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研究进展(2020年)

2021-04-15 22:11 作者:TMR出版集团  | 我要投稿

来源 TMR Publishing Group

作者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编辑部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传统医药,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所具有的独特意义,使其成为中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检索主要数据库(如CNKI、PubMed、WOS等)中与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发现2020年的学术论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WOS数据库中的学术论文,其结果主要集中在藏、蒙、壮、傣、维医药(图1)。本年度综述的重点是不同少数民族药物,特别是壮、藏、蒙、傣和维吾尔药物的传统应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探讨了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在COVID-19疫情背景下的应用。因此,本年度回顾为民族医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图1 2020年中国学术研究成果最多的少数民族统计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述

藏药、蒙药、壮药、傣药、维吾尔药在中医中药中最具代表性。这些民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文化遗产相对完整。因此,今年这些民族的传统医学研究成果占了很大的比重。

藏医

藏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特色。一方面,青藏高原高寒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地域特征。另一方面,藏族人深受佛教的影响。因此,藏药具有强烈的藏传佛教色彩,是其基础。

本研究通过对2020年不同国家、不同研究领域、不同机构藏医学出版物的统计分析,发现藏医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药理学与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科学、综合补充医学等领域。研究最多的三个国家是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研究最多的前三名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四川大学(图2)。一些学者对藏医典籍和部分藏医名方的传统应用进行了研究。此外,Liu等人发现藏药方剂的组合,即七味铁屑丸、九味牛黄丸、十味黑冰片散,可用于肝硬化、黄疸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副反应小等。



图2 2020年不同国家(A)、研究领域(B)和机构(C)藏药相关研究成果的百分比

此外,Zhan等从唐古特龙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鉴定为齐墩果酸、熊果酸、白桦酸、白桦素、β-谷甾醇、β-胡萝卜素、香叶醇、原黄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和正癸硫醇等。有学者对藏医传统的、有特色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如藏药沐浴疗法、传统藏传佛教冥想的脑心相互作用等。

蒙医

蒙药是蒙古族文化的瑰宝。在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临床性特点和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而且,在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本研究发现蒙医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药理学与药学、遗传学与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蒙古,研究最多的前三名机构是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古国立医科大学和内蒙古民族大学(图3)。一些学者对蒙医的文化底蕴、传统特色疗法和方剂进行了研究。此外,刘等在对蒙医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蒙医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蒙医在传统医学中的特点和地位。刘等总结了蒙医治疗肝癌及其症状的方剂。其中,蒙医常用复方曼陀罗药水治疗肝癌。此外,Ma等人发现,使用蒙医特色疗法,如酸麻奈疗法、蒙医尼鲁哈疗法(灌肠疗法)和内服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伴轻中度腹痛和腹泻的主要症状等。



图3 2020年不同国家(A)、研究领域(B)和机构(C)的蒙药相关研究成果百分比

壮医

壮医于2011年5月23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促进了壮医药的更快发展。

本研究发现壮医学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与药学、实验医学、遗传学与遗传等方面。研究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美国。此外,研究最多的前三名机构是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和桂林医科大学(图4)。目前壮医药疗法种类繁多,主要有壮医药热敏感点探刺疗法、壮医药线灸疗法、壮医药火针疗法、壮医药竹筒拔罐疗法、壮医药针刺疗法等。此外,张等还观察了线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天枢穴(ST25)和气海穴(RN6)的疗效,发现壮医药线灸对UC有治疗作用,可减少结肠组织Th17细胞的产生、IL-17F的分泌和RORγt的表达抑制,从而减少UC大鼠模型中结肠组织的炎症损伤。

此外,学者们还对壮族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Teng等人从藤黄果实中分离出两种新的环己酮单环多烯酰化酰基氯葡萄糖醇衍生物。Lu等人从黄芩中分离出12种化合物,经鉴定为β-谷甾醇、羽扇豆醇、二十八烷醇、白桦酸、硫黄素、7,4'-二羟基黄酮、芒柄花素、芹菜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β-胡萝卜素、(2S)-1-O-七烷酰甘油、豆甾醇和芒柄花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山茱萸已被广泛用作民间药材等。



图4 2020年不同国家(A)和研究领域(B)壮医药相关研究成果的百分比

傣医

傣族医学是在傣族地区特殊的资源禀赋和傣族人民的地方知识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和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传统医学体系。傣族医药是傣族古老智慧的瑰宝,是灿烂的文化遗产和活化石。

本研究发现傣族医学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药理学与药学、胃肠病与肝病学、中西医结合辅助医学和免疫学。因此,研究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图5)。Lei等人从蜘蛛抱蛋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8种化合物,经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3-O-α-L-鼠李糖苷(新化合物)、3,4-二羟基苯酚醋酸酯、3,4-二羟基苯甲酸、儿茶素、β-谷甾醇、柔红霉素、辛那卡索内酯C和丙氨酸转氨酶。此外,通榆是傣族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因此,许多学者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Hu Y等发现傣族药通草提取物通过调节Ca2+/CaM/CaMK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此外,也有学者发现双姜胃痛丸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此外,其镇痛机制与减少局部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的释放有关。




图5 2020年不同国家(A)和研究领域(B)傣族医学相关研究成果的百分比

维吾尔医

维吾尔医是我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吾尔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门极具特色的传统医学。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医学理论、案例研究、药理学和医学方法,不仅形成了独特的维吾尔医学经验,而且在治疗地方病、急疑难病、糖尿病、癌症、皮肤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对维吾尔医学的内容和性质进行了总结。

研究发现,维吾尔医学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胃肠病与肝病、药理学与药学、心脏病学。研究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研究最多的四所院校是新疆医科大学等(图6)。维吾尔医学研究中最受欢迎的是维吾尔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Gong等人证明雪莲的抗炎作用是通过NF-κB/PI3K/MAPK信号通路实现的,它还可以通过PI3K/Akt信号激活保护黑色素瘤细胞免受紫外线损伤。因此,对维吾尔民族医药的深入研究对维吾尔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6 2020年不同国家(A)和机构(B)维吾尔医学相关研究成果的百分比

其他少数民族医学

对瑶族医学的长期历史发展得出的结论是,人体内部器官之间,人体内部器官与外部环境既对立又统一。当这种平衡被破坏,不能完全自我调节和恢复时,疾病就会在人体内发生。一些学者对瑶药中常见的保肝药物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如白花丹、通心粉、叶下珠、五味子等,

并解释了它们的药理作用。此外,也有学者对彝药的其他民族药物或化合物进行了研究(如隋药、土家族药、三七、金胃泰胶囊等。

COVID-19疫情背景下CMTM的应用

自2019年底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少数民族也以各种形式参与了抗击COVID-19疫情的斗争。本次少数民族地区或民族医疗机构推荐的COVID-19处方及预防方法,均为当地同类疾病有效的经典处方或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智慧。

藏医

青海省根据藏医古籍提出了COVID-19的藏医防治方案。在四种药用坦陀罗中,COVID-19属于藏药念仁的范畴,是一种流行性病毒。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藏医主要根据流行性气体进入人体后出现的尼松(三因)紊乱症状来治疗。治疗分为三个步骤(未成熟型犬瘟热、犬瘟热加重型和犬瘟热消退型),并分阶段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Gyang等人总结并探讨了藏药防治COVID-19的处方共性。赵等探讨了藏方三味龙胆花片治疗COVID-19的有效成分。因此,三味龙胆花片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发挥疗效,从而发挥抗COVID-19的作用。

蒙药

COVID-19具有传染性,属于蒙药中的粘病范畴。蒙医称之为肺粘病,是由粘虫引起的,因为它主要位于肺部。此外,蒙医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两类,分别用药,如清瘟十二味丸(蒙药经验方)、清感九味丸、清肺十八味丸等作为总处方。

维吾尔医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20年1月30日启动《中医药治疗COVID-19专家共识》,主要推荐新疆地方药。根据新疆易感人群,遵循调节血质、凉血退热、解毒、增强主要脏器功能、恢复机体自然力的治疗原则,结合COVID-19的临床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初步制定了中医药辨证论治原则。

壮医

壮医认为,COVID-19主要症状属于瘴气病范畴。故本病内因为正气不足,外因以瘴气为主,病机以虚毒为特点。为此,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根据壮药特点,起草了《壮药防治方案》。预防的方法主要是芳香化浊、祛垢解毒、兼顾益气生阳。治疗原则以理气解毒为主。防治方法包括口服治疗、外治法和康复治疗法,具体包括八种防治方法(抗疟方(分方剂1和方剂2)、壮药敷贴疗法等8种预防方法。

彝族医学

彝族医学根据彝族医学的发展特点,提出了预防计划(针对一般人群)和治疗计划(针对患者)。在预防方案中,推荐方剂、固体表面茶、降浊药包。而且,药方的加减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此外,还结合艾灸、穴位应用、迎香穴(LI20)外敷、药熏等方法,净化环境,增强预防效果。治疗方案主要以清热解毒为基础。

结论与展望

中医药疗法是各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民族特色的医疗体系。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中医药发挥独特优势,积极融入现代医疗体系。它已成为中医理论建立和临床实践研究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2020年年鉴》,由于COVID-19的影响,第一季度的出版物总数与2019年相比有所减少。但是,这种趋势在今年第二季度有所回升,这可能与中国防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密切相关。此外,本研究发现,使用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治疗COVID-19的文献在今年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相关文献中占一定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巨大作用和研究者的社会责任。

许多学者对不同民族药物的传统应用、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不够深入,大多集中在民族药传统用法和特殊用法的整理上,缺乏对民族药/民族方有效成分的系统分析和深入的机理探讨。此外,对少数民族医学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也不够深入。从而加强了民族医学研究的国际视野。印度、日本等国逐步加大了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研究,有利于拓宽传统医学的研究思路,加快其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有关互联网和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文章层出不穷,这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一种尝试。

在今后的研究中,深入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还应注重对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包括诊疗技术、开发和保护医药文化资源、文献整理、标准制定、学术经验传承等。同时,要开辟新思路,开展跨学科集成,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扫码二维码获取全文



引用格式


Wang SH, Liu W, Zhang JJ, Zhang Y. Annual advances of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2020. Tradit Med Res. 2021;6(3):28. doi:10.12032/TMR20210316224


订阅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期刊

只需将电子邮箱发送至 "传统医学研究"公众号后台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传统医学研究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ISSN 2413-3973)【2021免版面费】 已被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 2020年中科院期刊分区, Embase, DOAJ, ProQuest, J-Gate, EuroPub, WHO-COVID-19 Database 等数据库收录。特别欢迎具有明确历史记载、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医学研究和相关社会科学研究。官网:https://www.tmrjournals.com/tmr投稿地址:https://submission.tmrjournals.com/submission?journal=18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研究进展(2020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