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立国之本还是解体滥觞 1929-1938两个五年计划的得与失


苏联五年计划工业建设宣传画
1928年-1938年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中一共用60亿左右卢布购买了美国、英国、德国的技术和设备(在罗斯福没有放弃金本位之前卢布和美元兑换比为1:0.5),整个20世纪30年代,西方出口的设备30%销往苏联。1929年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成立了外国咨询中央局,专门负责外国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同年苏联向美国派出了庞大的商务代表团,两国在还未建交的情况下(1933年美苏才建交)居然已经开始经贸合作了。在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意识形态之争已经被抛掷于脑后,因为苏联是拿着硬通货来的,美国资本家笑迎苏联客人,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英国和德国。

苏联五年计划资金来源
粮食出口、外宾商店、名画出售
以前历史学者们均认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资金主要来自于粮食出口。1928年开始苏联决定开始五年计划后,粮食出口成为换取外汇的重要手段,同时期一切政策都为五年计划而让路,农业集体化随之而来。
1928年苏联粮食总产量为7330万吨出口了28万吨,到了1930年总产量为7710万吨出口猛增到480万吨。1931年苏联推行的农业集体化导致农民积极性下降,粮食危机爆发,粮食产量锐减为6350万吨但是出口增长到520万吨,苏联用这些出口的粮食换取了工业化急需的资金,却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1928-1934 苏联粮食出口变化
农业产量,俄罗斯一直到1991年后才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也造成了饥荒最严重的乌克兰对苏联的仇恨。

此外还有外宾商店的作用
在苏联解体后公布的资料来看,除了粮食出口以外还有其他的渠道来筹集资金,尤其是大饥荒造成的粮食出口量下降,这其中就有外宾商店,全称全苏外宾商品供应联合公司

在1931年末——苏联领导层允许苏联民众使用黄金制品(饰品、家用器具)购买商品。渐渐地,外宾商店可以收取民众手中的银、铂金、钻石、宝石和艺术品等。
1932年至1935年,苏联民众为外宾商店贡献了大约100吨黄金!1933年,通过全苏外宾商品供应联合公司收集起来的有价物品价值相当于苏联工业进口额的三分之一。当年全苏外宾商品供应联合公司的外汇收入超过了苏联主要的外汇进项——谷物、木材和石油出口。
1930年代前5年——苏联五年计划的关键时期,全苏外宾商品供应联合公司从人民手中收购了大量艺术珍宝,其价值相当于苏联工业设备、技术和原材料进口额的20%。对于进口技术和设备的资金而言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

无奈出售沙俄时期的名画
除了从民间筹集资金外,苏联还打起了沙俄时期收集的名画,最大的买主是美国前任财政部长梅隆,当时梅隆一共花了665万美元买了20幅名画最后捐给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成为美国国家美术馆重要馆藏。

苏联在无法获得国外贷款的情况下,不得不筹集工业化急需的资金,无论是从民间筹集的黄金还是粮食出口甚至出售名画都是苏联的无奈之举,但是粮食出口造成了大饥荒成为苏联时代的梦魇。
当苏联还在为筹集的资金感觉有点少的时候,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苏联赶上了好时候,美国大量高价值技术无人问津,工人失业,技术工程师失业,工厂停工,汽车卖不出去,这时候苏联拿着硬通货上门来了,借着世界经济危机,苏联谈了一波好价钱,乘机薅一波资本主义世界的羊毛。美国这时期对苏联而言谈可能不上“援助”二字,是生意不是白给,只是价格相对优惠感觉有点吃亏,但人都吃不饱饭了,贱卖也卖,美国这时候更愿意拥抱苏联的黄金。整个三十年代有超过十万美国人申请移民苏联,苏联五年计划期间美国人最多年份是1932年-1934年 有超过2万人在苏联从事工业建设。但是具体在苏联的总人数,各种说法不一,有十五万说法,也有十八万的。苏联批准的基本是技术工人、工程师。


苏联工业成就
沙俄时期有四大工业中心 华沙工业中心、彼得格勒工业中心、莫斯科工业中心、基辅工业中心
一战结束丢掉最重要的华沙工业中心,其他工业中心由于内战也是处于凋零的状态。
苏联五年计划重新建立了列宁格勒工业中心、哈尔科夫工业中心、斯大林格勒工业中心、莫斯科工业中心、乌拉尔以东工业中心、西伯利亚以南工业带

乌拉尔以东工业中心的建立最为关键是苏德战争苏联赖以生存的工业保障,战争中生产了苏联60%的军事装备,尤其是依靠美国技术建立的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

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顿巴斯煤矿、扎波罗热钢铁厂,都是那个时期建设打下的基础。

1933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苏联官方自己统计工业产量已经从世界第五提升为第二位,生铁产量从1928年的330万吨提升到1932年的620万吨,钢铁产量从1928年的430万吨提升到1933年的590万吨。但是苏联的工业实力提升也是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衰退分不开的,相对于1928年的工业产值美国工业衰退44%,德国衰退45%。英国衰退20%,法国衰退25%。这才让苏联蹿升到第二的位置。不过苏联在五年内能够提升这么多确实已经超过很多国家的发展速度。


苏联第一和第二五年计划的得与失
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其实是一个糅杂了重工业崛起以及农业与轻工业失衡的过程,苏联没有这两个五年计划打下的基础,二战想要抵抗德国的进攻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有美英的援助),同时五年计划又是牺牲了很多苏联人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尤其是农民。
轻工业、农业的缺失让苏联变成一条腿走路,一直到苏联解体也没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五年计划也确实让苏联有了相对完整的国防工业底子,尤其是乌拉尔以东以及西伯利亚以南地区的工业建设,这在以前沙俄时期是没有被重视的,这让苏联在苏德战争中即便西部国土丢失的情况下还可以支撑下去,其意义重大。

除了引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外,还有就是引进的美国流水线作业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战时生产效率,而德国一直要到1943年才开始流水线作业。有了这些苏联才能抵御德国进攻,否则一战中沙俄的崩溃很有可能会重现。
先回过头来看,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还在吃着苏联时代工业的老本,不过农业情况要好于苏联时期。
所以说头两个五年计划既是苏联立国之本也是解体滥觞。
参考资料
《苏联的外宾商店》
《苏联经济史》
《世界经济简史》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