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2.27 董仲舒

2023-03-16 14:17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7、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


  西汉儒家代表,唯心主义哲学家。广川[1]人,曾任博士官、江都相、胶西王相。他竭力攻击法治路线,把现实说得漆黑一团,咒骂法家“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他主张复辟井田制,通过对《春秋》的解释和发挥,把复辟奴隶制的祖师爷孔丘捧上了天,叫嚷要用“孔子之术”进行“教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妄图用儒家的反动路线来代替当时的法治路线。

  董仲舒继承和发挥了孔孟的反动天命论,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唯心论体系。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天”[2]有目的的安排,天和人能够相通,人受命于天,人的行为可以感应上天,天则通过“灾异”对人表示惩罚,叫做“天人感应”。他宣扬君权神授论,鼓吹封建帝王的权力是“天”授予的。

  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反动说教。“三纲”,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五常”,即“仁、义[3]、礼、智、信”,是实行“三纲”的具体要求。他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4]。封建统治秩序都是由“天”所规定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董仲舒鼓吹所谓“性三品”的人性论。他把人性分为三等:上等的“圣人之性”,是天生善的;中等的“中民之性”,可以通过教育、学习而变为善的;劳动人民都是下等的“斗筲[5]之性”,天生愚笨,只能受“圣人”的统治。这种“性三品”说,继承和发挥了孔丘“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反动理论,为封建地主阶级顽固派奴役劳动人民制造理论根据。

  董仲舒宣扬“三统”、“三正”的历史循环论。他说夏朝是黑统,商朝是白统,周朝是赤统。改朝换代不过是“三统”的依次循环。新王登位,只要改变一下历法[6],再改变一下衣服旗号的颜色就可以了。至于封建统治的根本秩序“道”,是用不着改变的,这就是“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7]。他强调“奉天而法古”,宣扬顺从天命和效法古代,鼓吹倒退的复古主义的历史观。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表面上虽为汉武帝采纳,但他本人并没有被重用,因为汉武帝执行的是法家路线。以后随着地主阶级在政治止从进步转向反动,从汉元帝开始尊儒反法,才实际上采用了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提出的“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仇视社会变革、维护旧制度的反动理论,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顽固派的需要。因此,从朱熹到[-],无不对他大肆吹捧。[-]还公然要“大家都当董仲舒”,真是反动透顶。教员在《矛盾论》中精辟地指出:“在中国,则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曾经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这是对董仲舒思想反动阶级本质的深刻揭露。

  董仲舒的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对策》等。


注:

[1] 今河北景县。

[2] “神”。

[3] “谊”。

[4] 《春秋繁露·基义》。

[5] 盛饭的竹器。

[6] 如夏朝以寅月即农历正月为正月,商朝以丑月即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子月即农历十一月为正月,称为“三正”。

[7] 《春秋繁露·楚庄王》。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3.2.27 董仲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