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粤闽客等方言相关史料

2023-08-07 20:49 作者:normalac  | 我要投稿

欢迎随意取用本文 粤语: 《岭外代答》: “二曰北人,语言平易,而杂以南音。本西北流民,自五代之乱,占籍于钦者也。” (钦,今广西钦州,钦字在粤西桂东南读ham1,不是广州音的jam1) “方言,古人有之。乃若广西之蒌语。。。当待译而后通。至城郭居民,语乃平易,自福建、湖湘,皆不及也。其间所言,意义颇善,有非中州所可及也。早曰朝时,晚曰晡时,以竹器盛饭如箧曰箪,以瓦瓶盛水曰罂,相交曰契交,自称曰寒贱,长于我称之曰老兄,少于我称之曰老弟。。。亦云雅矣。余又尝令译者以『礼部韵』按交址语,字字有异,唯「花」字不须译。又谓「北」为「朔」。因幷志之。 ” (其它方言,须译乃通,唯城中居民语乃平易,又雅。交址为越南河内一带,越南脱离独立后屠尽当地汉民,语已不通) (粤语人讲普通话,老兄叫成捞松,是真的没恶意的,普通话不好罢了) “黎人半能汉语,十百为羣,变服入州县墟市,人莫辨焉。日将晩,或吹牛角为声,则纷纷聚会,结队而归,始知其为黎也。 ” (州县通行汉语,古代岭南重要城市基本上就是现在的白话即粤语城市,挨近城市的为熟黎,远的为生黎,苏东坡在海南岛有“鴂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朱子语类》: “因说四方声音多讹,曰:“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盖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来,只是太边南去,故有些热。若闽浙则皆边东角矣,闽浙声音尤不正。”” (广中,据《岭外代答》和《萍洲可谈》可知是指广州,广西有别称“广右”“岭右”“岭西”“粤西”“西粤”“粤右”等,《萍洲可谈》里广东的英德清远都算广右)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谪)遣戍。”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适(谪)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陆梁即五岭以南) 《史记·南越列传》:“秦时己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 《汉书·高帝纪》: 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会天下诛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今立它为南粤王。 《三国志·吴书·薛综传》 “薛综,沛郡竹邑人,少依族人避地交州。” “汉武帝诛吕嘉。。。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 “及后锡光为交址,任延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梨,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已降,四百余年,颇有似类。” 《理惑论》:“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 《三国志·吴书·士燮传》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也。其先本鲁国汶阳人,至王莽之乱,避地交州。” “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 “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交阯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於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馀年疆埸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 《资治通鉴》卷八十六晋纪八: “吏民流入交州者甚众。” 《晋书·庾翼传》: “时东土多赋役,百姓乃从海道入广州。” (东晋东土指浙江。侯景之乱后,吴人争相模仿的洛生咏复回长城公陈叔宝的江南语你侬我侬) 《全唐书》: “天下大乱,中朝人士以岭外最远,可以辟地,多游焉。” 客家: 《王阳明集》: 其初畲贼,原系广东流来。先年,奉巡抚都御史金泽行令安插于此,不过砍山耕活。年深日久,生长日蕃,羽翼渐多;居民受其杀戮,田地被其占据。 其大贼首谢志珊、蓝天凤,各又自称‘盘皇子孙’,收有传流宝印画像,蛊惑群贼,悉归约束。 该本道会同分守守备衙门议得贼首谢志珊有名大寨三十余处,拥众数万,盘据三省,穷凶极恶,神怒人怨。 彼处有名贼首龚福全、高仲仁、李斌、庞文亮、蓝友贵等,素恃巢穴险固,聚众行劫。先年用兵征剿,各贼漏殄未除,遂致祸延今日。 虽经各官兵擒斩数辈,稍惧归巢,缘其种类繁多,出没尚未可料。 三省贼巢,连络千里,虽声势相因,而其间亦自有种类之分、界限之隔。 议以其地请建县治,控制三省诸瑶,断其往来之路; 目今瑶贼万余,聚集山峒,声言要造吕公大车,攻打州县城池。 广东苗贼一千余徒出劫兴宁等处,当起郴州杀手, 但今湖广已有偏桥苗贼之征,广东又有府江瑶僮之伐, 正德七年,兵备衙门计将贼首龚福全招抚,给与冠带,设为瑶官。 臣使人至贼所,赐各酋长牛酒,以察其变。 查得父老相传,原系循州一州龙川、雷乡二县,后因地方扰乱,人民稀少,除去循州、雷乡两处,止存龙川一县。洪武初间,龙川尚有五十五里,其后州县既除,声教不及。洪武十九等年,贼首谢仕真等相继作乱,将前项居民尽行杀戮,数百里内,人烟断绝。自此,贼巢日多,民居日耗,始将龙川县都图并作七里。迄于近年,民遭荼毒,遂至此极。如蒙怜念,于和平地方设建县治,以控制瑶洞;兴起学校,以移易风俗; 于新民之家选取俊秀子弟入学,使其改心易虑,用图自新。 变盗贼强梁之区为礼义冠裳之地,久安长治,无出于此。 闽语: 1.《说郛》五代释赞宁:“闽土人言音诡异。” 2.《朱子语类》朱熹:“闽浙声音尤不正。” 3.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至河南,黄景以闽音自通姓名,文忠不乐。”文忠指河南洛阳人富弼。 4.陶穀《清异录•么麽门》:“庄宗时,伶官朱国宾,天姿乖狠,众皆畏恨,以其闽人,号为‘虫使’。”“荆楚贾者,与闽商争宿邸,荆贾曰:‘尔一等人,横面蛙言,通身剑戟,天生玉网,腹内包虫。’闽商应之曰:‘汝辈腹兵,亦自不浅。’盖谓‘荆’字从刀也。” 5.曾慥《类说》:“潭州试经童,试官举经头一句曰:‘三千大千。’时一闽童诵不通音,操南音上请曰:‘覆试官,不知裏头有世界耶,无世界耶?’郡官大笑。 ” 6.苏轼《杂纂》:“【省不得】闽人读书、诸行市语、番人说话。”闽人读书与市廛黑话、外族语音一样让人不知所云。 7.周密《癸辛杂识》:“许自乃操闽音秽语以为高,欲乞朝廷竟差许自前往边邮,操秽语以骂贼退师云云。” 8.吴处厚《青箱杂记》:“刘昌言,泉州人。先仕陈洪进为幕客,归朝,愿补校官。举进士,三上,始中第,后判审官院,未百日,为枢密副使。时有言其太骤者,太宗不听。言者不已,乃谓:‘昌言,闽人,语颇獠,恐奏对间陛下难会。’太宗怒曰:‘我自会得。’其眷如此。” 9.文莹《玉壶清话》:”刘枢密昌言,泉人。为起居郎,太宗连赐对三日,几至日旰。捷给诙诡,善揣摩捭阖,以迎主意。未几,以谏议知密院,然士论所不协,君臣之会,亦隆替有限。一旦,圣眷忽解,谓左右曰:‘刘某奏对皆操南音,朕理会一句不得。’因遂乞郡,允之。”

粤闽客等方言相关史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