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其实他们只是狗 ——关于校园暴力的一点思考

2021-04-15 21:53 作者:爱丽丝萝莉德  | 我要投稿

(随性而写,必然多废话甚至有混乱,觉得太长不想看的话,可直接拉到底下看结论)

       校园暴力,这个词大家都熟悉,而且估计也没几个人喜欢,甚至很多人都深受其苦,因此入狱甚至丧命的也不少见。

       从我个人来讲,我虽然不是校园暴力资深受害者,但也算一个特殊的受害者,因为我并非经常受害,而且也无意间避开了那些比较恶劣的,团体的校园暴力施暴者,但是另一方面却又多次受到大团体之外的,不那么核心的施暴者的关注,或者说成为他们的下手对象,于是这也给了我一个比旁观者清深入一点的视角,却又不像资深受害者那样,因为过于深入而很难看清他们的真实想法,简单说就是也许看得清楚一些。

       当然,我也得承认,这些都是我从经历和反思中得来的想法,并非什么专业分析,无非是写出来整理一下,促进思考而已。

       先简单叙述一下我所经历过的校园暴力吧。

       我个人是个比较传统的校园“好孩子”,嗯……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在学习这方面,我大概够不上很多人眼中好孩子的标准。但至少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不怕苦不怕累,从不惹是生非,同时还算是有正义感(也可能只是中二而已),总之,是与大家眼中的“坏孩子”格格不入的那种人。

       过去我认为,也许是我的低调,让我不会招惹那些比较大的团伙式校园施暴者,或者说古惑仔、混子、小混混、黑社会等等,总之我跟他们基本没有交集。

       但也因为我老实且不善打架,单个的施暴者就找上来了。

       小学的时候,一开始是个姓杨的傻子,公允的看,他智力也许达标,但那种总有些别人难以理解的言行,跟谁都混不到一块的人,在小学的环境下,被同学看成是傻倒也顺理成章。

        我也不知为何他找上我,也许是少不更事,让我也曾与其他人一道,把他当成了敌人,算是结下了仇,只不过三四年级后没那么不懂事了,也就不再招惹他,反倒是他来招惹我,打了一架后,总算是消停了。

       大概是六年级,出现个吴某,像是盯上我一样,专门找我麻烦,我也是老实,步步退让,就这么退了一周,然后打了一架。这人倒是有毅力,消停一阵,总要来找麻烦,一直到初中,欺负我不成,又欺负我身边人,我为朋友出头,他又联手姓杨的傻子一起来找我麻烦,终于惹火我,砖头拿起来抡两圈,他们俩就都跑了。那个时候我已经初三,想想看跟他这般恩怨长达四五年,当时真是不明白他脑子里到底是啥。

       以上是主要的,次要的倒是厉害些,是那些劫道抢钱的小混混,厉害的时候,也算闹得学生间人心惶惶,后来其中主要人员闹得太大,被告发后警察介入,之后就是全校通报批评,还因为抢的东西有一些实在是太过细碎,通报批评的时候,也成了同学们的乐子。

       至于传闻中更厉害的校园混混们,我是没接触过,不过说到底只是传得厉害,有的无非是家里有权有势,霸道惯了,有的无非是依附“大混子”,装作自己很牛逼的样子。真的遇上硬茬,也就老实了。

       至于极少数真的敢抽刀捅人的,也许是狠人,但这些更加不被社会容许行为,也让他们很快就消失了,也许是退学,也许是去了少管所,总之是消失在我的视野中了。

       好吧,废话这么多,不过是顺便捋一下过去我的经历,又不敢说太细,啰嗦不说,还可能暴露本人信息。

       所以接下来还是回到标题——他们只是狗

      而这个标题,就是我长大后重新回头思考我所遭遇过的,以及听说过的关于这些校园暴力的诸多事情,所做出的思考和对他们的评判。

       他们只是狗。

       这不是骂人,是对事实的一种形容。

       他们当然是人类,不过用狗这种生物作为形容,他们的行为逻辑会变得容易理解一些。

       比如把狗这种生物比较重要的一种行为方式与他们的行为做一些对比,就很说明问题。

       这个行为方式就是撒尿圈地。

       狗撒尿圈地为了什么?就我所知,它们用撒尿的方式来圈定地盘,同时它们还可以用闻尿的方式,闻出对方是否比自己强大。如果觉得有的打,那么就用自己的尿覆盖对方的,而地盘之内,是它的世界,至少是心理标定的安全世界,他可以在这里狩猎、交配,总之是它认为的安全区,可以安心地过日子。

       而那些校园暴力的施暴者的心态,其实最开始跟这个应该是有点像的。也许很小的时候,比如刚上小学,可能是环境影响,也可能只是随大流,会集体欺负一个不太讨人喜欢,或者看上去就很弱的同学。比如我自己一二年级的时候,就曾跟着其他同学共同与那位杨同学对抗,以多打少自然是欺负人。

       不过我自认为还好的就是,那位杨同学力气比我们大,下手也比我们狠,打他对我来说没有欺负人的感觉,反而像是玩游戏打boss,打赢了就是正义的胜利。

       当然,再稍微大一点,比如到三年级了,我就没再这样。毕竟懂了点事,知道这样做不对。

       但很多人仍然会继续这样做,而且专挑他们眼中的弱者下手,他们又是为什么呢?

       我不相信他们不知道这样不对,个别的不知道也有可能,但那些拉帮结派的混混们,每一个都不知道吗?

       不可能的,他们都有爸妈,他们爸妈也不可能一个个都是混蛋,一定教过他们基本的对错。

       他们欺负别人,是自己的选择,他们认为那样很必要。

       为什么必要?因为他们需要靠“撒尿”圈一些人进来,把一些弱者欺负住了,把自己强大的“信息素”传播出去,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厉害,他不好惹,于是这个他自己心理上的安全区就建成了。

       这里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他们这些小混混或者说是校园暴力施暴者要“撒尿圈地”,而我这样的“好孩子”却不这么做呢?

       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怕。

就像撒尿圈地的狗,对闯入自己安全区的外来者,哪怕没有敌意,也会多少有些怕的。

       比如很多时候狗对你狂吠甚至表现出攻击性,并非它觉得它比你强,而是人类长得比狗高大,外来的人类哪怕没有敌意,一些狗也是害怕的,于是用狂吠和凶暴的表现来驱赶外来者。

       那些施暴者也是如此,他们也是孩子,也是从不成熟的孩子逐渐成熟,也要跟其他人一样,一点点融入一个集体。

       而没有完全融入之前,或者说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前,集体的未知对于他来说,是很令人不安的。他需要一个安全区。

       也就是说,这些人,一开始本质上只是社会型人格形成较晚,于是祭出动物本能给自己“撒尿圈地”而已,只不过他们圈的不是地,而是被施暴者。而且这种行为有一个很不好的后果,那就是如果没遇到足够的管制,或者没遇到足够的抵抗之前,这种方式会被他们认为有效。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校园施暴者往往是长期的,贯穿整个学生时代甚至是整个人生的。

       人类是社会动物,是群居动物。这些不能让自己很快融入大集体,同时靠营造自己安全区来获得安全感的“后进者”们也是社会动物,他们也要抱团取暖。

       于是我们会看到,这些校园施暴者,绝大多数都是团伙作案,哪怕是单独作案,也一定早就宣称过自己跟谁混,自己背后有谁,并且早就多次与团体共同行动过,并且会挑哪怕独自作案也大概率不会被反抗的对象下手。也就是说,他只会在自己已经圈好的安全区,并且保证安全区中有自己的同伴,才会“狩猎”或者说“收割”自己的“牧场”也好“田地”也罢,总之不保证自己安全,他们绝不出手。

       所以我以前经常说,他们才是真正的怂,出了“安全区”,离开自己的团体,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怕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才会像狗一样以凶暴示人,并像狗一样,集体“狩猎”,而且还会像狗一样背靠着“主人”才能展现出更多的勇气。

       不过有一种“狗”还是特例,那就是想要加入厉害的“狗群”,但是自己又没实力,还想用“狗”的方式生存的“独狗”。

       我所遇到的杨傻子,吴某就是这样。

       他们两个选“圈地”对象选到我头上的原因也很简单。我不属于任何团体,我的好朋友们也都是与我类似的“好孩子”,同时在这个“好孩子”群体中,我家庭并不显赫,没什么权势背景,同时我那个时候不高不壮老老实实还不会打架。而且看上去又不是弱到欺负了我就会被人鄙视,因为我至少那个时期还比较胖。

       真是个完美的下手对象。

       只是他们唯一没算到的是,我是个中二少年,是那种可以吃亏,但是不要过分,只要我觉得你欺负我,我就一定会反抗的那种人。

       我前面提到的那个真的拿刀捅人的那位,曾经也顺手打过我,我马上就还手了,虽然结果是我挨揍了,但是也被其他人当成“虎”,都说面对他没人敢还手,只有我敢。

       我不觉得我“虎”,我只是觉得我不该这样被对待,谁来这样打我都要打,打不过也要打。

       而杨同学和吴某,他们吃亏就吃在,他们更怂,虽然想要欺负我,或者说“撒尿”圈我,但是却很少触碰我的底线。无非就是捶两下,挑衅两下,发现我不怂,又从我身边的朋友下手(是那种体弱到欺负他也没有好名声的),发现我会为朋友出头,于是联手来圈我。

       但是即便这样,他们也没敢真的对我怎么样,也没敢干脆地来打我,只是推搡,拉着我,不让我回家,估计他们根本没想好到底要对我做什么,只是想压制,欺负,让我服,却又不敢真打我。

       于是结果是被捡起砖头的我,像吓唬狗一样把他们吓跑了,之后他们就消停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也会觉得不以为然,会说你遭遇的又算什么,你根本没有遇到真正的黑暗。

       是的,也许是这样,我也说过,我无意间避开了那些尤为恶劣的团体,也许是幸运,但也是一种必然。

       那就是我幸运地没有冲击他们的安全区,同时他们圈我有风险,所以我们绝大多数时候,井水不犯河水。

       幸运的部分,是我低调,无害,没有任何帮派,看上去也弱,欺负了,没啥可吹的,真的来圈,却又有风险。

       什么风险?就是我会反抗。

       他们的安全区只是一种纯心理上的安全,是自我营造出来的强大,事实上他们的本能深刻地知道,这完全是一种虚妄,很容易就会被戳破。

       但是恐惧却又让他们必须维持好这个安全区,而且越营造,就越需要维持,就像谎言,越圆谎,就越被自己的谎言所支配,于是他们其实最怕的,就是安全区被冲击。

       所以即便他们会谋求安全区的“扩张”,但是如果不幸翻车,被意料之外的反抗戳破他们虚妄的壳,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损失。

       心理上不再安全,同时为了维护这个虚妄的壳,他又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做出更加凶狠的姿态。然而他自己清楚得很,活在虚妄谎言下的他们,有几个是真的有资源的?有几个是真的凶狠的?而且这两个选择的投入可能都是承受不了的。

       比如资源,无非就是利用“狗群”给自己壮胆。

       比如凶狠,无非就是更能打甚至杀人,可他们又愿意承受更加凶狠带来的社会制裁吗?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会偶尔装模作样地走出安全区试探一下,期望能谋求“扩张”,但只要觉得有风险,同时还没有被戳破,他们还会装模作样地退回去。

       这种“扩张”当然偶尔也会来到我头上。

       首先我并不擅长打架,丝毫没有狗的凶狠,被他们真的找上来,也多是我吃亏的,好汉当然不吃眼前亏,所以我对他们很和气,甚至有时候会装作互相之间很熟悉,但是如果真的过分了,我依旧会反抗,你要战,那便战,于是这无意间保护了我。

       其次他们的“扩张”为了降低风险,试探的那一步常常是人数比较少的,是狗群中的单个狗出动。这样不会因大动干戈而消耗资源,让狗群都承受风险,同时一旦吃亏,他被戳破的事情又难以暴露,可以比较方便地继续维护自己那虚妄的安全区、

       因此他们强大的虚妄,我没有戳也没什么机会戳更不会寻求主动去戳,同时我的反抗不具备颠覆性,保持了既有风险,又不会让他们觉得危险的程度,再加上他们自己的“独狗试探”也让他们自己在面对反抗时,不会太丢面子而失去了心理安全。所以我们绝大多数时候井水不犯河水。

       这是一种必然,同时也是我的幸运。因为这个度又哪里是那么好掌握的?尤其是那时我只是个孩子,完全没有现在的这些看法,不可能主动寻求这个度。所以这可能只是我幸运。

       说了这么多,回头拢一下。

       1.校园暴力其实源于人尤其是孩子们没能很好融入社会,而利用原始动物本能为自己营造安全区的行为,类似于狗“撒尿圈地”。

       2.已经圈好的地,他们会尽可能维护,他们的作威作福,大多是对安全区的确认和守护。

       3.这种行为的本质源于心理上对未知的害怕,是心智不成熟的体现,是内心的怂。原本可以通过成长来解决,但是一旦当上“撒尿圈地”的狗,可能会产生路径依赖,甚至会影响一生。

       4.纯粹的“独狗”可能是这当中最可怜的,他们怂,他们怕,但又融入不了狗群,又想圈自己的地,于是找“狗群”圈剩下的地方作尝试。不过我没见过成功案例。毕竟哪怕在狗群中,他们也是败者。

       5.要保证自己在学校里不被这些狗缠上,比较稳妥的方法,也许是努力跟他们没有任何瓜葛,不从属任何团体,不戳他们的安全区,同时保证必要的反抗,成为他们的风险而非危险。

       6.这是前面没提到,后来想到的部分。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狗”们即便脑子不想这个,本能上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如果你与社会本身结合更加紧密,也更容易与他们维持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比如让他们知道你背后的家人、亲戚、朋友与老师、警察等方面的关系,这种关系不用多紧密,只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忌惮的社会关系,也会保护你即可。

       7.这也是前面我没提到的部分。这些狗们大多数终有一天会成长为人,大多还会是正常人,其中有的没准也会成为社会中的成功人士,不过曾经的“狗生”,大概一定会对他的人生有所影响。比如怂,比如安全区,比如“撒尿圈地”。

       最后,我本想提出个希望,比如希望现在的狗们早日成人。不过又觉得这样空洞的希望也没什么用。

       有些人就是要当狗,拦也拦不住。所以我只能希望那些人们,见到这些狗,不要怕,不要过多退让,要认识到,其实他们比你还怕,他们比你还渴望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不要太刺激他们,一方面在必要的时候,也要捡起砖头驱赶他们。

       毕竟,他们只是狗。

阶梯文社 长轲


其实他们只是狗 ——关于校园暴力的一点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