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种植业行业报告:种业振兴为国之大者,转基因商业化发展可期
报告出品/作者:财通证券、余剑秋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复杂,种业振兴为国之大者
1.1种业发展历程:从政府主导走向市场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1.1全球:1990年进入全球化时期,市场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
全球种业发展历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900-1930年是政府主导时期,种子认证系统由政府管理,品种主要由大学和科研机构培育;1930-1970年是立法过渡时期,政府对种子品种进行立法保护,制种从以公立机构为主向以私立机构为主经营转变;1971-1990年是垄断经营时期,种子公司朝着大型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种企开始区域性兼并收购,体量不断壮大;1990年至今是种业全球化时期,大型种企通过并购、政府合作、新建子公司等方式积极开展海外扩张,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2020-2025年预计全球种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2.6%。根据Kynetec统计数据,全球种业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435亿美元增长至2020 年46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增至5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
1.1.2中国:2011年进入深化改革时期,2020年种子市值约1200亿元
我国种业发展历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949-1978年我国实行“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四自一辅)的方针,种业尚未商业化;1979-1999年我国实行“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四化一供)的方针,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2000-2010年我国种业开展了市场化改革,民营种企参与市场化竞争;2011年至今我国种业处于深化改革阶段,种业成为国家战略产业,种企实力逐渐增强,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
2020年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值约为1200亿元。回顾过去,农业部把2010年定为种子执法年,2011年以后我国种子市值呈现增长趋势,2012年种子市值破1000亿。2016年供给侧改革开始,国家开展“调面积、减价格和减库存”,种子市值整体规模每年有小幅下跌,2020年我国种子市值达到1199.89亿元,同比增长1.04%,打破2016年以来的逐年下跌局面。
1.2主要作物产区分布受限于地理条件
1.2.1全球:水稻、小麦以亚洲为主,玉米、大豆以美洲为主
水稻:2020年全球水稻产量为7.6亿吨,亚洲是水稻的主产区。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为中国(28.2%)、印度(23.6%)、孟加拉国(7.3%)、印度尼西亚(7.2%)和越南(5.7%)。水稻主要出口国为印度、泰国、越南。
玉米:2020年全球玉米产量为11.6亿吨,美洲是玉米的主产区。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为美国(31.0%)、中国(22.4%)、巴西(8.9%)、阿根廷(5.0%)和乌克兰(2.6%)。玉米主要出口国为美国、阿根廷、乌克兰,主要进口国为中国、墨西哥、日本。
大豆:2020年全球大豆产量为3.5亿吨,美洲是大豆的主产区。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为巴西(34.5%)、美国(31.8%)、阿根廷(13.8%)、中国(5.5%)和印度(3.2%)。大豆主要出口国为巴西和美国,主要进口国为中国、欧洲和墨西哥。我国大豆较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于巴西和美国。
小麦:2020年全球小麦产量为7.6亿吨,亚洲是小麦的主产区。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为中国(17.6%)、印度(14.1%)、俄罗斯(11.3%)、美国(6.5%)和加拿大(4.6%)。小麦主要出口国为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主要进口国为埃及、印度尼西亚、土耳其。
1.2.2中国:地域广阔,水稻、玉米、大豆遍布南北
水稻:大体上可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稻区,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六个稻作带;尽管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更具备培育优质稻谷的地理条件。
玉米:北方为春玉米产区,黄淮流域为夏玉米产区,西南为春、夏玉米产区,玉米的平均单产以宁夏、新疆、吉林最高。
大豆:以黄淮海平原和松辽平原最为集中,东北的黑、吉、辽三省和华北及豫、督、皖、苏、冀等地是我国大豆的生产中心。
小麦: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新疆、宁夏等地也有小块小麦种植区。
1.3中国主要作物生长周期:同一作物生长周期在南北部存在较大差异
水稻:按照播种期早晚分为早稻(南方)和晚稻(北方)。早稻是栽培时间较早且成熟早的南方籼稻,3月中旬到5月初为播种期,5月-7月中旬为生长期,7月底为收割期;晚稻7-8月中旬为播种期,8月中旬-10月中旬为生长期,10月中旬-11月为收割期。
玉米:按照播种时间可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春玉米主产区为我国中南部和东北部,4月中旬-5月中旬播种,中南部春玉米生长期较短,生长到8月中旬开始收割,8月底收割结束;东北部春玉米生长期较长,10月初开始收割,10月中旬收割结束。夏玉米从6月中到6月底播种,3个月后收割,10月中旬收割完毕。
小麦:按照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主要位于我国北部,3月中旬-4月底播种,5-8月中旬为生长期,8月中旬-9月底为收割期;冬小麦的播种期为9月中旬-10月底,生长期长达220-270天,一般于5月中-6月中旬收割。大豆:4月中-5月底播种,生长期为3个月,9-10月中旬收割。
1.4农作物品类结构:全球种子品种分布集中,转基因种子占比超一半
全球种子市场品类结构来看,1)按用途分,2018年全球转基因种子市场规模占比超半数,达54.3%,传统蔬菜种子占比最小,仅为13.8%;2)按种类分,全球种子市场中玉米、大豆、蔬菜种子占据主要地位。2018年,玉米、大豆、蔬菜、水稻种子的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的比分别为42.5%、20.3%、15.2%、5.2%,合计达83.2%。
我国种子市场品类结构来看,玉米、水稻、小麦占据主要地位。2020年,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大豆种子市值占比分别为22.9%、18.1%、13.3%、11.8%、3.5%,合计约69.6%。
1.5农作物进出口政策:各国对粮食出口施加限制,粮食安全风险加剧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粮食安全风险加剧。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统计,在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之下,当前全球超过20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政策。而新冠疫情造成的隔离措施和人工短缺导致运输费用大涨直接影响粮食贸易,叠加极端天气造成的粮食减产使粮食安全再陷危机。
2我国谷物供应基本自给,粮食行业景气度提升
2.1玉米:全球供需相对紧张,预计价格高位震荡
2.1.1种子:我国历经6次品种变革,近年杂交玉米种子供需差缩小
我国杂交玉米种业一共经历了6次品种变革。第六代品种变革中表现突出的郑单958和先玉335目前仍是玉米种子市场中的主导性优质产品,但自21世纪初第六代品种变革以来,我国种业尚未出现新型优质品种。
近年玉米种子需种量大于制种量,但供需差缩小。2017-2019年期间,我国杂交玉米制种量连年低于需种量,2018年供需差高达1.78亿公斤。2020年制种量为10.58亿公斤,需种量为10.60亿公斤,供需差为0.02亿公斤,市场零售价为25.5元/千克,较2019年小幅下降。
2.1.2供需:全球供需相对紧张,我国供需相对宽松
全球玉米供需相对紧张。USDA数据显示,近年库消比仅25%左右,2022/2023E库消比预计为25.59%,产量预期为1168.4百万吨,低于总需求1175.3百万吨。
中国供需相对宽松。USDA数据显示,库消比大约保持在70%左右,2022/23E预计产量、期末库存分别为274、206.12百万吨,能够较好满足总需求。
2.1.3价格:受供需、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价格高位震荡
玉米价格与原油价格大多呈现类似的波动趋势。以玉米为原材料的燃料乙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原油,原油价格上涨将拉动生物燃料的需求,同时增加玉米等大宗商品运输成本。2020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受恶劣天气、疫情的影响,2022年受地缘冲突影响,近年CBOT玉米价格持续上涨。
国内玉米价格受政策影响,有时与国际价格相背离。2013-2014年国内外玉米价格走势背离,国际价格下降,但国内收储量价齐升,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支撑,价格总体稳定。2016年玉米期末库存达到历史高位,同时国家取消临储政策,需求量降低,供过于求,价格失去支撑,大幅下跌。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虎鲸报告】定期整理更新
环保 / 矿产 / 资源 /
环保产业 | 土壤修复 | 危废处理 | 污水处理 | 水务行业 | 节能环保 | 垃圾焚烧 | 垃圾分类 | 垃圾处理 | 空气净化 | 净水器 | 钢铁行业 | 钢铁电商 | 不锈钢 | 特钢 | 废钢 | 钢结构 | 装配式建筑 | 矿产 | 铁矿石 | 锂矿 | 煤矿 | 铜矿 | 智慧矿山 | 煤炭 | 煤炭机械 | 港口 | 贸易 | 物流 | 农业行业 | 种植业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