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它,潜艇再也不怕直升机了!

自从飞机被用于反潜作战,这种海上的“阿萨辛”——潜艇,就像被官军通缉的海盗一样,惶惶不可终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德国375艘潜艇甚至都没捞到和敌人军舰和护航队对决,就被飞机送到海底,损失高达德国潜艇总产量的35%,若只算被击沉的比例,则是781艘中的375艘,接近50%。

为了对抗飞机,潜艇在50年的进化中不断强化自己,比如通气管,AIP,核动力等等手段,水下潜航能力更强,速度更快,下潜深度也越来越大,但飞机也毫不示弱,发展了声纳浮标,吊放声纳,反潜鱼雷等大量有效的搜潜和反潜工具,尤其是高精度海上搜索雷达和磁异常探测仪,让潜艇几乎连通气管都不敢用,在沿岸附近的近海更是像被开了“全图透视挂”一样无处遁形。而随着反潜直升机的出现,驱护舰自身的反潜实力也进一步增强,直升机就如同lol的蓝色探照眼一样增强了军舰对远处潜艇的探知能力。潜艇的日子,看来是越来越难过了。


而如今,潜艇一味被动挨打的日子终于要迎来曙光了!那就是“潜射防空导弹”。
潜艇带导弹打飞机并不是一个新的玩意。在1982马岛之战时,阿根廷潜艇就用肩扛式导弹反击过英国直升机,但以失败告终;几乎同时,苏联更进一步,为877型“基洛级”配备了由“针”改良而来的潜射防空导弹。但肩扛式导弹有很多先天劣势,如射程太短,导引头太小,且无法由潜艇补充制导等,因此一直以来不受人重视。


而随着光纤制导防空导弹的出现,这一切可能会迎来转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在mk48鱼雷成功测试了光纤制导的可行性。不过由于成本原因,mk48至今也没换装光纤制导。不过,光纤制导引发了一阵时髦,这时候欧洲人和日本人分别开发了自己的光纤制导导弹。


光纤制导导弹比起线导有很多好处,除了导线不容易损坏以外,光纤更高的带宽有利于发展人在回路中的“察打一体”系统。不过由于90年代光纤通讯设备成本高昂,各国研发成果转化成功案例寥寥无几,唯一算是修成正果只有日本96式多用途导弹。不过到了2010年之后,光纤通讯的成本大幅降低,因此光纤制导再次成为了热门,这就要提到本次主角:IDAS光纤制导潜射防空导弹。



IDAS基本上可视为独眼巨人的“秽土转生”,其结构和原理是一样的,通过鱼雷管进行部署。因为鱼雷管直径很大,一个鱼雷管可以塞入4枚防空导弹,一次可以齐射多发,打击多个目标。
潜射防空导弹工作流程如下:潜艇升起潜望镜/雷达桅杆发现靠近的直升机等目标——发射导弹——导弹出水,沿着预设路线飞行,打开摄像头——操作员将导引头目标匹配后,指挥导弹飞向目标。这样一来,潜艇就利用光纤突破了大海对无线电的阻拦,为射向空中的导弹提供了制导。而且当导弹锁定后,还可以切换到自动模式,降低了操作负担。

由于中国外围国家反潜实力很强,国内潜艇加上防空系统也是势在必行。而我国在已经掌握红箭10的量产能力下,改装出类似的防空导弹并没有技术上不可逾越的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