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届高考语文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何以成槽点?

2021-03-21 14:50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招聘HR:“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 侮辱性极强!


潇湘晨报


发布时间: 03-1813:20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抱歉,我们不招聘二本三本的人。”类似的学历歧视在招聘中时常发生。不过近日,杭州某大数据公司的招聘人员又刷新了网友认知……

三本求职者遭学历歧视

近日,网友发布在线上招聘平台的求职聊天记录显示,一求职者想投递杭州某大数据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时,对方工作人员先是询问“你们这个学校是三本吗”,在求职者回答“是”后,该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只要二本以上统招的”。

本以为对话到此结束,不料该工作人员继续“补刀”:“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

随后,该聊天记录在网上传开,引发网友热议,话题“招聘称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三。

有网友认为这个招聘人员的素质有问题,还有人认为不应该以学历论英雄。

公司回应:已对员工严肃批评教育

16日晚间,涉事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称,此事系员工个人不当言论,不代表任何公司官方态度,公司官方对该言论表示反对,并向公众表示真诚歉意;此外,公司对该员工做出严肃批评教育及处理。

政协委员曾呼吁多关注非名校生

对于就业过程中“学历歧视”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呼吁,要多关注非名校生。

白岩松表示,中国九成大学生都毕业于非双一流高校,这些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基石。

他认为:“呼吁社会给予非名校学生更多关注,是要让非名校生知道,这个社会有人在关注他们,也有很多资源在关照他们,这是一个健康社会运行的应有之义。”

今年2月,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招聘中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但其实大专学历就完全可以胜任。”“职业教育毕业生应该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一样,拥有更加平等的就业机会。”

去年全国两会,许玲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提出应尽快立法推动就业机会均等化,减少各类就业不公平现象,一方面要在基层公务员招考、大学生村官选聘、国有企业招聘中破除有关本科学历以上的歧视性条款,允许具有相当学历水平的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选拔范围;另一方面,要扩大相关人才激励政策的覆盖范围,如在各地出台引进人才政策中对具有相当资格认证的技术技能人才享受政策资助、安家落户、子女就学等优惠政策同等对待。

这个时代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每一份努力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所有的涓滴奋斗都在向着大海奔流。谁能把自己的能力、才干书写在这片热土上,谁就能将自己的梦想镌刻在国家、民族灿烂的未来中。

幸福,她公正地迎接每个拼搏不息的灵魂——无论是否有一张漂亮的文凭加持!

【来源:中山青年】

考不上本科不配找工作,到底谁“智商有问题”?


2021年03月18日 06:30:30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有网友发布自己在网络招聘平台的求职聊天记录,某公司招聘人员吴某在跟求职者商谈时表示:“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吴某的言论立即引起广大网友的愤慨,有网友表示:“考不上本科真的和智商没关系,和勤奋有关。但看不起人和学历高低无关,和人品有关。”涉事公司随即发表声明道歉,并对该员工做出严肃批评教育及处理,该公司的招聘人员也表示,“吴先生已经凉了”。

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在今年的两会上,就业和教育也都成为热点话题,国家正在着力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稳步推进更好教育公平保障,公众也期待更好、更公平的就业生态的出现。此时这位吴某如此明目张胆地学历歧视,并且出言不逊,结果凉凉也是“求仁得仁”。

明目张胆的歧视毕竟是少数,但事实上隐性学历歧视依然存在于职场。一些公司的HR在初步筛选简历时只看学历,非一本毕业直接扫入所谓的“人才库”;有些用人单位偏好“第一学历”和“全日制学历”,一些求职者在“招聘启事”的第一关就被拒之门外;某些招聘公告中即使没啥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工作也限定“双一流”学校毕业生……

对于人才的考量,可以看学历,但不该唯学历。学历印证了求职者在过去求学阶段的勤勉和努力,应该成为求职中的优势,但不能把学历作为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否则既不利于纾解目前的就业难题,也不利于社会人才的流动。如果把“学历高低”变成“智商高低”的人身攻击,也只能说明这家公司的HR智商堪忧了。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呼吁社会给予非名校学生更多关注,是要让非名校生知道,这个社会有人在关注他们,也有很多资源在关照他们,这是一个健康社会运行的应有之义。”

目前我国推动就业机会均等化,减少各类就业不公平现象的政策不断出台,政策红利一定是逐渐有利于就业公平的。这个时候就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职场内的人为设障这么多,总有这么多的“我不配”?

给有生育打算的女性人为设卡,拒绝将超过35岁的求职者列入招聘对象,又如这次认为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在呼吁更完备的政策保障的同时,职场内部某些根深蒂固的“学历崇拜”思想也需要尽快摈弃。求职是通过一个个综合标准来筛选求职者能力的,死死的捂住学历标准不放,不仅显得狭隘,更有些刻舟求剑了。

消除“学历歧视”并非让高学历变得无作用,而是要给不同学历的求职者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责任编辑:黄忆南 

“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暴露什么问题 

2021-03-18 12:15  羊城晚报


张贵峰


针对员工在招聘网站上称“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16日晚,CityDO集团发布声明称,此事系员工个人不当言论,公司已按相关制度对该员工做出严肃批评教育及处理。此前,网传截图显示,简介为“CityDO产品招聘”的吴先生,在与一名求职者交流过程中表示,只招收二本以上的人员,并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引发热议。(3月17日澎湃新闻)

尽管,涉事公司已确认相关言论为“不当言论”,并对此进行了道歉,但进一步厘清该言论究竟如何“不当”,或者说,“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说法,具体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在笔者看来,仍是很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首先,职场招聘语境下,公司HR对应聘者说出“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这种言论,涉及就业学历歧视问题。

或许,应该承认,相比时下职场招聘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高昂学历门槛——如“仅招985或211毕业生”“限招全日制本科”,像上述涉事公司这种“只招收二本以上人员”的学历门槛,其实算不上十分严重;但仍须意识到,从“不合理不公平的就业限制、排斥”这一就业歧视的根本角度,严格而论,这种不论实际工作需要,“只看学历,不看能力”、简单一刀切地将没有本科学历应聘人员排斥在外的招聘条件,仍是涉嫌学历歧视的。

再者,除了就业学历歧视,进一步站在更普遍基本的公民人格权益角度,这种以“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回怼面对应聘人员对学历歧视质疑的做法,实际上还是一个涉嫌羞辱、贬损他人人格的问题。很明显,无论对于具体应聘者,还是其他大量“考不上本科”的人员来说,这一充满傲慢与偏见的“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言辞,“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不仅侮辱我的智商,而且侮辱我的人格”。

再从科学认知角度而论,智商与“考不考得上本科”之间,并没有绝对关联,即便两者间有某种关联,其实也是一种很弱、很有限的关联——智商既不是决定一个人“考不考得上本科”的主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反过来,“考不上本科”也绝不是衡量一个人智商高低的唯一标准。

毫无疑问,在现实中,决定一个人“考不上本科”,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如在主观层面,这既可能是“学习不刻苦努力”使然,也可能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如或出于“读书无用”的认知偏差。无论是因学习不努力,还是主动选择放弃,也无论这些做法究竟对不对,“考不上本科”显然都与智商无关。

从客观层面来看,不少人之所以“考不上本科”,还有复杂社会成因,如家庭经济条件原因——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大学、本科,再如,上本科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本身十分匮乏有限的原因。要知道,“上本科”虽说在当下早已不算什么稀罕事,但在三四十年前,“考上本科”事实上是一件概率很低的事情。据统计,在恢复高考的1977年,包括本科在内的录取率还不到5%,即使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高考录取率也仅刚过20%。

这种背景下,若“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所指涉的范围,包括所有那些曾经没考上、或没机会条件考上本科的国民,那么该言论的歧视性和侮辱性,势必还将成倍放大——不仅对今天那些没有本科学历的年轻就业者,而且也对大量当年那些没有考上本科的40、50就业人员,构成了极大的歧视和羞辱。

这样的歧视和羞辱,不但暴露了言说者的傲慢、偏见和无知,而且也说明其对他人劳动、人格等基本权益,缺乏起码应有的尊重和敬畏。

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赤裸裸的学历歧视


红网


发布时间: 03-2020:02红网官方帐号

近日,一求职者投递杭州某大数据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时,公司员工表示他们只招收二本以上的统招,并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

根据2020年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19年,我国共有38届本科生顺利毕业,累计毕业人数约为5330.9万人,而中国2019年的人口为14.0005亿人。也就是说,上了本科,学历就超越了全国96.2%的人。

可想而知,对于那位公司员工的回复,大部分人表示被冒犯到了。

对于学生而言,分数线是道门槛,但高考结束,真正的学历追逐仿佛才刚刚开始,这门槛越升越高,在学生面前,不只有难以逾越的学历差异,还存在着种种竞争机会的不公平,比如这家公司的这种招聘。

“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折射出该企业员工急需提高的素质;凡事首先用“学历”做选择题,则会引起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学历不代表智力,考试成绩不等于个人能力。文凭的高低,除了与个人的天赋与努力有关,还受原生家庭、资源分配、报录比等多重因素影响,它更不应和智商、道德扯上直接关系。“专科和本科的差别在于培养方案的不同,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同,但都同等地接受着高等教育。”这是某职业院校的思政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理念,值得推广。

但对此,还有部分网民表示,“如果本科、硕士、博士的待遇都一样。那拼命地提升学历还有什么意义?”笔者想说,如果人们对学历的追逐不以求知作为主要动力,而仅着眼于日后生活、工作的待遇,那么学历也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仅仅成为了一块推开职业大门的敲门砖。

当高校破除大学教育赤棵的就业导向,把教育更大限度地放置于完整的“人”的培育器皿里,国之栋梁,来日可期;当大众打破单向度的金钱标准,比起一纸文凭,更注重对于知识、工作、生活的态度,社会也必定更加开化而文明。而作为招聘企业,如果只是为了提高招聘效率,就以学历来画线,那么,就关上了很多人想要改变自我的机会。这只会助长唯学历论,让大家在追求学历的路上越走越远。

文/谭成艳(重庆交通大学)

招聘者不该有“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的学历歧视

2021年03月19日 07:57   来源:东方网   杨朝清

  近日,一位求职者想应聘浙江杭州某大数据公司,对方工作人员先是询问“你们这个学校是三本吗”,在求职者回答“是”后,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只要二本以上统招的”。本以为对话到此结束,不料该工作人员继续“补刀”:“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该聊天记录在网上传开,引发网友热议。(3月17日中新网)

  对求职者进行学历歧视乃至污名化,将考不上本科与智商进行生硬、冰冷的关联,员工个体的不当言论虽然不代表企业立场,但却将部分人群片面、狭隘的价值观念呈现出来。“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利用对他人自上而下的歧视,既满足了个人的成就感和优越感,也建构了一道区隔、社会排斥的藩篱。那些学历不够体面光鲜的求职者哪怕再有能力和本事,也难以跨越学历壁垒。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过渡,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4.4%;2020年新入学大学生除了本科生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专科生。即使在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当下,人群中的多数人还是没考上本科。这位企业HR或许有体面的学历背景,颐指气使、趾高气扬不仅暴露出个体认知的粗鄙与肤浅,也折射出家庭教养和文明素质的缺失。

  美国哲学家杜威曾说,“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在平凡的世界里,有许多像“孙少安”一样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没有接受本科及以上教育,但并不意味着人生黯淡无光。不论是“美容师落户上海”,还是“快递员年入60万元”,抑或“月嫂工资高于外企白领”,一些普通劳动者没有耀眼的学历和出众的家境,但足够努力和坚持,他们也完全可以“人生出彩”。

  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丰富多彩的价值实现方式,都在呼唤我们实现人才观念的重塑与更新。与知识拷贝型人才相比,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有的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只会因循守旧、亦步亦趋;有的人学历在大专以下,却敢想敢干,富有发现眼光和创新精神。知名企业家王健林“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犹如一面镜子,提醒和启示人们——学历光环再漂亮,也比不上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

  在就业过程中,非名校生遭遇学历歧视并非新鲜话题;有些明明大专生可以胜任的岗位,用人单位也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不仅造成了就业不公,也降低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作为一家科技创新企业的HR,抛出“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暴露了个人的认知局限和偏差。

  只有打破“唯学历,唯名校”的就业歧视,倡导多元化、差异化的人才评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激活社会流动。

(责任编辑:邓浩)

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招聘“鄙视链”,怎样才斩得断?


上游新闻


发布时间: 03-1815:43重庆晨报上游新闻官方帐号

近日,#招聘称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登上热搜,引起网友关于职场内学历歧视的讨论。

网络上,舆论对“学历歧视”现象口诛笔伐,但是,也有用人单位在感慨,大学生简历那么多,不看学历看什么。

都2021年了,一纸文凭能反映一个人多少能力?

近日,杭州一公司HR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 引发网友热议。

据悉,在某线上招聘平台,一求职者想投递杭州某大数据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时,公司HR吴先生询问其大学学历,并表示他们只招收二本以上的统招。在招聘者回复好的之后,HR吴先生还紧追不舍,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对此该求职者表示非常气愤。

记者查询发现,涉事HR所在的公司是杭州城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公司简介显示:CityDO集团是一家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核心,“数据运营+生态合作”为主要模式的新型互联网企业。

3月16日晚,CityDO官方微博城市大数据运营发布声明称,此事系员工个人不当言论,不代表任何该公司官方态度。

声明指出,公司已按相关制度对该员工做出严肃批评教育及处理。针对此事,该公司向公众表示歉意。

对此,网友反应十分激烈,纷纷表示:可以不招这位求职者,但请表达基本的尊重。

其实……社会竞争很残酷

有人列出求职时的学历“鄙视链”

此事曝光之后,舆论再度聚焦一直以来在求职市场长盛不衰的歧视链,这些歧视有的是年龄,有的是性别,更多的则是学历。

诸如“35岁以下”、“985/211”、“全日制”、“统招”、“仅男性”……这些经常在招聘简章上出现的标签,很多人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对于招聘企业学历歧视,不少人感慨,这是很现实的事,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因为社会竞争很残酷。甚至有网友列出了求职时的学历“鄙视链”:国外的常青藤鄙视国内的985,985鄙视211,211鄙视普通一本,普通一本鄙视二、三本……

“无论多少简历,3分钟可筛完非985/211”

简历那么多,不看学历看什么?

学历跟智商绑在一起,这种荒诞甚至羞辱的观点当然需要口诛笔伐,但是,求职市场上无所不在的学历门槛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在北京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周华告诉记者,在他所工作过的某大型企业,第一学历非985/211不招,这是“100%的事”。

周华说,同等级的大型企业内,非985/211简历不看,基本是筛选简历的“潜规则”。

而考虑到直接写在招聘信息内,可能会造成不好的舆论风险,周华说,一般来说,招聘信息并不会写明要求985/211。

周华说,谁都不否认低学历中也有能力出众的人才,但在招聘时,面对众多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只能默认“985/211高校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会更好”。

“一个较火的岗位,半个月内会有300份简历投递进来,而不满足985/211学历要求的简历高达70%。为节省时间,在筛选简历时,一些人力干脆选择技术方法,将简历下载,写脚本将信息导入excel,无论多少简历,3分钟就可以筛完非985/211。”周华说,这是基于工作效率的最常用方法。

在周华看来,招聘时看学历并不是就业歧视。“我们也很无奈,但第一印象只能是学历,如果没有特别的闪光点,企业没有义务停下来慢慢发掘你的才华。”

拥有本科、专科学历人数

均仅占到全国总人口的4.1%左右

在我国拥有本专科学历的人到底有多少?记者查询发现,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考录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有数据显示,从1977年到2017年,40年间我国累计毕业的大学生总数达11500万人左右。如果本专科生各占一半,40年间累计毕业的本科生、专科生均有5750万人左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为14.05亿。简单算下来,拥有本科、专科学历人数均仅占到全国总人口的4.1%左右,由此可见,在我国,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拥有大学学历的人仍是少数。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口更多、占比更大,“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这一说法也站不住脚。

不拘一格有多难?

专家:“唯学历”倾向加剧教育焦虑

去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氛围。

“如果人力仅在回答问题时表示只招二本以上,是不构成学历歧视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中新网表示,本次事件中,就“只招二本以上”这一信息,如果不曾写上招聘信息,回答的是基本事实,不构成学历歧视。但当人力称“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时,已上升到人格侮辱上,歧视意味明显。

“学生的学历除了关系到智力与勤奋因素,与教育条件也分不开。”储朝晖说,拿教育条件好的地方与教育条件差的地方比,这是不公平的,这不仅是学历歧视,更是对落后地区的歧视,而社会上的“唯学历”倾向归根到底还是人才评价体系的不科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表示,“唯学历论”这样简单粗犷的评价指标,对人才评价体系产生了扭曲,可能会忽视社会真正的需要,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人才发展方向。“比如,对某些技术岗来说,一味追求学历,如何驱使培养技能型人才?”

“如果不改变这样的评价体系,等于将所谓的学历歧视合法化、合理化。”熊丙奇说,这或许反过来又会加剧整个社会的学历社会问题,进一步制造社会上的教育焦虑。企业有责任推进社会教育评价观念变革,同时,监管部门必须要对此进行制止,对涉事企业追究责任。

信息来源:中新网、潇湘晨报、纵相新闻

“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是个人不当言论吗?

2021-03-20 09:38

针对“员工在招聘网站上称‘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一事,3月16日晚,CityDO集团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经排查,该内容确属CityD0集团员工吴某某在与应聘者进行对话时发出,此事系员工个人不当言论,公司已按相关制度对该员工做出严肃批评教育及处理。(3月17日 澎湃新闻)

影响一个人考没考上本科的因素很多,比如是否勤奋,家庭背景,学习环境,教育资源,学生自律等等。当然,多多少少也有智商的客观因素。但是,智商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因为成年人的智商没有太大的差别。

应聘者不符合条件,婉拒即可,真的没必要拿别人的智商说事;更何况,你这句“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已经超过了学历歧视,而成了赤裸裸的侮辱。不尊重应聘者,这名招聘人员被舆论谴责,被公司批评,也是咎由自取。

公司在回应此事时称,这是涉事员工的个人不当言论,与公司没有关系,公司已对其进行了批评。可是,此人的不当言论真的与该公司没有关系吗?笔者不以为然。窃以为,虽然这家公司没有将学历歧视挂在墙上,没有将学历歧视作为企业文化进行宣扬,但也必然表现在日常管理中。或许就是公司的学历歧视,才熏陶了这个“惹事”的招聘员工。

其实,在现实的职场招聘中,清北>985>211>普通一本>二本>专科>非全日制,这条鄙视链多年来一直客观存在,虽然我们都不愿提及。去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全日制等作为限制性条件。可是,这依然难以扭转根深蒂固的学历鄙视链。可见,学历鄙视链不只是在新闻事件中的这家杭州大数据公司,而是存在于所有的用人单位,乃至社会的各个角落。

普通院校照样有优秀的毕业生,同样应该有展示自我的平台。然而,非名校毕业生求职处处碰壁,这是应当反省的社会问题。现实中,有些工作岗位大专生或非名校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但用人单位非名校不录,如此大材小用,学历歧视,不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造成人为的就业焦虑。

饱含侮辱的“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将学历鄙视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确实应当谴责。可是,那些客客气气地说“你不行”的用人单位,将学历歧视隐藏于心,也一样可怕、可恨。突破学历鄙视的窠臼,让非名校毕业生有出彩的机会,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反思和改变。(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 彭云鹤)    

“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扭曲的学历歧视需要严肃治理了!

2021  03/18  11:54    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线上招聘平台,一求职者想应聘杭州一家大数据公司的产品运营岗位时,公司人力询问其大学学历,并表示他们只招收二本以上的统招,并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这段对话被传到网上后,引起轩然大波。

16日晚间,涉事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称,此事系员工个人不当言论,不代表任何官方态度,官方对该言论表示反对,并向公众表示真诚歉意;此外,公司对该员工做出严肃批评教育及处理。

只招收二本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就是学历歧视,再发“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言论,那更带有对没有本科学历求职者的羞辱意味。虽然涉事公司已经致歉,并处理具体责任人,但此事的处理不能就此为止。这难道就是一个员工的问题吗?公司招人时,是不是存在系统性的学历歧视?这需要监管部门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处理。破除我国社会存在的“唯学历论”问题,需要向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明确说不。

按照这家公司HR的说法,我国应该有超过90%的人群智商有问题,而就是只针对应届新增就业人群(刚毕业离校),也有超过70%因没有本科学历,而被看不起。当前,我国国民中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的人口比例为14%,而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不到5%,因此,在所有国民中,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还是少数。当然,近年来,也有本科毕业生“烂大街”的说法,主要针对每年毕业的本科生数达到四五百万之多,但是,根据2020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我国18岁到22岁的同龄人中,还有45.6%的没有上大学(包括接受非全日制的成人教育),本科生也只有同龄人的20%多。因此,这一说法,必定激怒绝大多数人。

但是,还是有人支持按学历来选人,认为如果这名公司HR不说智商有问题这类话,就提本科学历要求,就没有什么问题。这也是近年来,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学历要求,如非双一流大学毕业不录,舆论一直存在的老调调。他们的理由是,考进名校不容易,当然学历应该更值钱,用人单位提出学历要求,是“公平的”,你自己有本事也可以考,否则,所有学历平等对待,谁还会那么努力去读更高学历?沿着这种逻辑,就有名校学历高于非名校学历,本科学历高于专科学历,全日制学历高于非全日制学历,产生学历鄙视链。

这完全就把学历等同于能力,会带来两三面问题。一是刺激学历军备竞赛,引导大家都要追求高学历,而用人单位也一再提高学历要求,导致学历高消费。二是助长混文凭问题,用人单位更看重文凭而不是能力,因此,为获得敲门砖,一些人就以混文凭心态规划学业发展。三是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被歧视,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这显然也会影响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建设,员工的整体学历提高,但整体素质并不见得提高。

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要避免学历高消费所制造的教育焦虑,以及成才选择单一,必须破除唯学历论。这需要用人单位主动转变人才观,建立基于能力的评价体系,以学历这一单一标准评价人才,貌似高效率,但是很粗陋的,也不科学。同时,对于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存在的学历歧视行为,监管部门要依据《就业促进法》进行查处,把有歧视行为的企业纳入黑名单,提醒求职者注意。

去年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这也是对所有用人单位的要求,推进破除唯学历论,为教育和人才发展营造好的生态。

“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何以成槽点?


中国宁波网  2021-03-18 10:02:34  稿源: 宁波晚报

 

卞广春

  “抱歉,我们不招聘二本三本的人。”类似学历歧视在招聘中时常发生。不过近日,杭州某大数据公司的招聘人员又刷新了网友认知,在得知求职者学校是三本后,招聘人员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

  招聘人员的这一聊天记录在网上传开后,引发了网友热议,一时间该话题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对此,有网友认为这个招聘人员的素质有问题,还有人认为不应该以学历论英雄。从网友热议中不难发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这句话的确有问题,至于问题出在哪里,却需要探究,以便找准对策。

  用人单位招聘什么样的人,是会有一个方案的,招聘人员对这个方案也应当是心知肚明的。但招聘人员对招聘方案的了解、理解以及掌握,会随着招聘现场的情况有所波动。比如,应聘的人比想像的多,出于简化交流频率的目的,招聘人员会出现不耐烦甚至不愿意搭腔的情况。这时候,就容易说出让应聘者不高兴、不满意的话。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选择有修养、有耐心、能震住场面的人,能有效避免招聘会成吐槽会。

  “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成槽点,说到底,是招聘人员没有换位思考。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饭碗”,而且已经混得人模人样,就顾不得应聘者的情绪,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应聘时,面对或可能面对的被歧视、被贬损的情形了。

  对说出“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的招聘人员,公司声明回应称系员工个人不当言论,不代表公司态度,公司也反对该言论,对该员工做出严肃批评教育及处理。公司如此应对舆论,旨在防止激化矛盾,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但需要追问的是,对毕业学校是三本的求职者,涉事公司招还是不招。

  现实中,许多单位在招聘时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这表面上是企业经营需求和用人自主权;实际上,由于对招聘、用人缺乏事前审查,更缺少事后监管,即使出现有争议的个案,也很少有主动追查,才助长了招聘单位滥用职权、招聘人员口无遮拦、肆无忌惮。网友就事论事,只对涉事单位或当事人说三道四,问题的本质被隐匿了,成了招聘中学历歧视、性别歧视、身高歧视、户籍歧视等就业歧视屡见不鲜的关键。

基于此,与其关注某个单位的奇葩招聘方案,或是某次招聘过程中的雷人雷语,不如建议有关方面设计招聘的格式化方案或条款,或者指定相关部门对招聘单位的招聘方案、过程肩负起审查、监管职责,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规矩常态,这样那样的就业歧视现象或将有所避免,公开、平等的就业环境或将走向更优的境界。


2021届高考语文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考不上本科是智商有问题”何以成槽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