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环境艺术设计案例分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22-11-16 12:42 作者:琢木考研中心  | 我要投稿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开始面临老龄化问题,逐渐走向没落。灿烂的农耕文明即将面临大面积的消亡,随着时代的发展逆向发展逐渐被年轻人喜爱,一场不可阻挡的逆城市化运动正如雨后春笋板般冒出生命的迹象。近年来美丽乡村的建设大受欢迎,在南方的乡村你会发现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家有洋房周边环境风景秀丽、青山绿水,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涌入乡村,在乡村田野间寻找一片宁静。但是面临不同地域乡村建设的问题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快探索新时代的乡村保护途径和方法,刻不容缓。面对复杂的乡村社会和经济条件,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基于多年乡村规划设计实践,俞孔坚等提出了在城镇化过程中,避免简单拆除村落,而是用网络化和拼贴的方法来拯救乡村村落,同时实现村落的发展。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已经有一大批青年设计师,投身于遗产村落的乡村建设工作。不但自己设计,而且自己筹资和经营民宿,进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实验成果。有成功,也有失败,值得总结和研讨


当然,我们不能期望每个遗产村落都能得到保护和复兴。只有那些具有良好区位条件,具有优良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村落,才有机会在“新乡村运动”的机遇中获得新生并可以持续存在和发展下去。本文就乡村景观未来进行探讨,并分析三个代表案例从中思考乡村的未来发展。我们这批年轻人面临逆向城市化发展能做些什么? 



案例分析


① 河北邯郸废弃垃圾场改造

该项目位于河北邯郸,业主需求是将城市垃圾场改造为一个基于自然的水生态修复实验性景观。河北省是重工业城市,几十年的钢铁和煤矿业的发展让这个城市充满污染和工业垃圾,为了带动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河北邯郸政府开始注重环境建设,业主希望将原本遍布煤灰、垃圾的废弃垃圾场改造为一个可以自动净化水的湿地公园,同时提供生态服务、科学调研基地等等。



原场地如上图是一个充满城市垃圾和工业污染物的小山丘,附近是退化的湿地,根据土地危害物质检测,现场没有对人类有潜在危害的物质。如二图为“清渠如许”设计项目属于该改造的亮点,占地十余公顷的梯田还原了乡村原本的自然风貌。

设计共应用了三种类型的湿地系统:1)自由水面台地(FWST)系统;2)潜流台地(SFT)系统;3)沉淀与氧化系统,并排列了五种净化组合进行观察。净化后的水汇集到邻近的湿地,帮助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设计由木栈道系统链接各观察点、净化平台和构筑物,以便于收集数据和营造沉浸式的景观体验。

改造之后的湿地公园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更优美的乡村景观,同时带动了周边产业,慕名而来的学生、学者通过现场田野调查了解水源净化的过程分析数据得出结果。每天来自当地水处理厂进一万多吨的废水被净化处理,这有助于恢复湿地自然环境。同时节约了电力资源,最终成为一个可以自循环的湿地自然景观。



②黟县炉村

卢村位于安徽省黟县,是黄山市中面积最小的县城。同时也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又名雉山村,是黄山市最古老的县城之一。卢村自古被称为“新安大好山水”可见自然风光是极好的。当地建筑以粉墙黛瓦为主色调,人们的思想简单质朴,是各种自然动物喜爱的栖息地之一。

水源乃万物之根,水源要保留而且还有修护。这里的水有浇灌农田的作用,留住了水也就是留住了命脉。水源从山上引入,不断流入每家每户,同时也是主要联系农户的重要纽带。徽州的村落水口是徽州民居聚落重要的组成元素,从功能来看是村民进出村庄的必经之地;从位置上来看是村落的咽喉和门面;从精神层面来看更是徽州村落的“灵魂”。



通过保留水文化,在此基础上增加不同的景观功能来改善原有单一的自然风光,例如人们可以通过休息、观景、冥想、呼吸等方式来刺激感官,设计提供修养的民宿、疗愈景观、手工作坊等设计功能的引入,来丰富当地的经济模式,通过花园疗愈景观的介入,可以带来缓解压力、有疗愈的作用。深受老年人的喜爱。




③四川德阳高槐村

高槐村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2014年还是一个贫困村,在第一次乡村振兴时引入咖啡产业带动经济增收,成为远近闻名的咖啡村。而后,因为产业同质化严重、业态形式单一等原因,高槐村陷入了发展困境,开始逐渐走向没落。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它并非常规意义上的乡村振兴项目,二次振兴意味着更大的阻力:首先,当地不再愿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和精力付出;其次,村民的信任感难建立;再者,原生环境已被部分开发,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最后,回归的“新农人”产生对乡村期待的落空,“留心”不定,高槐村再次面临人才流失的危机。

乡村振兴是个难题,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人不断努力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景观设计师的介入是以改善乡村生态为基础,通过改善环境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做到短暂的吸引,如何做到持续性的经济增长,需要我们不断的试错思考,生态优势不仅是带动经济的手段,也逐渐变成乡村生活的常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驻扎乡村,网络直播田园生活。吸引外来游客享受乡村慢生活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一份额外的收入。有进有出才会良性循环。

高槐村在第一次乡村振兴时,村落河道及周边环境遭到破坏,垃圾污染严重,影响村民农业耕作,同时加重洪涝灾害;首次乡振 引入外来物种,侵害本地植物生存空间,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面对高槐村的生态现状,我们尽可能用自然生态的修复手段,提高自我修复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对于外来物种的侵略,需要寻找办法解决,恢复水生态系统,通过微生物的分解清理河道以及人工打捞,净化水源等方法来唤醒环境修复功能。建立原生植物系统,研究分析本土水生植物,选出适合景观种植的植物,进行试验,通过田野实践得到利于当地优势的品种。同时降低维护成本,一定要因地适宜,不能用同样的效果应用于不同的地区地带。不同的气候对景观植物的影响也是很深的,每年的植被会随着季节的变换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盛宴。




乡村振兴的思考

身为年轻人中的一员,同时也是期待乡村振兴的希望者之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乡村的风貌不仅是农民的田园,也是大家的田园,只有人流动起来,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如果一味的城市化发展,带动的只有城市,而且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城市的密度越来越高,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低,只是一个不平衡不健康的发展。每个城市的周边都是乡村,一线城市的乡村和三线城市的乡村完全不可同一而语。经济的悬殊可谓是天壤地别。三线城市的人口本来就少,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失,导致城市化率越来越低,随之周边的乡村经济可想而知。想要振兴乡村,首先要振兴三线城市的发展,带动经济带动就业,人们收入高了,自然流失的人口就回来了。一切一切的根源在于经济的觉醒。

乡村生活的五种形态表现:怡然自得——山水之间,农耕劳作,畅游在山林之中,悠然自得;生态农业——组织农户发展成绿色有机的生态农业,不仅提供了优质的产品还能带来额外的效益;教育启智——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体验农耕文明,通过劳动所得才是最光荣的经济民宿——带动旅游业的同时,民宿产业也要紧跟其后,为外来游客提供舒适经济且充满乡村生活气息的优美民宿。特产开发——带动人流之后特别的产业可以额外增加农民的收入,生态农业集一身的乡村形态。

乡村生活是一种慢节奏充满生活气息,有乡愁的生活体验,是生态文明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强调生态优先和保护自然的同时,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途径,探索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因而,乡村改造也是对绿色生产方式的推动,更是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案例分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