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雅靓科普|剥脱性点阵激光与非剥性激光的区别
点阵激光技术是一种利用局灶性光热作用原理而进行激光治疗的技术(是激光器的一种工作方式),其疗效和安全性处于剥脱性激光和非剥脱性激光二者之间。疗效接近于剥脱性激光,但是安全性更接近于非剥脱性激光。 2
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后,产生剥脱性局灶性光热作用(ablative 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MTZ包括表皮全层和不同深度的真皮组织,其愈合过程依赖MTZ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迅速爬行。研究表明,在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后6h和12h组织可见部分或完全上皮化,表皮在24h内愈合。随着真皮的创伤愈合修复过程,新生胶原不断产生,真皮胶原的重塑范围远远超出MTZ区域,这也是剥脱性点阵激光疗效优于非剥脱性点阵激光的原因所在。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在治疗过程中不损伤表皮角质层,治疗过的表皮层被凝固但不被气化,其形成的显微柱状微小表皮热变性坏死(MEND)包括角质层以下的表皮组织和不同深度的真皮组织。以角质层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皮肤屏障功能得以保留,从而使得创伤愈合更快,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得更少。非剥脱点阵激光MEND并不是真正的孔,而是由于激光热能形成的,治疗后24h内,MEND周围及深层的活性细胞即开始向MEND迁移和修复,同时形成的显微表皮坏死碎片开始往皮肤表层迁移,3~7d内经表皮排除。激光对真皮深层的加热促使真皮胶原收缩,刺激新生胶原合成,达到嫩肤目的。



目前激光点阵输出方式有扫描器式、掩模式和微透镜阵列式三种。扫描器模式成本高,且不适用于QS设备,通常用于Er:YAG激光(顺序扫描方式发射)、CO2激光(无序扫描方式发射)等;掩模式成本低,利用光筛,直接阻挡部分光源,激光能量损失严重,目前比较常见应用在QS设备中;微透镜阵列技术平衡成本与疗效,如红宝石激光点阵模式。
CO2点阵激光、Er:YAG激光、YGSS属于剥脱性点阵激光。Er:YAG激光添加TRL技术后,既可实现精确剥脱,又具备了模拟CO2激光凝固作用,因而有较好的刺激胶原增生、重塑作用,目前具有TRL技术的Er:YAG激光设备有Profile超级平台。
剥脱性点阵激光的激光束发射速度快,CO2微雕点阵以“有时差”的方式快速发射出来(无序扫描方式发射),Profile超级平台Er:YAG激光为顺序扫描方式发射,激光束的热量是分次到达皮肤的,MTZ之间正常皮肤受到伤害较轻,有利于治疗后恢复。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中,1 565nm光纤激光、1 550nm铒玻璃光纤激光为随机发射。像束激光Pixel 2 940nm为剥脱性点阵激光,其临床效果介入剥脱性点阵激光与非剥脱性点阵激光之间。像束激光Pixel 1 320nm、Pixel Q1064为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发射器前端安装了一个筛状的图像发生器,在激光射出的过程中将激光束分成多束细小的激光,把激光束的能量从距离上分散开来,但热量是在同一时间作用到皮肤上(印章式发射),因而治疗时能量不能过大,以免伤及邻近皮肤。Fotona Q点阵作用方式介于剥脱性点阵激光与非剥脱性点阵激光之间。皮秒激光属于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后表皮并无破损,皮秒激光可以产生LI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