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春猪头少年不做兔女郎学姐的梦》— 因社会期待所造成的压力

2018-12-27 17:49 作者:信评动画  | 我要投稿

《青春猪头少年不做兔女郎学姐的梦》完结撒花!

在这个季度完结的作品里面,如果要选一部我自己最喜欢的话,那么我应该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这部《青春猪头少年不做兔女郎学姐的梦》吧!当然客观来说,碍于作品后期的表现稍显乏力,这部作品最后的得分可能不会是这个季度里拿到最高的,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非常喜欢这部作品,所以我们就来聊一聊到底作品哪里出了问题,又为什么我还是如此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吧!

如果要说本作的问题,原因显而易见,那必然就是源自于动画组的删减。没错,13集改编5本内容扎实的小说,不少观众包括我在开播之前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对于本作都相对的不怎么看好,毕竟真的要在这样大幅度的删减之后还保持原作的精彩,难度系数真的太高了。当然就目前的成片来看,必须得说制作组的改编已经算是合格的了,已经算是足够让人满意的了,否则它不会吸引那么多观众去看并给出相对不错的评价。只是很无可奈何的,即便动画最低限度的表现出原作中精彩的部分,越看到后面,那种删减所造成的割裂感出现的频率就越发明显。而其中最为严重的,那绝对就是第三和第四的双叶篇和和香篇了。其余的三个篇章都是三集交代一个故事,只有这两个篇章用了仅有的两集去交代,导致原本就捉襟见肘的细节量在这两个篇章进一步被割舍,进而导致虽然情节呈现出来了,观众却没办法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浪费了作品那本来应该更加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当然来到了最后一个篇章,恢复到了三集的叙事的情况的时候,观感还是回升了不少的,但是也因为前两个篇章的情绪不够高亢,观众就更能注意到动画中因删减所导致的割裂感,些许的破坏了故事的结尾,让人惋惜。稍稍总结一下就是,动画因为篇幅有限对细节所进行的删减,造成情绪流出现断裂,让故事无法很好的堆叠情绪和渲染感人的氛围,使得原本应该更精彩的故事被大幅限缩。如果要最简单的说明这种感觉的话,你可以想象看这部动画就是对于原作小说的一种“云看番”,取个视频标题的话就叫做:“13集动画让你看完5本轻小说!” 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但是反过来想,这部动画虽然颇有云看番的感觉,虽然动画因为删减的关系精彩程度已经被大幅限缩,但是最后的成品竟然还是能够如此精彩,那么真的很难想象原作到底会有多么的出色了。没错,即便动画删减了很多细节,有两样东西它还是还原了出来,一个是导致每个故事结局的关键信息,而另一个,是角色互动时那有趣的对白方式。这两样东西的还原,非常的关键。前者如果缺失,它导致的结果可就不是情绪堆叠不足的问题了,而是会直戳逻辑问题的要点。这里就不得不佩服一下剧本了,虽然删减的伤害因为篇幅的关系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能够精准的挑选出那些关键的信息来还原,是非常考验剧本功力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之前说这个改编合格且算是令人满意的原因了。而说到后者的还原,我可以打包票地说,这是这部作品之所以如此受人喜欢的最重要的理由了。

没错,本作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对白设计的有趣。不要小看这一点,因为如果我们撇开这层设计直奔故事的核心的话,你会发现这部作品的故事本质非常的简单,无非就是女主因为各种原因遇到了问题,男主透过自己的办法让她们得到解脱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本身其实并不吸引人,很多被人吐槽的真人影视里的偶像剧的故事套路其实也是差不多的,而让故事变得好看,变得有趣,不因为别的,就只是因为在对白的设计上下足了心思。

为什么说这个对白的设计有趣呢?又或者说怎样的对白是有趣的对白呢?我觉得一个对白要称得上有趣,除了最基本的要兼顾每一句话的“目的性”和“情绪性”之外,还需要有“适当地侵略性”和一层“里层的意思”。这里我来一一的说明我所说的这四个要素分别是什么好了。目的性,其实就是指为什么这个角色要说这句话,这是最基本的动机问题,无论是回话、信息的传递还是为了通过话语去达到些什么,都构成了一句对白的目的性。而情绪性,诠释的是这个角色的性格,我们常说的角色塑造,有一大半就是依靠他所说的话语中所带有的情绪和选用的词语所构成的。而当一部作品的对白兼具了“目的性”和“情绪性”,其实这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对白设计了,因为这就至少说明作品没有过多的废话,也很好的透过台词好好的塑造角色。

而本作除了这两点都做到之外,会吸引我们目光的第一个理由就是我提到的“适当地侵略性”,说白了就是能够在说话的时候开不过分的玩笑。而既然是玩笑,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趣味性。但是重点还不只是玩笑本身,而是“不过分”,而是“适当地”。这是因为其实几乎一切的玩笑,都是具有侵略性的,都是冒犯的。也就是说,如果玩笑过分,那么只会让人笑不出来,只会破坏人物之间的关系,不可能会让故事变得有趣;而如果玩笑不具有侵略性,那么这些对话也不会那么有意思,对方也不会有如此让人惊喜的反应。所以能够近乎完美的把握这个度,其实才是这个作品之所以对白有趣的一个关键理由,也一定程度反应了男主咲太是一个极其擅长把握人物关系尺度的一个天才,被众多观众追捧为“师傅”的理由,其实就在此了。

当然要达到有趣,除了这个之外,还可以让对话之中蕴含多一层里层意思。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动画里有时你会感觉到角色会有些答非所问,但是你仔细一想,就会突然发现他其实不仅回答了问题,甚至有时还会戳中对方问题的核心。没错,这层思考,就是对白有趣的另一个来源了。不把所有对白给讲明,让观众自行去思考一些对话中的深沉意思;观众的互动感才是大家会觉得有趣的来源之一。而且比起一味的输出信息,这种把信息稍微隐藏,让观众自己去悟出信息的做法,往往输出效率也会高得多,甚至作品能够把故事如此高强度的压缩,和它这种信息浓度高的对白其实也脱离不了关系。稍稍总结一下就是,因为本作在对白设计上的优秀,它成功的刻画了人物,有效的浓缩了信息,还优秀的展现了故事的有趣,并让人因此沉浸在故事之中。这就是为什么即便删减严重,这部动画依旧还是非常精彩的最根本原因了。

除此之外,故事还有另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在于它“青春期症候群”的这个设定了。这个设定存在的本质,在于具现化几个女主们所面对的问题,让她们在心里所遇到的问题和压力,具体的表现到了现实之中,造成一些具体的伤害,从而使得处理这些问题变得更加迫切,加剧故事本身的张力。但如果作品仅仅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抛出这个设定的话,那么这也仅仅是个设定,没什么有趣的。赋予这个设定有趣的地方在于作品竟然尝试去解释它,并且还是尝试用物理理论去解释它,这就有点意思了。当然对于一个学物理的我来说,作品所阐述的一些概念都是过度简单化了的,但是这不妨碍他让这层设定变得有趣起来,尤其是在作品用刚刚所说过的优秀的对白来呈现的时候。这种尝试最重要的不是真的把概念给解释清楚,而是让观众明白角色的一个态度,明白角色自己也有在试图去理解这些让人不理解的事物。而这样的做法,就会减少观众与角色之间的距离,甚至加强故事本身的可信度。

那么撇开这些叙事上的技巧和缺憾,到底这个作品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其实我在前面也提过了,本作的故事本质很简单,就是一个男主拯救后宫的故事;但是真正的意义,我认为在讨论一种个体与社会期待之间的碰撞。动画呈现了5个篇章出现了5个得到“青春期症候群”的角色,但是这个病症的出现,都源自于每个角色内心的矛盾。无论是麻衣对于自身存在感的矛盾,咲太妹妹枫因为遭受霸凌而饱受的压力,因为孤独而煎熬着的双叶,又或是被期许成为和姐姐一样厉害的和香,其实如果细细深究他们内心矛盾的主因,就在于她们自己想要的和主流社会觉得她们应该怎样的这两件事情上发生了冲突。

这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每个人所承受的问题和压力。甚至说的更夸张点,我们人类所有压力的根源,除了生存的问题以外,几乎都源自于社会所赋予的期待上了。无论是作为孩子、朋友、父母还是作为恋人,社会都给着这些身份一些既定的印象和期待,希望大家成为大家所希望的样子。但是每个个体的案例都会有不一样的情况,每个人的内心的感受也不尽相同,用一个大标准去框定每个人的自由,并大家似乎达成了一种只要有人越过这个规矩就该承受指责与谩骂的共识,让每个人在心中产生了压力。当然这种规矩和自由的剥夺,有时是在保护大家免受一些过激的行为给伤害;但是随着现代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趋势,每个人将会与更多的人产生连系,也就是他在社会中所承载的身份也随之增加,与之相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多,进而导致了现今时代心里疾病的加重。而我认为这部作品的核心,就是透过看似套路的青春爱情故事,透过一个个个体所面对的问题,去尝试表现这一整个社会现象。

作品有一段台词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当咲太因为妹妹的事情而近乎崩溃的时候,翔子对他所说的一句话:“我的人生中也绝没什么远大的梦想或希望,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找到了我自己的人生意义;咲太君我觉得呢,人生就是为了更加善良而存在的,一边思考自己是否变得更加善良了一边去生活。” 

没错,我觉得作者就是想通过这句话去告诉我们观众,这样的现象与社会问题我们无力改变,甚至根本没有改变的方法;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让我们自己去怀抱着更大的善意去面对他人,让那些受伤的人,至少在遇到自己的时候,能够得到些许的救赎。我想,这就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意义所在了吧!

总的来说,这部作品是这个季度里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有着因为改编删减所造成的许多问题,但是与此同时他也在有限的篇幅中呈现了原作中那最有趣和最有意思的一面,并切切实实的把故事的核心与本质给表现了出来,让身为观众的我们被其所感动。所以,如果在这个季度你不幸错过了这部动画,那么我还是非常推荐你去补了他,甚至有条件的话,可以直接去补了原作小说,我相信你肯定会被这部作品给感动的!


简单评分:8.7/10


ps:说实话,这部作品的故事框架真的和物语系列非常相似,无论是一个男主与多名女主,每个女主受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所困扰,亦或是极其有趣的角色对白,都让人无疑在观看本作的时候第一时间的想起了物语系列。但是两个作品还是有点不同的,首先物语系列里真的有大量对白是属于废话(但是反倒让对白更有趣了),并不承载着剧情推动的作用,但是本作则是几乎每一句台词都有着其关键的意义。另外,故事的核心也不太一样,这点等以后我有时间去写物语系列的观后感的时候会说说我认为的物语系列的内核是什么吧。

ps2:本作的ED超级好听,尤其在细查歌词之后更是觉得与本作非常的契合,推荐一下!

ps3:这里顺便附上我最后一集后的观感:最后一集真的是哭惨,虽然理性的我明白这集里面还是有点太仓促了,如此浓烈的情绪不是一个天数的数字改变,观众就能做到和男主一样转变好自己的情绪,所以会有很浓烈的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即便如此这个收尾依旧非常感人,只要稍微的带入去角色之中的话,就能够完全理解每个角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举动了。

ps4:虽然动画的改编不算特别优秀,但是还是因此特别期待明年的剧场版,尤其是最后几集开始对于翔子小姐的谜团又更进一步的加重了,希望届时电影的表现能够比现在的TV版来的优秀的多!

ps5:喜欢这篇专栏的朋友还希望多多点赞、收藏、投币和分享来支持up主哦!喜欢这类型观后感的朋友还记得关注我,接下来的好多天应该都会连续更新新番的完结观后感,还请大家敬请期待!对于动画或者专栏的内容有任何看法或任何想要讨论的东西,也都欢迎到评论区告诉我哦,我会尽可能每个评论都回复的!

《青春猪头少年不做兔女郎学姐的梦》— 因社会期待所造成的压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