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喜马拉雅“山顶”飘来天翼云

2023-02-17 16:27 作者:ITtimes  | 我要投稿


牵手头部互联网企业,天翼云4.0在新赛道狂飙

作者/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新年伊始,天翼云便迎来丰收季。

在蝉联政务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榜首、入选中国私有云市场领导者象限之后,近日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第三季度)跟踪》报告显示,在中国公有云IaaS+PaaS市场中,天翼云以10.2%的份额排名再进一位,升至行业第三。

作为云服务国家队,天翼云在政府、医院、金融、央企等青睐的私有云领域,称得上是隐形冠军,但公有云市场似乎仍是阿里云的天下,尤其在上云主力的互联网行业,“没有互联网基因”的标签似乎总被烙印在天翼云身上。

然而,在上海,这个“魔咒”被打破了。2月10日,国内头部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与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简称天翼云上海)签署了天翼云合作框架协议,将由位于上海南汇的中国电信信息园区天翼云4.0公有云资源池来探索喜马拉雅上云的计算、存储、网络等服务。目前项目处于测试验证阶段,正式商用后,整体项目的体量将是万核级。这也是天翼云升级4.0后,首次与头部互联网公司大规模合作。

撕掉“互联网不适”的标签,天翼云4.0在新赛道狂飙。

喜马拉雅的AI难题

降本增效,如何为算力买单?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我是单田芳原音重现,想听什么书,请打在评论区,我都能说给你听。”2018年9月,著名评书大师单田芳去世,亿万中国听众唏嘘“从此再无下回分解”,然而,随着AIGC(AI生成内容)技术的成熟,“书接上回”在喜马拉雅再次响起。利用语音合成 (TTS: Text-to-speech)技术,喜马拉雅完美还原了单田芳的声音。

AIGC大大降低了普通人创作的门槛,在TTS(语音合成)的加持下,创作者一天可以制作和更新上百集内容。数据显示,目前在喜马拉雅平台上,通过AIGC创作有声书专辑超37000部,AIGC内容日播放时长超250万小时,仅“单田芳声音重现”系列专辑总播放量就超1亿次。

对于喜马拉雅而言,科技驱动内容的背后,是大量的研发投入和不断上升的算力需求。数据显示,2021年,喜马拉雅的研发开支为10.27亿元,同比增长64.6%,占同期总收入的17.5%,技术和研发人员占比近40%。

AI是降本增效的有效工具。前文中提及的TTS技术,大大降低了内容制作成本,推动优质内容规模上线,2022年底发布的喜马拉雅《原创内容生态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喜马拉雅优质原创内容月均投稿量同比增长146%,新增优质原创内容播放量达4.27亿。

“从数据量上看,作为中国头部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内容的生产量和播放量呈几何指数上升;从场景上看,喜马拉雅的流量特征有着明显的波峰波谷,因此,它对算力弹性伸缩的要求非常高。”天翼云(上海)能力中心副总经理邬来军告诉《IT时报》记者。

此前,喜马拉雅采用的是传统IDC模式,机房托管在上海电信,经过10年的不断耗损,服务器等各种IT设备逐步老化,不仅性能不足,更无法满足AI对算力弹性扩容的需求,但如果全部更新,意味着一笔不小的成本支出。

如何在坚持创造用户价值为导向的同时,降本增效、打造可持续盈利能力?上云成为必选项。

2022年,喜马拉雅完成了一场自身的“IT革命”,构建了一体化的全栈云原生平台,希望各类业务都能生于云、长于云,但首要问题是,上谁的云?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有着电信运营商背景的天翼云并未第一时间进入喜马拉雅眼帘,早期的一些小规模上云需求,喜马拉雅选用的是互联网公司云服务。尽管天翼云在政务、医疗等市场硕果累累,但不同于这些传统行业,互联网公司数据庞杂、算力需求增速快、并发流量高,它能Hold住吗?

“天翼云4.0给了我们惊喜。”选型过程中,几次测试结果让喜马拉雅的相关负责人颇感意外,调用云端算力的时延在毫秒级,远低于其他同类云厂商。

最终,天翼云“飘”在了喜马拉雅山顶, 双方将一起探索“云端未来”。

天翼云的成功秘诀

长期主义积累技术和资源优势

或许不仅仅是巧合,天翼云和喜马拉雅都成立于2012年。彼时在中国,无论是云计算市场,还是移动互联网,都只有星星之火。

从零开始,两家公司都从不被看好到如今成长为同行业领先者,其奥秘不过是始终坚持“沙漠中种花”的长期主义。

2022年7月,天翼云被确定为国云框架的筑建者,背后是10年来依托云网融合的资源优势、持续开展深度技术创新的坚持,最终实现了核心能力全栈自研。目前喜马拉雅技术团队正在测试的天翼云4.0底座,便是天翼云在2021年11月推出的实现一云多态、一云多芯、一张云网、一致架构、统一调度和统一运维的分布式云,可提供公有云、私有云、专属云、混合云、边缘云多种形态云服务。

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加速了喜马拉雅成为天翼云4.0在上海落地首个互联网客户的进程。

“4.0是一个全新的云架构,我们自研的TeleCloudOS 4.0突破了开源OpenStack限制,具备数万台服务器的大规模资源管理和调度能力;自研的云服务器操作系统CTyunOS替换了CentOS,支持X86、ARM、LoongArch等芯片架构,提供一云多芯服务,通过CPU调度、内存、网络等多方面深度优化,大幅提高了宿主服务器的性能与可靠性。”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华东中心解决方案经理孔详路告诉《IT时报》记者,天翼云4.0不仅能够满足客户对高并发、大流量的性能要求,其全栈自研、自主可控的特点,也是这家将数据安全与合规视作底线的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做出最后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针对喜马拉雅的云原生架构,天翼云的容器云服务引擎(CCSE)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一站式容器应用管理服务,研发人员又按需定制开发了云容器规划平台,与本地化容器环境对接后,充分满足了算力的弹性扩展。

无论是产品实力还是技术开发、服务能力,天翼云的表现完全消除了客户对“运营商云是否有互联网基因”的担忧。

“狂飙”的网速

数据在万分之一秒内穿梭

“非常好!”2022年12月13日,一张发到“喜马拉雅天翼云需求沟通客户群”的测试数据图,彻底打消了喜马拉雅的顾虑。

这是一串无可挑剔的数据:0.093ms、0.093ms、0.090ms、0.089ms……它们意味着,从喜马拉雅本地IDC服务器到天翼云端高速链路的时延不到0.1ms,即不到万分之一秒。

孔详路告诉《IT时报》记者,人工智能分训练和推理两种方式,前者需要计算大量数据,而后者则强调低延迟和高效,喜马拉雅希望采用IDC+混合云的部署方式,核心数据放在本地,AI/大数据的训练和推理则实时调用云端算力,因此算力调度的灵活性和时延都是其极为看重的指标。

这串令人满意的数据,让天翼云不经意间秀了一把“全球最大电信运营商云”的综合实力。

“和电商等其他互联网应用不同,提供有声读物服务App的云化,对资源池的布局要求更高,离用户越近越好。”邬来军介绍,经过数年发展,天翼云已经形成独有的“2+4+31+X+O”分布式资源体系,构建起融合“云、网、边、端、安”技术的一体化网络总体架构,这种资源布局的优势,目前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当然,随着天翼云业务量的增加,资源池里的“水位”也在不断上升。2022年12月,天翼云上海集中交付了一批天翼云资源池,数量达数十万核,其中南汇园区便有上海首个天翼云4.0资源池,“蓄水量”超10万核,而喜马拉雅的IDC机房也在同一园区。

从IDC到云端,喜马拉雅的数据只需跨越短短200米,这不是哪家云厂商都拥有的实力。

上海电信是本地最早进入IDC服务领域的电信运营商,20年来,已成长为上海本地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拥有数万个IDC机柜。高星级的机房设施、高品质的服务质量,赢得了大量本土企业的信任,喜马拉雅便是其中之一。

共同成长的信任

从单一产品到一揽子方案

“从创业开始,喜马拉雅便‘长’在了电信机房里。”一位喜马拉雅高层如是感慨。从浦东张江一个仅有十几人的小团队,到如今服务6亿用户的国民级App,喜马拉雅在上海电信IDC机房里的服务器规模和用户数字一起直线拉升,甚至喜马拉雅所有带宽也都采购自电信,所有的流量来自电信端口。

如今,进入云网融合3.0阶段的中国电信,更是率先实现了云、网络、IT的统一运营,通过一点接入,为用户提供包括云、算力、跨域网络、云管等在内的打包服务。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简称上海电信)信息网络部/互联网大客户部总经理程永红告诉《IT时报》记者,为了更好服务上海本土成长的互联网企业,上海电信特地在互联网BD下成立了单独的BU(互联网三部),设定名单制,对几家垂直领域中的头部互联网公司提供全业务服务,包括配置了N倍的客户代表团队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

“以前,客户需要根据不同业务,和电信不同的客户经理打交道。现在很简单,只要向负责自己公司的电信行业BD提出需求,便可以获得一揽子解决方案。”上海电信互联网大客户部三部部长胡章敏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上海电信推进政企深改,其销售模式从传统的专业销售IDC等产品业务转型为客户名单制的全业务销售。销售体制的转型有利于云网融合之后中国电信“第二条曲线”的落地。正因如此,当电信行业BD了解到喜马拉雅有上云需求之后,上海电信和天翼云迅速成立虚拟团队,为客户提供服务,最终促成了这次合作。

多年积淀的客户关系、云网融合的独家优势、近在咫尺的云资源池、超高容量的带宽入口……喜马拉雅并不是单一例证,近两年来,天翼云获得了中国电信大量的资源倾斜,而它也不负所望,2021年和2022年,天翼云营收连续两年增幅翻番。

据《IT时报》记者独家获悉,预计今年内,天翼云还将在上海落地两个天翼4.0的资源池,加上南汇信息园区已建好的资源池,将形成天翼云上海3AZ节点,从而实现资源池间大带宽互通,具备低时延及跨AZ容灾备份等能力,“可以在云端为用户提供异地灾备的高阶业务,用户不需要在线下部署大量服务器和硬件资源,从而提升了便利性,也节约了IT成本。”邬来军解释。

图片/ 天翼云 喜马拉雅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喜马拉雅“山顶”飘来天翼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