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模拟战争43—战后的三年和平
一:1961年
1961年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影子舰队战争后双方待定和平条约》的拟定,第二件则是质子撞击炮的研发。
《影子舰队战争后双方待定和平条约》于1961年3日在旧金山的联合国家分部签署,有34名中苏代表,50名德意法代表以及32名影子舰队代表参加。主要商议的是在影子舰队战争后世界的管理等问题。会议中影子舰队提出了“以物换粮”的议题,当前,影子舰队所在的南极外围无法种植任何作物,而金属矿物或其他工业原材料则成吨堆积,为了养活影子舰队目前的11万人,以物换粮则是一个非常好的互惠决议。该决议以112票通过,4票反对成功加入了《国际公认法案》而之后苏联提出了欧非水运系统的联合计划,89票通过,25票反对,2票弃权。之后还签署了《超级武器限制条约》《远导条约》与《科伦坡、圣胡安世界贸易区试点条约》。
1961年5月,德国发觉清洁弹的研发需要的经费太多了,依据《超级武器限制条约》的内容,一切留下超过12小时的核污染武器使用都是禁止的,所以德国转向了一款利用极高电压下电离化质子的超混乱运动产生巨大能量造成类似小当量核弹效果的武器——质子撞击炮。这项计划受到了全世界的支持,没有人会想要一款会留下辐射期的超常规武器,那样既没有意义,又会对周边生态产生影响。1961年11月,在德中苏三国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台质子撞击炮被研发。并在该月12日在罗布泊引爆,据数据,由于质子团的不稳定,该型射击距离约100公里,产生直径为30公里的毁伤区并造成30分钟的区域内热辐射,但它是直线发射武器,这意味着必须有飞机搭载它,而这成为了军备竞赛的又一热点。
二:1962年
该年份是最平静的一年,各国忙于解决国家内部的问题,而最大的事情则莫过于德共的罢工运动。自1959年赫斯特下台后,邓萨尔默升级了对德共的打压,以至于冲锋队重现街头已是常态。但与20年前不同的是,这次是德共在破坏。
德共早已与当时的德共不大一样了,由于领导人的更替,德共渐渐成为了一个暴力组织,而在之后的邓萨尔默的民生改革中,德共多次拆毁新建立的电子信号塔与电话线,并要求自己在国会中拥有33.3%的选票。德纳当然是不会允许这一行为发生的,所以在8月,双方甚至在汉堡市与都柏林发生正面冲突,冲突愈演愈烈,直到11月才完全平复。此期间约有30万个电话基站、320个民用机场、77个民用港口、148个贫民住房区被建造,但德共的肆意破坏则摧毁了部分的城市设施,这让德国内部出现了少量动乱。最后在12月,对方的暴乱终于被瓦解,重归和平。
三:1963年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苏联发觉自己已经有充分的实力秀肌肉了,该年的三件大事中就出现了两件相关事情。分别是515阅兵与607事件,但这不是该年的主要内容。
1963年2月,德共选举出了另一名领导人柯魏格,他宣布解除先前几位领导人的全部方案,并施行“复兴德意志”“追求自由”的口号,先前受打压的各部分党派纷纷联合,组成了新的德意志联合党,但直到7月为止,该党派才引起邓萨尔默的注意,而此时苏德二次战争已经开始,他无力回顾,柯魏格集结大量雇佣军在欧洲南部发起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政变,军队一路击溃城防军,并于10月占领柏林,宣布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在前线的邓萨尔默腹背受敌,连战连败,开始撤退。但苏军在攻陷华沙与布拉格之后,7个集团军突击柏林,德共无法抵挡,于是被赶出了该地区,此时人们又纷纷倒向德纳,而邓萨尔默调集了非洲军团,于11月将苏军赶回了利沃夫—摩尔多瓦一线。之后,柯魏格被德共代表会议弹劾,德共等党宣布与德纳达成协议,“多党主政,纳共主军”的德意志第四帝国体系正式建立。自1964年1月2日起,德意志第三帝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联合成为德意志第四帝国,这是由单一向伟大的蜕变。
自1964年2月止,和平时期正式结束,世界即将开启四极化道路。

求过审求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