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2 就《奥本海默》只谈体验
因为朋友档期的冲突,让我不得不分两次行动,使我拥有了第一次去电影院二刷一部电影的经验。
而这次看的《奥本海默》,也恰好很符合二刷的资质,同时为了更好地体验,特意选择去看的IMAX版。
就结果来说,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反应是,没回过神来。
一时之间,我无从评判这部电影是好是坏,电影结束后我坐在那里愣了神,若不是要离场,我可能会坐在那里沉思好一会儿。
整部电影表达的内容不难理解,但是我却没能足够沉浸其中。
诺兰的拍摄手法很华丽,到了最后,一切铺垫,一切穿插叙事,一切视角,一切刻画,一切声效视觉体验,都集中爆发,然后又集中收拢,非常全面地塑造了奥本海默这个人物的形象。
但我一时之间,没有回过神来。
我体会到了这部电影的巧妙,理解了电影中很多细节上的表达,却没能足够沉浸其中。
我得出一个结论,这部电影内容过于浓缩,节奏太快。
即便是了解背景的情况也是如此,当然,如果你了解的背景足够扎实,对那样一段背景早已具备深刻的感悟和理解,观影效果会更好,因为你可以把你既有的理解充分地填满电影中的每一处浓缩的细节里。实际就是,看诺兰如何去讲你已经理解的人物故事。
而英语不够好的情况,也会增加沉浸体验的难度,因为你难免将注意力在字幕和图像间分散,尤其是这部电影有大量的对话。
这不像在家中可以随时暂停,随心所欲地观影,脑补那些发生的情节,以及没有发生的情节。
所以,要说看这部电影没有门槛是假的。
然后,今天我看完了第二遍。
我不由得反思自己,当初没有将第一次观影后没完成的沉思带回家中,也或许是沉思了,但我意识到了沉思的门槛,需要让我去看完奥本海默的传记。
第二遍观影对第一次遗漏的细节有所补足,但收获也不是很多,就是因为我上述的门槛。
我能够收获的体验基本上都已经收获完了,想要更多地沉浸体验,就只能在“课外补习”后再去看一遍。
这就只能等我以后有机会再说了。
所以,最终让我说这部电影好不好,在主观上我仍然很难说,而客观上,这部电影必定不适合很多人,但好像也适合很多人。
……
有一种“艺术品”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