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根据目标来确定做事手段,不要陷入手段不能自拔
2023年7月16日16:01:49
故事
主父偃向皇帝上书说,古时候的诸侯,他们的封地不过百里,孰强孰弱很容易控制。现在的诸侯有的连城数十座,甚至占地方圆千里。不管他们就容易滋生骄奢淫逸之风,管他们,他们还自恃强大,容易联合起来对抗中央,当初晁错就面临这种境况。现在诸侯有很多孩子,但只有嫡长子能继承侯位,其他孩子虽然也是亲生骨肉,但却没有一点封地,这跟我们大汉宣传的仁孝治国是不符的。希望皇帝下令,让诸侯把恩惠分给所有儿子用诸侯的土地封所有的儿子为侯爵,他们人人都会为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而高兴。而皇帝用推恩令的方式,实际上分割了诸侯的封地,不削藩但实际上已经弱化了他们的力量。
皇帝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在正月就下诏书说,如果有诸侯请求分封土地给自己所有孩子的,可以上书,我将亲自为他们定国号。于是藩国开始被分割,而王侯的子弟全部得到了侯爵
自己
明明是为自己好,也要说是为别人好。现在想想自己也经历过几次这样的情况。很过分的,自己也能觉察出来,但却不知道如何拒绝。现在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不想相信现在的世界是这样的,一方面确实在现实中碰见过这样的事。就因为自己的不想相信,让自己很别扭。这种不上不下的感觉很难受:完全的相信,自己也就认了,或者也会学着用这样的手段;完全的不信,就可以心无旁骛的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偏偏是不完全相信,每次做决定都会犹豫,而且犹豫之后也不一定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决定。
自己+敖让
自己真的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目标上,多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怎么才能做到,而不是一直纠结在“这么做合不合适、这么做会不会得罪人、这么做会不会。。。”一旦陷入这样的想法之中,做什么事的动力都没了,而且内心还会变的很焦虑。我也意识到这点了,可是真正去做的时候,第一反应很难改变,基本上总是事情过去了,才想起来。
从使用者的能力、操作过程,和使用后的结果三个方面介绍了阴谋和阳谋的区别。对现在的自己来说,什么都想摆在明面上说清楚,否则就会有“背地里”做事的感觉。这有很多的副作用:有些事可能不合适摆到明面上,所以自己才纠结;有些摆上明面,可能会引起不满,而又很想顾忌他们的感受,所以招架不住。或者就是自己想的太多了,可能世界并不复杂。
联系
多想目标,多想怎么达成目标,多去做,多成事。
写笔记的目标是什么?
锻炼自己分析总结和写作的能力;多了解一些社会运行规则,这里可能并不全面,并不一定对,但比自己作为学生看到的肯定要多得多。
参考
章节:117. 阴谋与阳谋,用哪种更合适
书籍:读史悟道-资治通鉴 卷壹
作者:敖让
出版社:岳麓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