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为什么觉得说唱并不适合中国

2023-06-24 12:01 作者:mbmddm  | 我要投稿

其实,个人对于美国娱乐市场,其实他们的娱乐市场也等同于他们的文艺市场,一直都在走“下沉路线”。他们会刻意的去回避一些需要知识和历史文化积累下的艺术欣赏,所以他们的开发了一个新的路线就是:

科幻

从《星球大战》开始,美国一直在致力于推广他们的这种下沉的科幻文化,科幻电影、科幻漫画、科幻小说,连他们的艺术方向都往这种“方”的方向引导,其实你看看美国最近这些年电影对于光线、色调以及线条的应用,你都会发现一种“冷幽”的感觉,其实很投机的。当然,也是美国在他们整体经济或者生产力发展规划土壤上培养出来的文化倾向。我不想说它到底是好还是坏,但是我我对于这种文化的评价是:

没有底蕴,还喜欢装b

当然,我说的是近十几年来好莱坞引导的这一代文化的走向,上世纪70、80、90、00年代的作品还是兼顾了一定的商业性和艺术性。而我认为最优秀的中间的平衡作品,文艺、科幻、思想、商业等综合效益上最好,就是《指环王》系列,这几乎是一个高峰,从那个高峰下去,好莱坞的多样性开始被侵蚀,市场开始逐渐下沉,商业化越来越严重,而其中上商业化最成功,也是最脱离文艺本身的系列作品就是《钢铁侠》《复仇者》的漫威系列电影。我把这种电影叫做:

套公式作品

剧本是公式、剧情是公式、拍摄方式也是绝对公式。连演员的表演都是“套用”,他们说上一句台词我基本作为一个英语四级的人来说都知道他下一句要说什么,所以每次都会被“尬”到,其实这些编剧、导演也知道你会被尬到,但是所以他们就不断加重特效的成分,去平衡台词的陈词滥调带来的厌恶感。而这种感觉是我在《雷神》系列电影得到的观感。虽然,他们极力在《银河护卫队》系列上呈现一种不一样的风格,确实,《银河护卫队》第一部和部分剧情的主线上还是挺不错的,但是还是掩盖不了这种“下沉文化”带来的对于观众的不尊重的感觉。像是被当傻子给骗了。

DC系列,我还是认为克里斯蒂安贝尔那一版《蝙蝠侠》应该是最高作品了,《超人钢铁之心》说句实话,感觉也还不错,但是还是失去了上世纪DC作品那种厚重感,虽然这些导演总想把蝙蝠侠的IP不断的复制黏贴,但是我认为最好的一版还是迈克尔基顿那一版是平衡性做的最好的。当然,可能是因为我少年留下的好印象。

DC的作品里面的演员,表演的越来越癫狂,可是无论他们怎么癫狂,只对于我个人而言,只能换来一张冷漠脸。我非常不喜欢《自杀小队》《哈莉奎茵》《小丑》系列电影,这些电影基本上展现了美国对于电影情绪表达方式的单一、极端,没有品味。

说这些,你以为我说的不是说唱,其实我说的就是,因为正是这种“下沉文化”的简单粗暴、缺乏真正的反思、自省,才导致了说唱这种“叛逆文化”的出现。而我们中国商业层面,却想把美国的这一套造搬到中国大陆。

请注意,我不是民粹,我的观点:

先进的、适合的文化是可以引入发展的,但是不要把那些和我们文化本身有“相斥”属性的文化带入,美国的说唱是有政治功能性的,但是在中国那一套“8岁智商的小流氓的反讽”只会加重让中国很多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因为管理阶层会说:

你看看,就你们这样的素质,不管着你们,你们不反了天了

你们越是学习美国黑人那套方式,越会把自己定位在“没有能力把握权力”。这就像美国种族问题被带偏的原因,资本去捧什么人?球星、说唱歌手、搞笑演员···他们把“黑人”的刻板印象就定位在此,那么在所有媒体所接触大部分黑人都是一群“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性格不稳定,但是有能力”的人。你觉得这种“资本捧杀”高明吗?太高明了。而今天我们国内的资本其实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否则,中国足球资本退出,这些资本却转而投向什么,电竞产业。而这些电竞产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初中辍学,高中没毕业的,性格乖张,人品一言难尽的人。他们行业还试图造星,比如uzi。其实,简自豪,只是资本的一枚棋子。但是,很多这些行业内的棋子,比如pdd这样的,对自己的认知相当的不足。但是,资本却让他们赚了比一般人更多的钱,这样从阶层上,其实就是通过这些高中肄业、初中辍学的人去压制今天寒窗苦读十几年真正能够对他们阶层形成冲击力的人。

这个道理就好像是:

一个公司里,你能力很强,但可能公司不会要你,你很听话,愿意卖命,你就可以留下。

那你想一想,这样文化传导,会让教育层面培养人员时候向什么样的趋向去努力。

而说唱在中国的定位就是如此,资本去引导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行为。

当然,如果你真的热爱说唱,想要去本土化它,想法很好,但是你们行业内并没有这样的天才,有这样的天才,这些劣币,会容得下他吗?

我为什么觉得说唱并不适合中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