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系统推进,科学管理——实现垃圾分类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5月18日,“国际垃圾低碳综合管理研讨会暨IWM NAMA结题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减塑捡塑”工作组应邀现场参会。中国绿发会“减塑捡塑”工作组持续关注塑料污染与治理,积极参与国内外塑料污染与废弃物治理相关的重大会议与研讨会,从而深度参与到塑料污染全球治理进程并发挥自身力量。

此次研讨会将聚焦废弃物综合管理及低碳可持续发展议题,旨在从政策、实践、技术等多个层面深度剖析垃圾综合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通过分享国际及国内废弃物管理先进经验,促进废弃物综合管理行业深入交流,进一步推动中国废弃物处理行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此次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作了精彩报告,他发言的主题是:以垃圾分类为契机迈向垃圾管理新时代。

他表示,中国垃圾处理现代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软件现代化,包括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二是硬件现代化及设施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三是人的现代化。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志和要求。现在越来越强调多元共治,环境治理目前越来越强调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不难发现,越是现代化的国家,越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国家。以垃圾分类为载体,有助于提升社会文明的程度。
垃圾分类首先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法制、制度、文化和设施的建设;还包含责任体系,企业的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垃圾分类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藏、分类运输和分类管理。
垃圾分类工作需系统推进:以体制优势驱动法制、制度、文化、设施建设的加速。在此项工作中,可充分利用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分工协作制度、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差异化收费制度,以及城乡/区域统筹管理制度。
在刘建国教授看来,垃圾管理目前取得的成绩包括:政府领导高位统筹分工协作合力逐渐形成;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他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精准分类,量化评估,技术集成,综合优化。
(本文根据参会人员笔记整理,未经本人核实。仅供参考。)
文:赵岩
审:Samantha
#减塑捡塑# #垃圾分类# #可持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