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常三强都想不到,不经意的造就了现代日本拉面

2023-03-16 00:30 作者:疯狗的轻武  | 我要投稿

由于刚转型,不管是我自己还是部分小伙伴估计都还没习惯,毕竟从一个军事博主转成饮食博主的跨度有点大。所以这篇我选择个软着陆,主要从日本战败视角来和大家聊聊,日本拉面这玩意是怎么在近代成为小日子的国民美食。

而且这事儿和中、美、俄(苏)都带点关系...

先简单的过一下日本拉面的起源,这在日本通常有三个版本论

1、朱舜水论:明朝亡了以后有大批的明朝官员文人跑到小日子家避难,而且当时日本大名挺喜欢招揽一些明士当幕僚的。恰好当时德川家康他孙子德川光圀(音国)就相上了流亡岛国的明士朱舜水。

朱舜水是个宁波人,后面在广东当过差,对怎么吃还是有点理解的。他发现德川光圀平时挺爱吃乌冬面的,但日式乌冬面的汤底是那种鲣鱼干+昆布(厚海带)熬出来的だし(日本汉字为出汁...),咱们把它理解成日式高汤就行。

朱舜水寻思,你这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像话么?于是朱舜水就用薤、葱、大蒜、韭菜、生姜为底,给德川光圀上了一碗。这后来被称之为五辛面,也被认为是日式拉面的前身。

2、南京荞麦面论:这是1853年江户湾黑船事件后,日本幕府开始瓦解,明治维新开启,日本也开始开通各路通商口岸,尤其是1871年《中日通商章程》签订以后,更是有不少中国商人、学生、工人跑去日本谋生计,各种中餐风格的馆子开始形成,其中中餐馆内常见的一道主食就是用鸡作为汤底的南京荞麦面(其实应该就叫南京面,只是日本人当年就吃乌冬面和荞麦面,相比起来中式面长得更像荞麦面,所以他们就用そば——荞麦面这个称其为南京そば)。

至于为什么叫南京面,我找到的解释是虽然南明亡后南京被降为江宁府,但百姓依旧称其为南京,且旅日的人多是江浙为主,所以依旧愿意以南明后人自称。当时日本对于口岸的华人区也多称为南京町。

3、来来轩论:

这个来来轩是1910年东京浅草那边开的一家中式料理,那两个字我就不打了,上次发这文章就被夹了。

就事论事来说,这家店当时推出的主打菜就叫“XX面(XXそば)”这碗面包含了现代日本拉面的很多元素,比方说叉烧、鱼板、烫菠菜、流心蛋、海苔、腌笋。

而且汤底和浇头都是预制,上菜只需将面条烫熟即可,满足了当时日本快速发展期工人对速食又美味食品的需求。

从日本的文献来说,多数是认同日本拉面源自于“南京面”这个论调,毕竟朱舜水的五辛面记载太单薄,尤其是五辛面的汤底没谈到鸡架猪骨什么的,口味上会和现代日本拉面相差很多。但能肯定的是,日本拉面一定是中国引入的。

也差不多就是在1910年到1930年这个口,日本正在进入城镇化转型,无论是大量涌入城镇的体力劳动者,还是从居酒屋出来喝的醉醺醺的职员,一碗浓香汤底加上丰富蛋白质浇头的拉面是最好的慰藉。

但在这个阶段,日式拉面的名称依旧是以XX面这种形式存在,虽然四处可见,但还没成为小日子的国民级美食。

好了我们进入正题。

1945年,两个烟花让小日子认了新爹,但国内的本质问题还没解决,尤其是1944-45这两年劳动力本来就不够,新爹当年时不时的来玩个烧烤也让本来就产能不足的粮食更加捉襟见肘。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本身小日子在战时是将国内产能尽可能转入工业,然后把稻米的种植分到东北、东南亚等占领区。战败以后,稻米区没了,国内也歉收,还得养活那群复员回国的八嘎,国内粮食的缺口被放的无限大。

而且即便45年战败后,日本在1942年2月定下的《食品控制法》依旧在实施,本身就产能不足,再加上食品管制,结局就是黑市泛滥,且粮食类物价串的比小男孩的蘑菇云还高。

图为1946年7月1日,大阪的暗市——梅田自由市场,当时黑市粮食价格最高飙到官方批发价的34倍。

所以这黑市和粮食短缺和拉面有关系么?有!

咱们这么想,小日子再是明治维新,核心还是个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但在侵略时期的稻米种植外迁加上两年稻米歉收,使得稻米无论如何都不够吃的。而美国人当时占着这地儿呢,这钱不赚白不赚啊,所以在占领初期,美国人的小麦就以一种与日本官商/帮派勾结的形式大量散到了全日本大大小小17000多个黑市当中。

就是在这个档,缺乏稻米的日本人不得不去接受小麦制品,而小麦制品中,中华汤面这种速食又美味的产品逐渐成为战后小日子们的国民廉价美食。

上图是日本画家德力富吉郎描绘的“中华そば”(中华荞麦面)车贩,右侧写着昭和二十五年,也就是1945年。

这里再讲个事儿,刚说到当时日本还在实施《食品控制法》,简单来说就是不得私下交易食品,包括摆摊卖面。但实际上小麦等必需品的进出口都是日美两方的官员牵头,日本黑帮负责散到黑市上,日本警察负责用借《食品控制法》逮捕小摊贩并且没收货物,然后警察在和黑帮合作把没收的货散到黑市上...

废物利用这块小日子是很早就玩的挺溜

上图是1946年8月1日,大阪警察部长铃木陪爹视察关停的大阪梅田黑市。

不过这种野路子肯定是玩不长,1948年4月26日,日本时报放了篇新闻名叫《冰山一角:官方调查放任私囤物资的主要问题》,其主要就是针对官倒黑卖的情况进行了曝光,随后民众开始借这个势造反。

不过这报纸能报出这消息也只是个表面行为,毕竟美爹当时牢牢掌控着日本所有媒体。所以我推测,之所以美爹允许黑市倒卖官商勾结的消息被放出来无非是为了三点。

1、持续的粮食短缺和黑市通胀会导致日本整个混乱,这样美军的驻军管理成本会上升,而且美国人要的是一条听话的狗而不是死狗。

2、美国国内粮食产能过于富余,需要增加出口渠道赚钱。

3、1947年开始冷战格局开始形成,美国需要用日本作为“大新月”的一部分围困苏联,因此需要缓和群众矛盾,至少不能让日共借机在日本国内闹事儿。

因此在新闻发布之后,美国开始增大粮食出口,并宣称是美国为了解决日本饥饿问题给他们送来了小麦,巧克力和糖果(实际上就是标准交易),日本国会也在1950年彻底放开了除稻米以外的食品管控,大量美国食物开始流向日本。

嗯,这会儿日本民众不但承受着全额的食品进口价格,还用1/3的国家预算供养着岛上的美国驻军~

不过不管怎么说,从1950年开始,日本的各种饮食店,尤其是面店开始火起来了。

上图这个大胜轩到现在还挺有名的,成立于1950年,主打中华面(这里做个TIPS,小日子战败后就被规定不允许使用战前的侮辱性称谓,所以XX面这个词就慢慢消失了,但总还是有些孤儿到现在依旧会使用XX面这个称呼)

最后的问题,直到1950年,日本人还把这种面称为中華そば,那么拉面(ラーメン)这个称呼怎么来的?

上图来自于《拉面:国民料理与战后“日本”再造》一书,谈到是日本北海道札幌的一家餐厅老板娘觉得当时主流的“XX面”一词太过分,因此改名为拉面ラーメン。

不过这个说辞只是日本诸多记载拉面名称由来的其中一个,不好考证,但值得肯定的是,拉面这个词的流行一定是1958年日清公司推出的“鸡汁拉面”

这种方便面与当时店里在售的乌冬面、荞麦面售价大体相当,但营销噱头很足,毕竟这种开水冲泡两分钟即食的很符合当时昭和时代日本快速增长期的速食需求。

上图是日本部分年代一碗乌冬面/荞麦面的平均售价

也正是从日清推出了以拉面ラーメン为名称的方便面之后,日本那一堆原先招牌上写着“中华そば”的面馆纷纷改招牌名为ラーメン(没错,不带汉字),而在接下来半个世纪中,原本带有中国元素的中华そば被逐渐遗忘,全世界似乎都觉得ラーメン就是标准的日本特产。大雾

写这么长累了,20世纪下半页的拉面史放以后讲...

PS:这篇文章我本来想起的标题是“传统中华美食怎么在日本被美国人因为苏联的关系而一不小心被中国台湾人(日清老板)开的企业弄成日本传统美食的”,但我觉得这么沙雕的标题一定会被打掉....


五常三强都想不到,不经意的造就了现代日本拉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