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特殊教育【人教版生活数学教案】比大小(二)

2021-11-26 20:58 作者:的卢绝影  | 我要投稿

本专栏开始不定期更新培智学校教案,我自己上数学课和言语康复训练课。也可能会分享些其他学科的教案。

比较大小(二)

 班级:一(2)班          教师:XXX            时间:2018年X月X

一、基本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

《比较大小(二)》是2017教育部审定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第二单元个人生活中第6课“常见的衣物中”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多感官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生活中物体的大小,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事物的方法”。在《比较大小(一)》中,学生首先学习了用目测法比较两个同类物体(这两个物体大小不同、其他颜色、形状等属性相同)的大小,其次学习了用目测法比较两个同类物体(这两个物体大小不同、其他颜色、形状等属性不相同)的大小,最后学习了用目测法比较两个不同的物体,并能比较图片中两个物体的大小。第一单元《比较大小(一)》中要求学生用“目测法”判断物体的大小,大部分学生能够用目测法判断实物和图片上两个物体的大小。有的学生能够完整表述XX大、XX小,有的学生能够指认跟老师说“大、小”,有的学生需要老师一对一指导指认“大、小”。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班级里的学生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学习数前概念适合用实物、可操作性的方法来掌握所学知识,本节课是《比较大小(二)》的第一课时,在《比较大小(一)》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目测法比较两物体的大小,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生活中常见的衣物展开内容,通过连一连、挂一挂、配一配来加深学生对大小的概念理解。

2.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名学生,三名自闭症(谢、王、孙),一名唐氏综合症(周)和一名18号染色体异常的学生(李)。分层如下:A组(李、王、),B组(孙、周),C组(谢)。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比较大小(一)》。

根据《特殊儿童认知能力评估指导手册》中抽象概念学习部分的评估结果。本班学生的数前概念有初步的简单理解,能比较两个同类物体(这两个物体大小不同、其他颜色、形状等属性相同)的大小;AB组学生基本掌握了第一单元中的认识1、有、没有,1和许多的比较多少,能够判断活动与练习部分的图片内容。

根据第一单元评估结果发现,A组能够用目测法独立判断并说出有、没有,同类物品的多少和同类物体的大小。B组能够用目测法判断并指出有、没有,同类物品的多少和同类物体的大小。C组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指出有、没有,同类物品的多少和同类物体的大小,但课堂习惯较差,不能专心听讲,学习被动。根据学习评估结果发现学生对用数字表示物品数量理解较弱,因此第二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上做了调整,先学习多少、大小再学习认识2。

二、教学目标

单元总目标:

A组:

1.能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区分物品的大小。

2.能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两个同类物品的大小。

3.初步形成抽象思维能力,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B组:

1.能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区分物品的大小。

2.能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两个同类物品的大小。

C组:

1. 跟老师指一指、说一说“大、小”。

教学目标:

 A组: 

1.进一步感知大小的不同含义。

2.学会运用比较和观察的方法区分两个同类物品的大小。

3.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找出大人和小孩的衣物。

B组: 

1.进一步感知大小的不同含义。

2.学会运用比较和观察的方法区分两个同类物品的大小。

3.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找出大人和小孩的衣物。

C组:

1. 跟老师指一指、说一说“大、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A:正确判断区分物体的大小

B:能判断物体的大小

C:愿意跟老师指认“大、小”

难点:用重叠和并放比较的对比方法区分物体的大小。

四、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多媒体课件,衣服,书包、球、雪花片,配对操作卡。


特殊教育【人教版生活数学教案】比大小(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