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生总要去趟喀什吧!

2023-08-29 14:28 作者:清是清清的清  | 我要投稿

这里是祖国 最西部的地区之一 当东部的打工人已然早起 这里还睡在温柔的梦乡

虽然如此遥远 仍挡不住游人的向往 原是历史课本中的古老西域 在喀什有了清晰的模样 在那里 屋宇似空中花园般错落层叠

姑娘踩着欢乐节拍旋转起舞

人们骑在马背上狂野竞技

街头艺人个个身怀绝技

还有古村隐于河谷 呢喃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秘密

除了鲜活的人文风情 沿着喀喇昆仑公路进发 一路的雪山、冰川、湿地 你想要的壮丽 喀什也都能给你

它是荒原中的宝贵沃土 是丝路古道的璀璨明珠 是烟火十足的魅力城市 让人们甘愿捱过旅途漫漫 也要探访这最鲜活的西域! 当我们飞向喀什 要掠过一片漫漫沙海 长度达到惊人的1000km 这便是塔里木盆地中 赫赫有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降水稀少,极度干旱 犹如一片“死亡之海”

在空中俯瞰,喀什 就在这片瀚海的最西端 而它的另外三面 也都被庞大的山体团团围住 从海拔1000余米的盆地沙漠 到海拔8000余米的高山雪峰 高达7000米的落差 更是让人心生敬畏

其中,喀什以南的喀喇昆仑山 山体平均海拔超过5500米 8000米以上高峰就有4座 最高峰乔戈里峰高达8611米 仅次于珠穆朗玛,为世界第二高峰 攀登难度之大,人送外号“野蛮巨峰”

喀什以西的帕米尔高原 更是众多山脉汇聚的山结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遍布崎岖的高山和深谷

这些直插云霄的高山 还拦截下空中仅存的水汽 凭借着自己伟岸的身躯 以及高海拔的寒冷 孕育出极其广袤的冰川

如喀喇昆仑山中的

特拉木坎力冰川

冰川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 玲珑剔透的冰塔高达10余米 一座座冰塔还排排连接 宛如一座冰川的迷宫

站在巨大的冰墙前面 唯有慨叹人的渺小

但是 在这令人胆寒的极致荒原 其实暗藏着极致的生机 难以接近的庞大冰川 却是喀什宝贵的“固体水库” 看似静止不动的庞大冰川 还有降雪和雪崩不断补给

而当冰雪融化成溪 孕育出雪山下的湿地牧场 分明就是冰川最好的馈赠

特别是慕士塔格峰 犹如一位须眉斑白的慈父 用自己的皑皑白雪和冰川 润泽来之不易的高山草原 被当地人尊为“冰山之父”

当冰川融水不断穿行于 冰峰雪岭的山谷之间 则为河谷两岸的人家 带去了温暖的春日讯

也给干燥的大地 添上最迷人的色彩

待河流冲出峡谷 更将生机带向远方

当流水越聚越多 一齐奔向塔里木盆地 则为生命禁地的沙漠 注入了最大的活力 尤其是叶尔羌河 作为塔里木河的主要源流之一 是水量最大、流程最长的一条

水量丰富的河流 滋养出南疆最广阔的绿洲 毗连的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河绿洲 如同嵌在沙漠中的碧色玉石

这些珍贵的绿洲之中 常形成许多沟塘湖泊 生长有各种各样的植物 每逢入秋,天高气爽 水面倒影下的胡杨林 黄叶如染,如诗如画

更重要的是 河流惠泽的绿洲之中 还能养育出希望的田野 在无边沙海的包围之中 原来也能实现良田万顷

落入绿洲之中的喀什 有雪山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源 俨然就是荒原之中的天堂 滋养出悠远而不息的文明 公元前138年 张骞“凿空”西域后

丝绸之路

这条世界贸易网络 得以正式贯通 当他途径一个叫

疏勒

的地方 惊讶地发现这已经如此发达

和张骞的选择一样 后来的勇者也会驻足这里 在辗转丝路的旅程中 虽然已经饱尝戈壁沙漠之苦 前面还有更险恶的帕米尔高原 非得在喀什集结休整之后 才能活着走到中亚、印度 直至远方的阿拉伯和欧洲

处于丝路要冲的喀什,就这样 活跃着形形色色不同身份的人 一步步成为丝路上 最为闪耀的明珠之一

商业重镇

从长安西去罗马 长达7000km的商路 即便放在今天也是路途漫漫 喀什之位置,自然成为中途的驿站 对东方而言,这是王朝的西端边陲 对西方而言,到这就已经到达中国 历史上,汉人、粟特人、 回鹘人、波斯人、阿拉伯人 不同面孔的商人,操着迥异的语言 不畏旅途的艰险,组成商队而来 因为丝绸这种精美的商品 实在是利润可观

除了中原的丝绸 更有大宛的骏马 于阗的玉石,龟兹的铁器 安息的香料,罗马的琉璃 各种奢侈品更是稀松平常

为了保证长途的运输 商道沿途建有许多驿站 舟车劳顿的商旅可以歇脚 昂贵货物的安全也值得托付

而当商队行至喀什 不免赞叹于城中市肆的繁华 集市在喀什称作“巴扎”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仅规模越来越大 分工也越来越细致 还被逛出了更多的花样 布匹巴扎、牲畜巴扎、地毯巴扎 帽子巴扎、粮食巴扎、皮革巴扎 巴扎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整个喀什就是巴扎的王国

繁华之外 处于丝路要冲的喀什 也免不了受到多方觊觎

风云焦点

早在西汉时期 喀什就纳入中国版图 但每逢中原王朝衰弱之时 往往出现乘机而起的政权 为保护中西间的商贸要道 历代常有骁勇的将士挺身而出

东汉初年,西域形势告急 名将班超就曾主动请缨 毅然出征西北,抵御匈奴 之后长期驻扎疏勒,经营边疆 盘橐[tuó]城遂成为西域根据地

时至大唐,帝国版图更加辽阔 唐太宗李世民承袭汉代 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 还在管辖区域内,建置

安西四镇

即龟兹、焉耆[yān qí]、于阗和疏勒 负责西域的防御和商税 大唐西北边疆由此稳固

清时又有准噶尔兴起 乾隆帝趁其内讧 一统天山南北 后在喀什兴建徕宁城 主管南疆八座主要城池 广袤的西域重回统一管理

代代人的守护之下 喀什持续的发展繁荣 同样吸引着远方的人们 中亚、印度、阿拉伯的文明 都在这里相互融合汇聚

文化熔炉

在2400多年以前 源自中亚的拜火教就来到此地 它兴也神秘,衰也神秘 只在帕米尔高原上 留下圣火崇拜的吉光片羽

公元前1世纪左右 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疏勒 上至君主、下至平民 疏勒国都开始信仰佛教 同时广修佛寺、开佛窟

1000多年的时间里 疏勒的佛教事业日臻昌隆 成为西域的佛教文化中心 史载“伽蓝数百所,僧徒万余人” 最宏伟的当属莫尔佛寺 各路高僧名侣,络绎不绝 或西天取经,或东土传教 广集佛教经典著作 有如高僧鸠摩罗什 都曾在此翻译经文

佛教在喀什兴盛了近1000年 莫尔佛塔却是它最后的见证 9世纪后,受伊斯兰力量东拓影响 萨图克·博格拉汗借其夺取王位 之后经过长期的战争 其他宗教渐渐式微 继任者则加强经济发展 同时大力兴办教育与文化 喀什成为辐射中亚的文化中心 吸引大量文人学者来此 或求学深造,或著书立说

如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挥笔写下长达13290行的 叙事长诗《福乐智慧》 歌颂知识智慧的伟大力量 更开启影响整个中亚文学的 “喀什噶尔时代”

贵为王妃的阿曼尼莎罕 则是醉心音乐的艺术家 她改革散落民间的乐章 建起维吾尔族的音乐丰碑 是为至今传唱的十二木卡姆

过去往来于古道的人们

共同书写了丝路明珠的传奇

而今天生活在喀什的人们

仍在营造这充满朝气的人间

朝气人间 如今,纵马逐鹿的故事已落幕

许多和喀什同龄的古老城市

不幸遭到废弃,只留下遗迹

如汉代就发展起来的交河、尼雅

而喀什,至今有许多民族生活

如同两千年前一样热闹

古城中最宏伟的地标 当属艾提尕尔清真寺 建筑经过历代不断的维护 发展成为新疆规模最大者

“艾提尕尔”本意为 节日的活动场所 每当古尔邦节和肉孜节 在寺前的巨大广场上 只见人头攒动,欢声振耳

相比精美的地标建筑 喀什的民居貌似有点局促 木材的匮乏,环境的约束 建筑材料大多喜用生土 看起来有点“土里土气”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如走入城中,亲眼瞧瞧 古城千年还鲜活如初的秘诀 其实源自将全部热爱

献给生活

进入古城 首先击溃土气印象的 是映入眼帘的无边绿意 葡萄树、樱桃树、石榴树 玫瑰花、月季花、无花果 爬满墙头和屋脚 门前总是生机勃勃

而仅有星星点点的绿色 还不能满足对美的追求 藏在绿色植物背后的 还有五彩斑斓的门窗 蓝的、绿的、粉的 红的、紫的、黄的 仿佛闯入童话的世界

长满葡萄纹饰的蓝色窗子 又是装载了多少 不着边际的童年遐想

而推开一扇扇炫彩的门窗 来到喀什人家做客 华丽的廊拱,拼色的面砖 最靓丽的民族色彩 会献上小小的喀什震撼

对喀什人而言 最幸福的事情 莫过于家人的团聚 家就是躲避风沙的宁静港湾 无论华丽檐廊覆盖的苏帕 还是绿植装点的惬意花园 他们总是发挥自己的创意 营造各家各户的美丽庭院

在自家的小院里 可以悠闲地盘坐在廊下 慢慢品鉴午后的悠然时光

在自家的小院里 还可以就着起伏的节拍 即兴来一段欢乐的舞蹈

也是由于对家的依恋 面对家庭成员的增加 他们常选择在原屋上加盖 当楼房实在不够使用时 甚至会从二楼延伸出去 跨越街巷,形成过街楼

鳞次栉比的过街楼 相互交错的人家 恣意生长的楼院 也让街巷也变得扑朔迷离

在迷宫一般的街巷游走 永远猜不到下一个角落 究竟会遇见怎样的惊喜

这些纵横交错的小巷 恰是孩子们的天堂 每当夕阳西下,下课铃响 太阳渐渐收敛了光芒 大地不再燥热 他们可以从巷子这头 尽情地跑到巷子那头

过往如此辉煌 前路依旧漫漫 喀什在路上 我们亦在路上 不如此时此刻,莫要犹豫 出发向那最鲜活的西域!

人生总要去趟喀什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