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孩子高考后抑郁焦虑,别急,试试这些方法
昨日,牵动亿万人心的高考,终于落下帷幕!
但考生和家属心中的大石头并未稳稳落地。
有人自责失误,有人恐惧放榜,有人开始迷茫,有人害怕实际成绩与预想不符……考生们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疏导,很容易发展为心理疾病。

“后高考心理”,需要家长们密切关注起来。
考后4大常见心理问题
一般而言,在高考结束到入学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考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有三个:高考结束时、录取结果公布时、刚入学时。
在这段时间,以下心理问题会浮现出来:
1. 抑郁心理
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和阶段的变化,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而出现情绪低落、消极、自责、自卑等表现。
这种抑郁心理常见于高中毕业生,尤其是那些希望考上重点大学,或者高中阶段成绩不如其他同学的学生。
2. 放纵心理
一些考生经历了长期备考,考试一结束就迫不及待放松自己,脱离了原有的规律和要求,甚至做出了一些不良的行为或决策。
比如有的考生在高考后经常不眠不休玩游戏,参加各种各样的聚餐,将身心都搞得十分疲惫。
3. 迷茫心理
一些考生在完成高考之后,无法确定自己的未来方向和路径,出现了疑虑、犹豫、不安等情绪。
这种心理常见于高考结束后,以及大学或职场生涯的起步阶段,由于考生需要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和角色定义,在做出决定和选择时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4. 焦虑心理
高考后,考生在等待成绩公布的期间,会对自己的成绩充满不确定性的恐惧和焦虑。
此外,对未来的压力,对自我价值的质疑和负面情绪,都可能会在高考结束后很长时间难以释放。此时,会出现一种“无所适从”的心态。
自我调节的5个方法
高考后,考生短暂地出现以上心理都是正常的,大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自我调节:
1. 规律生活
在高考后也要保持正常作息,不要报复性熬夜,尽可能不要打乱自己的生物钟。
2. 接受自己的情绪
在高考结束后,考生可能会经历情绪低落、不安、迷茫等情绪,这是很正常的反应,考生需要认识到这种情绪并接受它。
3. 学会接纳结果
对结果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相信自己已经发挥最好,调整自己的等待心态。

4. 寻求支持和理解
考生可以与家人、朋友、老师等人交流和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5. 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在高考结束后,考生需要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角色定义,如果感到无所适从,可以培养一些小爱好,比如阅读一本书、锻炼身体、学习一门新技能等,这些小目标不但可以帮助考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出现过度紧张、焦虑、担忧,自己已无法控制情绪,或者负面心理状态持续半月以上,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寻找专业医生帮助。
对于考前就有抑郁倾向的考生,建议趁着入学前的2个多月假期里,接受专业而系统的治疗,以更好的心理状态进入大学校园,开启全新的学业生涯。
高中时光匆匆而过,夏日里希望满满,相信每一个考生都能取得心仪的成绩,未来拥有更广阔的舞台!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