来的专长。

第三政事科,是受人之讬,能理解事情。又终人之事,有效达成的能力。

第四文学科,是以物象之本,倚声成文,知音乐乐(yuè)(lè)的学问。


这里的文更是呼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中的文。这不是指现代定义的文学,或竹简上的功夫。道德是文章的本质,仁义是立人的必须。这文学本有乐意探求道德,传教作育的意思。子游、子夏在论语之中,有明确的表现。文学这里指的是,以夫子之文为学的专长。


政事科中,有子路负米,百里奉亲的执行,又有临危不乱亦正衣冠的刚健。言语科,仁爱之心的表达,不是咬文嚼字,或佞口谄媚的情形。还要有「刚毅、木讷,近仁。」的训导,才能免于批评。最重要的德行科,以颜子为第一。中庸云,力行近乎仁。论语中。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这就是德者,人之所得的情形。


传教的端正起点,行径渠道,都有明白的范例。学子的特性,可以归类科目。有了经纬和蓝图,便能够长善就失,透过予与之术的琢磨,来继续运作小成或是大成的阶段,促进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完整南风王道。这也就是礼乐诗教的主体依循。


端正自身,宗于圣明,文行忠信,传教儒门。先生洪南风。


诗歌沙龙,05。 论语诗教传。第二大章,功课科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