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23 绝对和相对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3、绝对和相对
唯物辩证法的一对重要范畴。绝对是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意思,相对是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意思。列宁说:“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同一个世界的部分、阶段。”[1]任何事物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例如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是在认识论的基本问题[2]的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超出这个范围无疑是相对的了。所以绝对和相对的区分本身也是相对的。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同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样,是辩证的统一。绝对和相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没有绝对,就没有相对;没有相对,也就无所谓绝对。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并通过无数相对来体现;在相对中有绝对,离开绝对的相对也是没有的。例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的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相对的静止中。绝对的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出相对的静止,相对静止又是事物运动的一种状态,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转化为显著的变动。又如,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绝对的斗争性寓于相对的同一性之中,相对的同一性中包含着绝对的斗争性。再如,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等等。教员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3]
形而上学者否认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把绝对和相对机械地割裂开来,或者认为绝对就是绝对,是脱离相对的,从而走上绝对主义;或者认为相对就是绝对,是排斥绝对的,从而陷入相对主义。列宁说:“对于客观的不知道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说了,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4][-]一伙搞诡辩,往往就是用割裂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来骗人的。他们借口形势的变化,片面地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从而陷入相对主义。他们鼓吹大树特树所谓“绝对权威”,否认绝对存在于相对之中,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还要继续发展,从而陷入绝对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任何问题上绝对和相对都是辩证统一的。关于权威问题也是一样。从来没有单独的绝对权威,凡权威都是相对的,凡绝对的东西都只存在相对的东西之中,犹如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绝对真理只存在于各个相对真理之中一样。
注:
[1] 《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107页。
[2]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
[3] 《矛盾论》。
[4] 《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4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