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野生大象在咱们中国的历史分布。

2021-03-22 18:44 作者:奇闻异事蛋糕怪  | 我要投稿

以前野生的大象在咱们中国分布的很广啊,3千多年前殷商时期河南地区有野生大象,春秋战国时期湖南云梦泽地区还有大象犀牛,鳄鱼。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都还有野生大象。

商朝人即训练大象为军事用途。商代的人驯服大象,以暴虐东夷。周公以部队驱逐象群,将它们赶到了江南。引证一《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 引证二《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悅。”

西周中期周昭王(约前995年至前977年)和穆王时期开始,气候开始变冷,大象在黄河流域的生存环境恶化,但是淮河下游的淮夷、长江中下游的楚国、西南的古蜀,依旧盛产大象。

《诗经·鲁颂》记载,公元前七世纪, 淮水下游的“淮夷”向鲁国进献的礼品中, 有“元龟象齿”,反映当时淮水下游有野象活动。此野象活动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时期,后述详情。引证《诗经·鲁颂 ·泮水》“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葚,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国语·楚语》叙述公元前六世纪初,楚国巴浦之犀、擎、兑、象,其可尽乎?” 引证《国语.楚语上》:“灵王虐,白公子张骤谏。王病之,曰:‘不谷虽不能用,吾慭置之于耳。’对曰:‘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韦昭注:“瑱,所以塞耳也。言四兽之牙角可以为瑱难尽也,而又以规谏为之乎?”

《尔雅·桦地》则称:“南方之类者,有梁山之犀象焉”。

《山海经·中山经》,“岷山,江水出焉……其兽多犀、象”。《山海经·海内南经》有“巴蛇食象”之说。

公元前506年,吴国率联军伐楚,楚国曾用火象阵抵抗吴军。引证《左传.定公四年》“吴伐楚,针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奔吴师。”杜预曰:“烧燧火,系象尾,使吴师惊却之。”

据晋代蜀州人常璩的《华阳国志》,古代蜀国之宝有大象、犀牛,可见四川盆地同样有大象分布。引证《华阳国志》卷三,“其宝则有璧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赭、垩、锦、绣、罽、氂、犀、象、毡、毦,丹黄、空青、桑、漆、麻、纻之饶,滇、獠、賨、僰僮仆六百之富。”

汉晋时扬雄著《蜀郝赋》和左思的《了郁赋》都论及四川一带有犀象的生存。直到唐末时,今重庆綦江、南桐一带仍有大象出没。

东魏天平四年(537)八月,有一头巨象到达南兖州(今安徽亳州),被当地百姓捕获,送往京师邺城,东魏还因此而改元“元象”。

南北朝的时候,淮河地区还存在大规模的野象群。引证《南史•梁本纪下第八》记载,南朝梁承圣元年(公元553)12月,“淮南有野象数百,坏人室庐。”淮南比三星堆纬度还略偏北。淮河地区公元前7世纪就有野象存在,见前述。

《宋史·五行志》记载,“建隆三年(962),有象至黄陂县匿林中,食民苗稼,又至安、复、襄、唐州践民田,遣使捕之。明年十二月,于南阳县获之,献其齿革。乾德二年(965)五月,有象至澧阳、安乡等县,又有象涉江入华容县,直过闤阓门;又有象至澧州澧阳县城北。”上述出现大象的区域,大体上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长江以南地区,野生大象的出现频率就更高了。《宋书·符瑞志》“宋文帝元嘉元年(425)十二月丙辰,白象见零陵、洮阳。元嘉六年(429)三月丁亥,白象见安成、安复。”《南齐书·符瑞志》“永明十一年(439),白象九头见武昌”,以上出现大象的地区,位于今天的湖南、江西两省。《南齐书》还记载,南朝齐永明十年至十一年(公元492年至493年),“有象至广陵(今扬州)”。《文献通考·物异考》记载,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三月,“有三象入建邺”。说明一直到南朝,人口较为密集的长江下游,都有大象出没。

再往南到福建,宋代时大象太多为患,官府还要悬赏捕象。


野生大象在咱们中国的历史分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