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6.16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16、《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列宁的重要著作。写于1920年4、5月间,同年6月出版。编入《列宁全集》第31卷。
这部著作主要是为批判第三国际初期工人运动中的“左”倾机会主义而写的。它总结了布尔什维克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在指出右倾机会主义仍然是主要敌人的同时,批判了工人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的“左”倾思潮,论述了它的危害、阶级根源,以及它的表现形式。同时又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和一系列关于战略和策略的理论。
列宁在这部著作中针对“左”倾错误观点,阐明了十月革命的基本特点及其国际意义,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必须遵守的一条根本原则。书中指出,借口特殊性否定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是修正主义;而不从实际出发,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只言片语的,是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具体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是各国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书从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经验出发,批判了“左”派无政府主义倾向,论证了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条件之一。特别是批判了“左”派把领袖和群众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辩证关系。指出:“群众是划分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马克思主义领袖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保证。
书中还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运用战略、策略的基本原则。指出,党必须把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善于区分革命的妥协和叛卖的妥协;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利用一切有利于斗争的形式,教育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认为“左”派那种要退出反动工会、抵制资产阶级议会的作法,无异于把工人群众推给资产阶级,是不可饶恕的愚笨行为。
这部著作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战略和策略的典范。它以新的理论和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武装了各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