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郭子仪,再造大唐的完美战神,福禄寿全的人生赢家

一口气看完郭子仪
他是平安史之乱、震吐蕃的大唐一哥,是最懂老板心的七朝老油条,他被李白救过又救过李白,他还是完美福禄寿全的人生赢家。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口气看完郭子仪的一生,郭子仪出生于武则天统治时期(公元697年),祖上几代皆是做官,父亲郭敬之做了好几个地方的刺史,小郭家境不凡,但他万万没想到命运给他安排了大器晚成的剧本,他是武则天时期最早的一批武举人,以“异等”成绩补任左卫长上,九品芝麻小官,之后的几年里,小郭虽然也得到了几次升迁,但总的来说做的都是小官。
天宝13年(公元754年),小郭的母亲去世,按照礼制,小郭回家守孝了,眼瞅着小郭与建功立业的抱负越来越远了,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时势造英雄,天宝14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了,郭子仪在孝期中被高薪聘请去做了朔方节度副大使,这个职位算是他们部门的顶头老大了,他负责带领朔方军讨伐安禄山,郭子仪有很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天宝15年(公元756年)9月,与广平王李俶收复长安,10月进攻东都洛阳,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两年时间里,他带领军队收复了河东、河西、河南的大部分区域,但如此闪耀的业绩,给郭子仪拉了一波又一波仇恨,奸臣鱼朝恩就一直嫉妒郭子仪的才能,在相州一战后,鱼朝恩把战败的责任都推给了郭子仪,还多次在肃宗耳边打小报告说坏话,乾元2年5月(公元759年),肃宗就把郭子仪叫回京城了,夺走了他的兵权,这郭子仪的确是个老实孩子,对于老板的命令可以说是一级响应,他没有拥兵自重、骄傲自满,为了唐王朝的安定,他选择服从,他的这个性格也预示了他的结局,但是在这个节骨眼儿,大唐王朝可不能没有郭子仪,尽管大boss被骗子忽悠了,下面的骨干员工可是一个个眼明心亮,纷纷要求恢复郭子仪的兵权,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安史之乱再次陷入危机,郭子仪再次出山,子仪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终于在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彻底结束了安史之乱,大功立下之后,立刻有人犯了红眼病,子仪再度被剥夺了兵权,李家人真的是万恶的资本家,把郭子仪当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安史之乱这case刚结束,平定吐蕃这个烫手的山芋又掉到了郭子仪的手上,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仆固怀恩背叛朝廷,除了放纵士兵烧杀抢掠,居然还当了“汉奸”,叫来吐蕃、回纥等外部集团入侵唐朝,这是有多仇深苦大啊,但是巧就巧在这些士兵原来都是郭子仪的部下,要知道,我们郭子仪老师管理部队可是很有一套的,他的管教张弛有度,他在一定程度上默许士兵在战后获得战利品,但郭子仪也不会一味宽容,恩威并施。宝应元年,他管理的朔方军换了领导,新领导不像他一样宽容有度,大家都很想念他,王元振竟然还乘机发动内乱,最后郭子仪回去了,严肃批评了王元振,你在边境打仗竟然还敢在军中挑事,要是敌人打过来了,你该怎么办?回纥、吐蕃这些集团和郭子仪也有点渊源,郭子仪最后甚至都没费一兵一卒,单骑入回纥军营,把人家的大部队劝了回去,吐蕃一看,回纥都走了,自己再挣扎也没啥意思,也退了兵,不过还是被郭子仪的军队赶上,被打成了残血,这边郭子仪在外面浴血奋战,他的小冤家在长安又不安分了,鱼朝恩竟然把郭子仪祖坟给挖了,这件事当时也闹得很大,李氏集团上上下下都担心郭子仪不打仗了,直接杀回来,可是在外打仗的郭子仪只是说到,大概是因为我在外面打仗造了太多孽,上天给我的报应啊,这下,连鱼朝恩都不得不被他的宽宏大量所折服,终于在大历8年(公元773年),郭子仪团队拿下了吐蕃一战。第二年郭子仪回到总部,向领导请求退休,但没能得到代宗的允许,李氏集团还真的是逮着老郭一个人薅,平定安史之乱,把吐蕃等打得落花流水,有再造大唐的功绩,我们说“功高盖主”的能臣,总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一世英名的贤臣也总是难以善终,但郭子仪都做到了,李氏集团的最高领导都十分信任他,难道这是运气使然吗?当然不是,是我们老郭会立人设,前面已经说过他是个十分宽容的人,除此之外,他还是个情商高、有眼色的大臣,他知道自己功劳太大,有点鹤立鸡群的意思,难免引得老板的关注,那怎么才能让老板知道自己是忠心耿耿的呢?很简单,立人设,郭子仪晚年住在京城了,家里的门总是不关,人来人往的,想进就进,这可能也让郭家遭了好几次贼,更有意思的是,有一次郭子仪的部下要离开京城,来找他告别,由于没人通报,他部下就大摇大摆地走进去,恰巧看到郭子仪的太太在洗头,而郭子仪在一旁又是送水又是送毛巾,俨然一副妻管严的样子,这底下的人也是个大嘴巴,一下子就把这件事传遍了,酒楼里说书的也拿这事来取乐,郭子仪的儿子们很快就看不下去了,有几个问他,爸爸,您这样敞开大门,咱家什么事都藏不住了,外面的人都在看我们的笑话,东西也老被偷,您这是为什么呢?郭子仪大笑回复,要的就是人尽皆知,这是我们的保命之术啊,只有让老板知道我们每天都在本本分分地打工、摸鱼,他才不会怀疑我们,可见郭子仪对于老板的心思十分的明白,不愧是经历了7位老板换届的老油条,能打胜仗,还听指挥,这样的打工人哪个老板会不爱呢?业绩与老板信任加持,郭子仪有了一个完美的人生,他的八个儿子七个女婿都跻身集团管理层,郭家也由此繁荣下去,在京城受人尊敬,就连老板的女儿也抵不过他,著名的故事《打金枝》中,郭家的第七个儿子娶了升平公主,公主秉承着“君不拜臣”的原则,不愿去向公公祝寿,郭暧气不过,夫妻俩就吵了起来,这闹急了,郭暧竟然说:你就是仗着你爸是老板,要不是我爸不想当,这位置就是他的了,这下可有点造反的意味啊,代宗却不以为然,说是夫妻间的小事,不值一提,你看,女儿居然都没员工重要,可见郭子仪的地位之高了吧,都说高处不胜寒,但郭子仪确是个有初心的人,不忘来时之路,中唐时天下很乱,永王李麟起兵反叛,兵败被杀,李白这个倒霉蛋,曾经写诗赞美永王李麟,按道理难保一命,郭子仪却一直记得李白曾经救过自己一命,他向老板表示自己愿意用所有的奖金和年终奖去换李白活命,由此李白活了下来,被判流放夜郎,也就是不杀你,让你徒步远行,生死也就由自己造化了,而后在流放途中遇到大旱灾,老板下令天下大赦,李白欣喜若狂,写下的那首流传千古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郭子仪在关键时刻伸出的援手,又让我们多了一首必备古诗。大历14年(公元779年),代宗驾崩,德宗接上,德宗也十分重视郭子仪,尊他为“尚父”,言外之意是,您这功劳大的都能当我爹了,是大唐李氏集团的再生父母啊!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郭子仪因病去世,集团给他发了个谥号叫“忠武”,忠诚、有功绩,这是对于郭子仪一生的肯定,他死后全集团休假5天,老板还亲自给他送葬,给他的坟头加高,这在当时都是十分尊贵的SVIP待遇了,不过老郭确实配得上,纵观郭子仪的一生,对下他是个称职的中层领导,即使面对从前不是很对付的同事李光弼,他仍然大度对待,不计前嫌,还给人升职加薪,对上他是个执行力强的下属,只要老板有什么指示,他马上服从,根本用不上什么“十二道金牌”,又或者是“一波又一波的使臣”,他宽容待人,大局为重,在国家大义面前别人的诬陷和迫害都不算什么,不得不服气,他能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集齐“五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