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关怀:难受时更需要抱抱自己

什么是自我关怀?
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指一个人在应对逆境的时候能够友善地对待自己,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承受苦难。

自我友善(self-kindness),即友善地对待自己。
“自我友善意味着我们要停止对自我的不断评判,不再贬低大多数人都认为很正常的内心评论。它需要我们理解自己的瑕疵和失败,不再一味地加以谴责。”
普遍人性(common humanity),即认为苦难是人类的必经之路。
“在我们理解普遍人性时,须记得无力感与失望感人人都会有。这也是自我关怀与自我怜悯的区别之处。自我怜悯只会说‘我太可怜了’,而自我关怀没有忘记每个人都会有痛苦的遭遇,我们可以聊以自慰,毕竟我们只是人而已。”
正念(mindfulness),即专注当下,觉察自己。
“正念就是对此刻发生的事情保持清醒和非评判性的接纳。换言之,直面现实。我们需要如实地看待事物本身,不增,不减,才能对当前的境遇抱以最大且最有效的关怀。”

人的情绪分为三个基本系统:威胁系统、奖赏系统、安抚系统。
威胁系统是通过产生不舒服的情绪(例如愤怒、恐惧等),达到让我们远离危险的目的。奖赏系统是通过产生好的感觉(例如野心、激情等),达到让我们追求并获得生存所需资源的目的。安抚系统是通过产生安全和满足的感觉,让我们不用担心危险,不用追求奖赏,帮助我们获得恢复,产生被关怀、被接纳的感觉,带来持续的积极感受。
情绪系统是进化给予人类的馈赠,是人类生命得以在地球上延续千百万年的保证。但是,前两个系统的过度激活和扭曲会带来一些心理问题。
过度担心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感(例如文章开头的A是威胁系统的过度激活),导致焦虑障碍、强迫症等等。
过分期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因此不接受自己目前的状态,会带来自我批评,对自我的不接纳等。
而自我关怀能够激活安抚系统、降低威胁和奖赏系统的激活,减轻焦虑和痛苦,帮助个体发展出满足、幸福、温暖和被安抚的感觉。学习自我关怀就是学习如何激活大脑里与关怀、安抚有关的部分。实际上就是学会如何对自己的感受保持好奇(正念);如何友善地对待自己(自我友善);如何不孤立地看待自己的痛苦,了解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生命、必然会遇到痛苦和挣扎(普遍人性)。

下面我们将提供几种简单的练习,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方便的内容来进行练习。
自我关怀呼吸练习
这是一个简单的呼吸练习,我们可以探索一下如何通过呼吸的形式去关怀地对待自己。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找个安静的地方,以一种舒服的姿势坐下来。然后,跟随指导语进行练习,向自己倾注关怀。
在进行这个练习时,人们会有不同的体验。如果你感觉到特别难受,可以立即停下来。
你的体验是怎么样的?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
自我安抚物品
有时候,物品是具有魔力的,能让我们在瞬间得到心理安抚。你有没有一件在自己伤心难过的时候很想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的物品,甚至只要想到那件物品,自己的心灵就能得到巨大的抚慰。它可以是任何物品,喜欢的公仔、爱人送的小物件、家里的宠物,等等。
现在,请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件能够给予你温暖、带给你力量、给你安抚的物品,找到属于你的自我安抚物品。
如果它在身边,请以你熟悉的方式和它互动(看着,触摸,抱着等),感受和它待在一起的感觉。如果它不在身边,想象它就在你的身边,感受和它待在一起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下次在你难受的时候可以再次唤起这种感觉,或是直接和这个物品互动,让自己得到安抚。
你的自我安抚物品是什么,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

在这个练习中,我们花一点时间来设计自己的自我关怀短语,这些短语最好能够从自我关怀的三个方面来表达对我们自己的关怀,也可以是一些对于自己美好的愿望。比如,“这个时刻真是煎熬”体现的是正念,“每个人都有艰难痛苦的时候”体现的是普遍人性,“愿我能对自己温柔相待”体现的是自我友善。
请找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地方,思考适合自己的自我关怀短语。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我最想听到的关怀我的话是什么?”或者“如果真正爱我的人坐在这里,我希望他/她对我说些什么话?”。
在心里,把这些话默念给自己听,帮助自己获得平静和专注。特别是当自己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在心里默念这些短语。
也可以把这些话写在便利贴上,贴在日常生活能够经常看到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
你的自我关怀短语是什么,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

最后用三句自我关怀短语作为文章的结尾送给大家:
现在确实是个艰难时期
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
给自己一个爱的抱抱
参考资料:
克里斯廷·内夫(Kristin·Neff). (2016). 自我关怀的力量. 中信出版社
Germer, C. & Neff, K. (2019). Teaching the Mindful Self-Compassion Program: A Guide for Professionals. Guilford Press.
Neff, K. (2003). Self-compassion: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a healthy attitude toward oneself. Self & Identity, 2(2), 85-101.
注:本文章由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原创,“心理援助”小组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