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63 科学的抽象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63、科学的抽象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认识方法。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找出本质,把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去掉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找出主要的、本质的特性,形成对事物的概念。人的阶级性这个概念的抽象,是把各种各样的人,抽掉了人的男女性别、年纪大小、个子高矮、身体强弱、不同籍贯等非本质的、次要的特性,找出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特性,这就是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都是从属于一定阶级的,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唯心主义借口抽象的东西不像具体的东西那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否认概念内容的客观性,这是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抽象不是胡思乱想。人的阶级性这个概念的抽象,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以阶级社会的客观现实为依据,反映了人的阶级的本质。由科学抽象得出的概念不是更空虚而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列宁说:“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1]教员称这种科学的抽象“是在认识过程中根据于实践基础而科学地改造过的东西”。[2]教员批评那些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的庸俗事务主义者不懂得科学抽象[3]的重要意义,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4]
注:
[1] 《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181页。
[2] 《实践论》。
[3] 即理论。
[4] 《实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