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更大的形式主义活动,让企业的生存危机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次更大的形式主义活动,让企业的生存危机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是一个年营业额过百亿的上万人企业的其中一个旧王牌部门的那点事,有着三十年工作经验的同事老孟和以前的徒弟现在的新晋部门经理小霍激烈争吵后,被气的靠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吐了一口鲜血,而那位年轻人,他培养出来的企业骨干想做点什么却还是无动于衷了,也许他心理也憋屈。
老孟再过几年就退休了,他也识趣了让出了办公室的负责人这一重要职位,并力排众议推荐了他曾经的得力助手,踏实肯干却也心直口快的徒弟小霍,并打败了集团原本中意人选,是为某副总的侄子。让有能力的人接手,让传帮带的文化成为一桩美谈本该多好。
“传帮带”历来是该大型企业培养接班人的优秀企业文化,在过去的几十年很好的培养出了诸多可堪大用的人才,没有啥特殊脉络的小霍就是其中之一,但近几年企业的经营每况愈下,而企业的人事安排却也越来越玄幻,越来越多高层的亲属开始接任核心部门的管理要职,诸多看不到希望的青年才俊选择了良禽择木而栖,让不懂的人做专业的事,清规戒律多了,形式化的内容更多了。
小霍和他的恩师的争吵即源于一项突如其来的大检查,关于是该主动暴露问题,还是选择继续遮掩瞒天过海而激辩。年轻的经理认为部门现在已经乌烟瘴气了,如果再不改变,不仅留不住人才,还会出现管理危机,创新危机,早点暴露,早点出手解决,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但他的师傅,曾经的经理老孟坚决不同意,他不是不知道问题的存在,而是用过来人的口吻告诉他曾经的徒弟现在的上司:问题已然火烧眉毛部门皆知,可是当下那种重形式而忽实质的文化之下,高层并不关心一个部门的那点事,而且每个部门都是人浮于事,毫无生机可言,一旦这个部门当了出头鸟,严肃的追责一定会首当其冲袭来,届时不会有人出手拯救一个曾功勋卓著的老部门。
可小霍接手部门时,并不是一个多好的差事,这已经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部门了,他的师傅曾试图力挽狂澜,但都以失败告终,曾经的骨干陆续出走,部门一直吃着十多年前的红利活着,而他的师傅老孟不得不接受了整个集团层面的形式主义作风,各种弄虚作假的资料正当时,PPT汇报文化也大行其道,而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几乎耗去了部门所有活力,现在的部门暮霭沉沉。
随着一项以大调研的名义整治各部门的形式主义作风下达,各部门如临大敌,都在想着对策,如何应付这次看起来相当认真,阵仗很大,由董事长亲自挂职的调研整治活动,而集团的工作方案早已下发,十几张不同类型的表格作为附件所列之事需要各部门交待清楚,一周后工作组将来收取报告和相关文档,若发现工作不到位,履职不清,以及近十年来的旧账有问题,明确了会启动追责程序。
正因为此项工作看起来有着排山倒海的气势,让再过几年就退休的老孟后背发凉,他清楚知道部门走到这一步的缘由是啥,如果贸然提出,一定是逆鳞,后果不堪设想,那些搞文字工作的聪明人肯定会意识到意有所指,而拒绝承认是管理上的问题,只会把责任推到下级,那么势必有很多人遭殃,是事实存在,断然不可说破的存在。
这种要伤筋动骨的事儿,不会影响那些年轻的集团指定的接班人们,但会影响整个集团的中层以及部分的普通员工,选择不报,也只是看清了从下而上不可取,只有集团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才可能有迎刃而解的可能。
但年轻气盛的小霍显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迟早要暴,既然事实清楚,为何不就事论事,脚踏实地的把问题给解决,然后两人互不相让,争执了一整个上午,直到老孟气的吐血,才停下了争辩。
徒弟小霍是白眼狼吗,显然不是,他只想自己效忠的部门效忠的集团回到脚踏实地之路去,但这是一条很难走的路,而他的师傅老孟早已被虚假的形式主义之风影响而不愿做做挑战者了,是非对错,成为一家曾经优秀企业黯然失色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