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哥/郑炳】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学考研备考权威解读(21更新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全国16所工科重点大学科技工作研讨会、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
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研究生三年制的理工科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985工程”大学之一。
截至2018年5月,哈工大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专业考试科目可以选择“848应用统计学”或“849经济学原理”或“850运筹学”,大家可自行选择,如果选择“849经济学原理”的话,参考书目即为《西方经济学》的宏微观。下面是“849经济学原理”的解读。
1.专业课参考教材
哈尔滨工业大学“849经济学原理”指定参考教材为:
《微观经济学》(第4版),黄亚钧,201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第4版),黄亚钧,201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2011,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参考用书,说明几点:
(1)大部分院校宏微观教材都是使用高鸿业主编的,黄亚钧的宏微观相比于高鸿业的宏微观,这两本书相对难一些(中级水平),但是网上关于这两本书的资料并不是很多,如果你觉得自己复习不到位的话,建议跟着我们一起上课,我们的课程会囊括这两本书的内容。
(2)虽然课本不难,但是大家一定要熟读,理解透彻,不可似是而非,囫囵吞枣,以为自己会了,结果一做题就歇菜了。
2.专业课考试题型(后附2020年“849经济学原理”考研大纲)
早年间“849经济学原理”的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分析题、论述题;近几年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
3.考试难度
近三年,哈工大“849经济学原理”的专业录取情况如下(不包含推免和调剂):

从近三年数据可以看出,哈尔滨工业大学“849经济学原理”录取分数在350左右,奇数年分值较高。按规律来讲,奇数年公共课简单一些,所以分数线也较高一些,但是相比其他985高校,还不是很高,而且录取人数较其他985院校相对多一些,再加上专业课考试题目也比较基础,所以想考350以上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这在985众多高校中,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学校。
但是,2020年,由于报考人数激增,部分校区出现“神仙打架”。

4.复试办法
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水平考核在面试中进行。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
笔试主要是专业综合测试,重点考察考生对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内容应涵盖所在学科对应的本科主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笔试时间为3个小时。
面试的基本要求:主要考核考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业务能力以及外语水平,对每位考生的考核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参加面试时,考生可提供反映自身能力与水平的获奖证书、各类证明等相关材料。面试将按照结构化考核形式进行。
5.录取工作办法
对复试的笔试、面试成绩分别设定合格线,笔试或面试成绩没有达到合格线者,将失去被录取资格。
考生最后录取总成绩按初试成绩+复试笔试成绩+复试面试成绩三者之和,在各学科内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考生最后总分相同时,按初试总分排序,初试总分相同时按统考前三科总分排序。
同一学科笔试科目不同时,按照两门笔试科目成绩折算后计入复试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则按结构化考核成绩计入。
生源不足学科,在首轮院内未被录取的考生中进行调剂。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原理 考试科目代码:[849]
一、考试要求:
掌握宏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着重考核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和判断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经济问题、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包括:稀缺性、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市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等。理解经济学模型的基本特征与构造方法。
2.掌握供求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均衡与均衡的变动、供给、需求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3.理解厂商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者均衡、成本理论等。
4.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均衡、价格变动的效应、不确定性与风险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等。
5.理解市场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均衡及其资源配置效果;垄断市场的特征、均衡及其资源配置效果;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均衡及其资源配置效果;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均衡及其资源配置效果;垄断力量的来源;典型的垄断行为、效果及其治理措施;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问题中的应用等。
6.理解生产要素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生产要素的需求、供给与均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不平等的度量方法;贫困治理的公共政策;资本和土地的价格决定等。
7.理解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福利的度量;一般均衡的含义与分析方法;帕累托最优与福利分析等。
8.理解市场失灵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激励机制、信号显示、声誉的成本-收益分析;外部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外部性的治理措施;科斯定理、产权与交易成本;产品的特征及其分类、公共物品的特征与生产、公共资源的核心问题与治理措施等。
9.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指标与度量,包括:国民收入及其度量、价格水平及其度量、失业水平及其度量。
10.理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增长核算与增长因素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政策等。
11.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失业的原因和分类、失业的影响、失业的治理政策、通货膨胀的类型与原因、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货币的概念和货币数量理论、通货膨胀与利率的关系等。
12.理解开放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贸易与资本流动、汇率与净出口、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整与宏观经济政策等。
13.掌握宏观经济短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总需求-总供给分析与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和波动、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等。
14.其他重要的宏观经模型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分析现实问题和经济政策,包括:消费理论、投资理论、政府支出与税收、货币供给与需求、不同宏观经济学流派的核心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