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盛世清北】2022年北京大学843城市规划原理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

2021-10-11 12:51 作者:可爱漂流的瓶子  | 我要投稿


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843城市规划原理没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指导及历年考生学员用书,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

  《城市规划原理》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地理学》 周一星 商务出版社 1995-1-1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彭震伟主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8-1-1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宋家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盛世清北建议:

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重难点知识梳理

北京大学843城市规划原理暂未提供考试大纲,但盛世清北的课程中总结了复习的大体方向,考试重难点知识梳理内容如下: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0个知识点

  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个理论

  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迈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

  5)经济全球化理论

  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相当集中、相当分散、绝对分散

  3、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物质环境优化表现为可达性、外部效应

  4、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5、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英:费希尔、克拉克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

  2)美:贝尔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6、城市化含义(育明教育注:2006年北京大学城规原理考察过“逆城市化”)

  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程,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镇积聚的进步等。

  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美英格尔斯: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9、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一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一分析一个城市的对外主要经济联系方向。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发展战略(优劣条件、职能、地位、作用)规模(人口、用地)的区域论证

  10、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

  1)城镇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在一个国家或相当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特征: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6个。

  2)城乡整体发展

  动力:农村向城镇的向心集聚,城镇向周围地区的离心辐射

  手段:规划、引导和调控城镇体系

  目的: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市与区域发展效益的统一。

考研真题

以下为北京大学843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历年真题回顾:

2012年北大区域与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回忆》

一名词解释10*5:1新城市主义

2邻里效应

3区域溢出

4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

5位序规模率

6城乡一体化

7土地利用强度

8城市复合生态系统

9

10(忘记了……想起来会及时补上)

二简答题5*10:

1.城市规划中居住区用地规划布局原则

2.TOD的布局要求

3.我国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开发战略的区别

4.地级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5.交通流量的四阶段预测法(这个不太确定了,我没听说过,也不会答)

三论述(1.2必答20分,3.4选做一个10分)

1.以你熟悉的大城市为例,说说我国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我国大城市应该怎么走健康发展之路

2.我国很多城市下雨就内涝,为什么,应该吸取什么教训,防洪防涝规划的原则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

3.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的实质是什么

4.我国民工荒现象是否意味着我国城市劳动力容纳能力和乡村剩余劳动力的矛盾出现拐点,简述民工荒的原因

2005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10=50分)

1.城市的门户位置

2.逆城市化

3.风向

4.城市规模分布规律

5.新城(New Town)

6.泛珠三角

7.区位商

8.城市社区

9.Shopping Mall

10.城市基础设施

二、选择(3×10=30分)

主要是城市地理学的概念,以城镇化的概念的应用与经济基础理论为主,也涉及到首位度的概念。

1.以下哪一个学派不属于二战后地理学所涌现出来的新流派( )

(A)区位学派

(B)行为学派

(C)激进马克思主义学派

(D)区域分布论阶段

2.有关城市职能的三要素()

(A) 略 (B) 略

(C) 略 (D)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

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上海是中国的首位城市

(B)西安是陕西的首位城市

(C) 青岛是山东的首位城市 (D)大连是辽宁的首位城市

4.我国城市设区的市的行政辖区的基本构成单元最准确的描述是( )

(A)建制市的街道办事处 (B)建制市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

(C)建制市的居民委员会 (D)建制市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派出机关

5.位序规模律Pi=P1/rqi→lgP1=lgP1―qlgri ,根据y=a+bx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A)略(B) 略 (C) 略 (D)略三、做图题(5×2=10分)

1.做一个大城市用地图

2.城市公共中心的分级构成和分类构成图四、问答题(4×15=60分,5道题中任选做4道)

1.分析中国都市区形成的机制

2.比较珠三角和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的特点

3.试论城市的土地属性与价值

4.试论城市“精明成长(Smart Grouth)”

5.阐述我国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程序与内容

盛世清北建议: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考研经验

随着考研复试权重的增加,考研复试越来越备受关注。而在复试之前,对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的选择,也成为了如今热门的话题之一。因为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其导师责任重大,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还要负有传承精神、文化的重任。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导师,对考生的研究生涯至关重要。所以在考研复试之前,考生最好多方面打探一下导师情况,看看是不是一位好的导师。

一般情况下,导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望较高的年长教授。他们大都已经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人大都谦和,因而有利于学生在学术道路上的快速成长,师生关系都较融洽。另一类是如日中天的年青学者。他们年轻而富有开拓意识,大都具有博士学位,是学术上的新星。这类导师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强的进取心,紧跟学术前沿,热心于研究上的开疆辟土,因而有利于学生接触最新的研究领域,极易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盛世清北建议:如果你希望在学术上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选择年长的教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希望在短期内把握学术前沿,那么年青学者应该摆在首位。

今天盛世清北与小伙伴们一起来分享复试中不能选择的十种导师:

第一种、对学生“漠不关心”

每个导师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可能培养很多名学生,每个学生对导师来说是诸多学生之一,但是对每个学生而言,他的几年研究生生涯是他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而导师就是这段人生经历中最重要的人,是领路者。虽然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在一个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或许可行,但人数多了以后就有一个规模化培养的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导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采用梯队团队,在答辩时候不认识自己学生的情况出现,为了学生自己的研究生前程,盛世清北建议选择导师时尽量不要选择这种特别忙,对学生“漠不关心”的导师。

第二种、对学生“呵护过紧”

对一个学生来说,导师一个月关心一次和半个月关心一次,差别可能会很大。但关心的次数过多过频也未必合适。创新需要空间,学习研究需要时间,所以导师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怎样判断对学生是不是呵护过紧呢?有多种迹象可供观察,如在组会时学生不会讨论;学生不会提批评性、建设性意见;或者是导师在与不在大不一样,导师在场学生不肯交流,导师不在场学生可以交流得很好,等等。

盛世清北建议通过打探目标院校学长学姐的情况,多方面探知。

第三种、“光当老板”

导师地位建立在三个权威基础之上,学术权威、道德楷模和经济资助的争取者。导师在学术上站得高、看得远,能够为学生争取到各种各样的资助,支持学生的研究,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才能确实建立起权威来。但是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导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探讨,互相促进的关系。

虽然现在的学生经常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但是不管这个称呼是爱称,是憎称,还是戏称,导师自己都不应以老板自居。

所以,盛世清北提醒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导师的观念如何。

第四种、“尽做监工”

导师们应该做到帮助学生在学术方面尽快成长,而不是整天监督学生每天做了什么事情,这样无益于学生的发展,也无助于学生做出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导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不能要求学生过于循规蹈矩。完全循规蹈矩的学生可能成就也不高,而且要求学生完全循规蹈矩,可能会引起学生反感,引发师生关系紧张。

所以盛世清北建议:了解目标导师是把学生当学生,还是视学生为劳动力、下属。

第五种、“治学不实”

现在的科学很大一部分已经是“软”科学了。我这里并不是说“软”科学就不好,但治学需要尽可能的“实”,但又不可能完全“实”,因为人脑具有“造概念”与“逻辑批判”两重功能。“造概念”功能太强会变成空想者,“逻辑批判”功能太强则没有创新,这需要一个平衡。借用胡适先生的话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所以寻找导师,盛世清北建议选择制造平衡的导师。

第六种、“处事不公”

导师处事不公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导师断错一事便会挫伤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导师也不要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亲疏远近,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或不信任导师,或奉承之风盛行。如果在学生中出现这样的风气,就和大学精神背道而驰,就很难出成果了。

盛世清北建议学生了解导视情况,避免选择将学生待遇过度细化、量化,导致学生之间的不平衡的导师。

第七种、“用心不专”

导师在其学术生涯的开始阶段往往是比较专注的。随着其学术地位的上升,就容易受到庞杂事务的干扰,从而分散精力。导师自己如果不够了解,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对学生的指导就不会很中肯。导师要时刻把握研究方向,准确区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

所以,盛世清北建议不要选择杂事较多用心不专的导师,不利于自己的研究。

第八种、“批评不停”

自信是学生很重要的品质,千万不要剥夺学生的自信。导师不要总是批评学生,屡屡的心理挫折会使学生无措手足。偶尔一次严厉的批评是必须的,但是经常的批评是会产生负面效应的。

盛世清北建议:选择导师,不宜选对学生批评不停,择滥用话语权的导师。这会引起创新意识的泯灭,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师生关系紧张。

第九种、“快速扩张”的年轻导师

年轻导师在初始阶段往往和其他研究组攀比学生数,喜欢多招学生。但是其实还不知道如何指导这么多的学生,也往往不知道如何获得科研项目来支持这些学生的研究;同时年轻导师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招到最好的学生。年轻导师在自己的学术道路上还处在攻坚阶段,过早分散精力会导致成就不高。

所以,盛世清北建议尽量不要选择年纪过轻的导师。

第十种、“逐末忘本”

学生在研究中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钻牛角尖。导致丧失研究方向,忘记了真正重要的研究内容。这与导师的判断力、价值观有关。导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什么是重要的”这一价值观,认准方向以后往下走,不要过多理会细节。当然也有可能出来一个细节是重要的、可以出成果的,这就需要导师的判断力,也要让学生具有这样的判断力:做大事,顶天立地,原始创新。

所以,盛世清北建议选择有判断力的导师,切莫选择逐末忘本的导师。

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尽量避免这十种不太好的导师,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并且能帮助自己的导师才是真理。

 

 


【盛世清北】2022年北京大学843城市规划原理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