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财经课堂第十课:闲话预付账款
大家好,我是扬帆,今天开启财经课堂第十课,预付账款
“先付点钱,再往下谈”的预付款科目小解析。
没有什么比预付款更能增加人的痛苦了。这句话说得没一点毛病,还没收到货物或服务,就要先支付出去一笔钱,采购心里苦但有苦说不出(风控+预付款流程复杂+退货核销繁琐)。
一、什么是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以货币资金或货币等价物支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也就是说,企业为了在不远的将来获得需要的商品或服务,尽管现在还没收到商品或享受到服务,而需要先支付的一笔款项。该笔款项支付后,就变成了企业的预付账款,而对方企业则确认为预收账款。
预付账款作为企业一项流动资产,一般包含预付的货款,预付的购货定金,比如预先支付给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费等;而施工企业的预付账款主要包括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等。
一般情况下,预付账款不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预付账款性质已经发生改变,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经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确实存在全部无法回收或部分无法回收的风险,应当按照预计无法回收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
虽然预付账款的概念听起来文绉绉的,但其实并不难理解,通俗点说就是暂存别处的钱,在没有发生交易之前,钱还是属于你的。
二、预付账款的舞弊表现
预付款项是企业一块带油的肥肉,不少企业的股东、高管把贪婪的目光都瞄向了它。
预付账款的性质是虽然钱已经支付出去,但企业仍旧享有对其的债权。预付账款还安安静静地躺在资产负债表里,另外常常与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资产科目发生联系。
预付账款,无论是付给供应商的货款或者贸易预付款,还是针对基建工程的工程预付款或者设备预付款,都有可能成为企业舞弊资金流出的重要出口。
一家企业如果经常需要预付大量款项给供应商,一般说明该企业在商业生态链上的竞争力地位不强或者企业自身的信用并不是太好。
(1)预付账款数量异常
企业的预付账款数量较大或者突然大幅增加时,特别是预付工程款、预付贸易款或者是预付专利技术款等大量增加时,很可能通过预付账款将资金流出企业,出去转悠一圈,然后披着营业收入的外衣又流进企业,达到虚增业绩的目的。
(2)预付账款时间异常
当企业存在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则需要引起注意,企业很可能以采购的名义将资金挪作他用。通过虚挂预付账款,隐匿大股东或者关联方的资金占用,更有甚者,用来虚构资产,而此时的预付账款实质上已经成为呆账或坏账。因为预付账款一般是短期的为了购货而发生,付了钱长时间不着急要货,相当于免息给供应商提供资金,显然这样做是不符合正常商业逻辑的。
(3)预付账款结构异常
需要关注企业预付账款占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的比例变动情况,该比例持续上升,说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逐渐变弱,反之,该比例持续下降,则说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逐渐变强,当然,若该比例发生大幅无规律的波动情况时,需要找出背后的原因,如果找不到合理的商业逻辑来很好的解释,那么就需要提高警惕,因为这有可能是财务舞弊的征兆。
三、预付账款的披露
一般在企业财务报表披露中,应该披露预付账款的账龄、预付主要对象等相关信息。
企业要对预付款项的账龄情况进行详细列示,账龄时间越长,其可回收性越低,变成呆坏账的概率越高,这里需特别关注预付款项金额较大且长期挂账的情况。
企业还需详细披露前五名预付对象的预付款期末余额金额和占比情况。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预付款项都会比较集中,前五名对象的预付款项占比往往是比较高的,甚至可能会超过一半。
企业还应在财务报告中的关联方及关联交易项下,单独对预付关联方的具体款项进行详细说明和列示,了解清楚采购环节中的预付关联方交易情况,对初步判断企业的营业收入真实性、是否存在资金占用等情况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预付账款的风险
预付账款作为企业预付给供应商的款项,是尚未收到货或者享受服务的情况下先支付出去的一笔钱,当供应商财务状况或信用出现问题时,存在不能收回的风险。
五、结束语
预付账款并不是省油的灯,企业利用预付账款进行财务操纵的情况并不少见。
从企业内部来讲,健全预付账款的管理制度才是能有效防范企业利用预付账款进行舞弊的有力武器;而从企业外部来看,要从预付账款的数量、时间、波动趋势等指标予以综合分析和识别,远离可能涉嫌财务欺诈的企业,让投资拥有足够厚的安全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