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虎穴——科涅夫、近坦3集与“科尔托夫”走廊
更多硬核,有趣,好玩的文章和资讯,请点击上方 芬里尔战史研究 关注获取!

科尔托夫(俄国地图写作Колтув,德国地图写作Koltow,在Google地图名为科尔季夫/Koltiv)是一个位于波兰东部利沃夫州的小镇,距离交通枢纽佐洛切夫约13公里,距离重镇布罗迪约30公里,坐落于大片林区边缘。如果不是发生了战斗,这个与世无争的小镇或许会如其他百千座一样的居民点那般籍籍无名;然而战争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尔托夫”走廊一词,笔者最早接触是在苏联总参研究—利沃夫卷;它描绘的是1944年7月利沃夫-桑多梅日进攻战役时,在突破德军第48装甲军防御,合围德第13军期间,苏军上将雷巴尔科司令指挥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突入德军防御纵深时建立的一个狭长突破口。这次突破是一次非常危险但收益也非常丰厚的行动,并在军事战术研究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1944年7月13日,战役开始后,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第38和60集团军重点攻击佐洛切夫以西的德军第48装甲军(指挥官巴尔克装甲兵上将)349、357和96三个步兵师,并在首日就打得德国步兵防线摇摇欲坠;这一状况吓坏了德军指挥官们,这帮人也很沉不住气,在对方只派出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坦克集群尚未入场的情况下,就惊慌地投入了所有预备队——第1和第8两个装甲师,结果他们虽然勉强遏制了第38和60集团军的突破,却也被得到航空兵和炮火支援的苏军步兵缠住了。经过13-15日三天的苦战,苏军无法撕开德军防御,却也咬住了巴尔克的所有预备队,逼其先亮出底牌。


此时雷巴尔科和科涅夫面临一个典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这不是官话,而是客观实现条件:一方面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未能撕开德军防御,打开供坦克集团军进入的突破口,甚至自身被德军坦克冲得险象环生;另一方面,第48装甲军的过激反应导致其过早打光底牌,虽然没有一个“纯粹”的突破口,但第1、第8两个装甲师被步兵和反坦克炮阵缠住意味着,坦克集团军可以避开德军预备队的主力,直接杀入纵深。


科涅夫和雷巴尔科研究了态势后发现,第38集团军的推进已经在第1装甲师的猛攻下完全陷入停止;但第38集团军北侧的第60集团军却在科尔托夫东南10公里的马奈伊尤夫附近勉强打开了一个3公里的口子——这可不是一个清剿了敌军且能保障两翼安全的纯粹突破口,而是双方还在不断拉扯、不少高地和据点还在反复争夺,两翼摇摇欲坠且德军步兵和装甲能不断杀进来乱窜的“极度低配版”突破口,似乎德军随时都能将其封闭。更糟的是,突破口前方不是适合装甲部队行进的开阔地,而是被林区分割严重且地形复杂的半丘陵地带。如果强行投入坦克集团军,很可能战斗队形会被分割的稀碎,并最终在德军两翼包抄下被切断退路,整个集团军葬身于波兰林区。雷巴尔科和科涅夫的选择何去何从?是抓住战机勇猛前进,纵身一跃,还是继续求稳另待良机?我们将拭目以待!

(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 芬里尔战史研究 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