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悉达多》读后感——by 西西

2023-03-17 13:46 作者:蜜桃草莓chu  | 我要投稿

《悉达多》是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写的,这是我阅读的他的第一本书。悉达多是人名,讲述了悉达多作为一名婆罗门之子,不满于复刻贵族阶级的生活,自己踏上寻求真理征程,最终圆满的故事。他当过苦行僧,追随过佛陀,又回到世俗的七情六欲之中。在故事的一开始,可以看到一个坚定理想信念,不为传统束缚的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样子让人的心情跟着一起激动而充满希望,但是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在随后的生活中并没有轻松获得幸福。

第一次看完整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不满的。因为越到后面我越是无法接受那样一个正直勇敢的少年居然变成这副模样,他到中年的时候依旧内心空虚颓丧不能平静。我期待可以看到一名朝圣者的完美旅程,但是赫尔曼·黑塞向我们展示了更真实的人性,这引起了我的反思。

首先是悉达多在经历了苦修和佛陀的教导之后,他的想法是:我想要摆脱“自我”,战胜“自我”。但我却战胜不了它,只能欺骗、逃离、躲避它。我对自己一无所知,我寻找阿特曼,寻找梵,我想一层层解剖“自我”,找到那个未知、神圣的阿特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却迷失了自己。我不想向苦行僧或其他教义学习了,我要向自己学习,做自己的学生,了解我自己,了解悉达多。

总结来看就是悉达多发现了苦行僧或者佛陀的教义都是在描述一个“更好”,然后提供了方法,让你遵循方法去做,就可以达到那个“更好”。而悉达多在按照他们说的方法去做了之后,觉得这些方法并不能让他到达“彼岸”。他相信要到达彼岸,就需要自己去认识自己,而不是模仿别人的方法论。

第二个阶段就是悉达多回到世俗生活中满足自我的需求,追求财富获得感官享乐,在欲望达成之后又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空虚痛苦,于是他抛弃了所有,留下的只有深深的绝望。这份绝望逼迫他思考起来,他发现抛弃一切的他,内心有些东西死了,而死去的那些就是他渴望杀死的东西:渺小、不安、骄傲的“自我”。他内心的那些知识、神圣诗篇、祭祀法则、自我惩罚、欲望追求,在此刻的绝望中都死了。由此,他感受到了一种自由。

小结:悉达多为了满足他头脑里的各种需求和欲望,花费了巨大的时间精力。而这些需求和欲望被完成的时候,他的内心又会陷入空虚和不满。以前他追求的是别人教义之中的“好”,现在他追求的是感官享受上的“好”。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他都不能感到幸福。而当他彻底否定且抛下了这两种追求,他开始感受到内心的力量。

第三个阶段就是他和船夫以及他儿子的故事。这位船夫收留了一无所有的悉达多,教他撑船,耐心倾听理解并且尊重悉达多,可以说船夫用他的“爱”无形中滋养了悉达多。悉达多的儿子是他之前和一位妓女的孩子,他并不之情。他的儿子在意外之下又回到了他身边,但是小悉达多不想和他呆在一起,他独自离家出走去了大城市。悉达多爱他的儿子,他担心害怕又不知所措,饱受这份爱意中的伤痛。而船夫依旧默默陪伴他,给予他关爱、尊重和理解。

小结:悉达多的这段过程是帮助他到达圆满的最后阶段了。在他否定了自己头脑里的各种想法和追求之后,他遇到了懂得“爱”的船夫,而和他儿子的关系让他在实践中明白了什么是“爱”。

最后这一阶段,文中描绘悉达多:悉达多不再对抗命运,对抗意志,不再痛苦。他的脸上洋溢着认知的快乐,他认知了圆满,赞同事件的流动,生命的趋势,对他人的痛苦和快乐充满同情,专注于流动,融入同一。

我的理解是:“对抗意志、痛苦”是因为他的意志中有一个“更好”,让自己更圆满,更符合理想标准,他相信有一个他可以到达的的更好的地方,而他也因此痛苦着。

和这个对应的文中后面有一段: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将其与我幻想的完美世界相比,而是让世界保持原来的样子,然后爱它,融入它。

这里值得关注的就是悉达多自己明白了什么是“爱”,他也获得了“爱”的能力,他可以爱自己的儿子,也可以爱世界,也可以爱自己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追求更好,追求欲望。“爱”的关键就在于不去关注和追求头脑里理想的“更好”,而是热爱一切真实的模样。圆满、平和、同一等其实就是“爱”的副产品。

年轻时候的悉达多,看到这个世上有太多的愚蠢无知邪恶丑陋痛苦,他在自己身上也看到了这些。他想要消灭它们,他想成为与此相反的自己,一个更完满的自己。但是如果仅仅是拥有一些更美好的思想就可以改变一切,那么这个世界早就不是这样了。他发现了追求理想并不能让他摆脱无知愚蠢痛苦,于是他不再活在追逐理念之中,他活得更现实了一些,他追求世俗欲望的满足,而欲望实现后,他的内心依旧荒芜到无法忍受。万念俱灰的他明白了欲望也不过是甜味剂,是“更好”里的一份子。同样的,他希望他的儿子可以“更好”,但是他逐渐明白了“爱”是不去追逐,“爱”是不去要求别人要求自己变成什么,“爱”是不去沉迷言辞、思想和幻想,“爱”是不可追逐的东西,“爱”是不求、是不求“不求”。“爱”只关于当下,无关过去和未来......他懂得了爱自己,爱他人。他爱当下的自己,而不是未来的某个美好的概念。他爱他人,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瞧不起愚蠢丑陋的人们。他爱真实的一切,是因为他彻底抛弃和否定了虚假的幻想,他不再追逐甜味剂,而是真正从咖啡里品尝到了甜。

所以,悉达多最后说:了解世界、解释世界、轻视世界,也许是那些大思想家做的事。而我唯一感兴趣的是热爱世界、不轻视世界、不憎恶世界和我自己,能够充满爱意、钦佩和敬意看待世界、我和万物。

  

《悉达多》读后感——by 西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