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朝红夷炮图文资料集(二)崇祯朝前期

2023-07-18 16:46 作者:金牌防守术  | 我要投稿

崇祯时期引进,生产的欧式前装滑膛炮

《海滨大事记》所载崇祯元年八月,福建巡抚熊文灿造大铳和炮船,一举生擒海寇许六

《靖海纪略》崇祯二年,大海盗李魁奇建造了一批坚固的乌尾大船,伙同钟斌率船队回师厦门,包围了郑芝龙船队,围攻不已。郑芝龙被迫焚烧了自己的船,登陆逃走,凭城自守,打算利用离间计,破坏李魁奇与钟斌的关系,进而瓦解他们对厦门的攻势。 同安知县曹履泰得知海盗占据了浔尾渡(集美),威胁到县城和厦门的安全。于是招募工匠铸造红夷炮,意图驱逐。但是以该县的能力,二十天才能铸造一门,而时间过于紧迫,曹履泰急中生智,令善于潜水的渔民前往荷兰武装船沉没的地方打捞火炮,结果一共打捞了24门红夷炮,大者三千余斤,小者二千斤,曹履泰又制造了炮架进行验放,射程达到二三里。

《崇祯长编》崇祯二年二月十二日,山西巡抚宋统殷督造红夷炮1门。

崇祯元年官复原职的宣大二镇巡按御史胡良机在任期间,对宣府局造的红夷炮、灭虏炮都会仔细查验后再分发二镇诸军。

崇祯元年,西法党人士王徵之父去世,是年十一月,王徵启程回籍守制,崇祯二年他组织地方武装“忠统”,以此来抗御家乡及附近地区的起义农民。《忠统日录》所载崇祯二年二月陕西三原县忠统军武备情况,其中红夷大炮成为地方团练对抗农民军的重中之重,其中就有西洋大炮三门。

在守城问题上,三原县抱着唯物主和实用主义的心态,认为面对敌军,求神拜佛无用,倡议收缴民间铸造佛像的铜料数万斤,以便制造数十门红夷大炮来防守城池。

《蕲水县志》所载福建巡抚熊文灿在崇祯二年已造成红夷炮数百门,用于招抚郑芝龙,征讨海贼李魁奇、刘香成功所用。 崇禎戊辰(崇祯元年)起,福建右布政随陞本省巡撫右僉都,己巳(崇祯二年)海㓂亂,公捐俸置海舡数百號,及紅夷火鉋数百,福字號班鳩銃数萬,統總兵官謝一弘等征之□,恊同黄汝良招安鄭芝龍、芝虎等,並剿鎮海王李魁竒有功。

民国本《上杭县志》(康熙、乾隆本和崇祯本汀州府志亦有载)崇祯元年汀州巡道朱大典令光禄寺署丞周思文督造武备,其中储存在县内武库中的就有大铳、发熕之火炮。民国时期,上杭县仅剩红衣大炮六门,其中就有铸有崇祯二年铭文的炮。

康熙本《上杭县志》

《傅斯年全集》卷六中提到了民国十九年北平征集到明代旧炮中有一门崇祯二年由福建巡抚熊文灿督造的三千多斤,长度约3.2米的红夷铁炮。目前已经被侵华日军毁掉。

《傅斯年全集》卷六中提到的民国二十年,北平已征集到的明代红夷炮长度以及铭文信息,尺寸为吋/英寸(和现存的同款火炮对比,民国所记录的尺寸都略短了几公分) 北平中门道旁所陈列古炮:崇祯二年福建巡抚熊文灿督造红夷炮2门,长度约为142厘米

北京掖门保存的明清炮群中有一门明朝两广总督王尊德在崇祯二年铸造的红夷炮,重两千斤,内口径14厘米,可用铁弹18斤,铅弹26斤。 炮长258厘米,火炮倍径18,属于一门加农炮。该类型火炮是王尊德借用葡萄牙火炮炮模仿制而成,有记载的是仿造200门,解押到北方的共有175门。由于明朝需要该炮的边镇很多,故而大都流散于北方各地。

目前该炮已经移往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存。

军博保存的一门崇祯二年王军门造的红夷炮。

《崇祯长编》卷三十一所载崇祯三年二月十日,王尊德称已铸成200门大铳,并先期北解50门。

崇祯三年八月十七日,由两广总督王尊德北解的第一批五十门红夷炮抵达京师,当即下发宣府二十门以充防守。

《徐光启集》所载,崇祯四年十月,徐光启在【钦俸明旨敷陈愚见疏】中称两广前任总督王尊德一共向北方运输过175门红夷大炮。

《傅斯年全集》卷六中提到的民国二十年,北平已征集到的明代红夷炮长度以及铭文信息,尺寸为英寸。 ①南长街庞敦敏微生物学研究所(旧兵仗局)所存: 崇祯二年两广总督王尊德督造的红夷炮3门【长度均在98英寸(250㎝)左右】 ②北平中门道旁古炮: 崇祯二年两广总督王尊德督造红夷炮4门【长度均在95英寸(240㎝)左右】

天启七年建立的鹧鸪炮台,在崇祯二年架设了9门八千斤红夷炮,以及大型佛郎机(神飞炮) 《晋江县志》 鹧鸪口铳台在三十六都,临海。明天启七年,知府王猷建。周二十四丈,高一丈八尺。〔史继偕记〕王使君以丁卯莅泉,即泉属邑无弗治也。以间巡行四封,则亟议城鹧鸪口,曰:是郡东南一大要害哉……地名鹧鸪口,有海门焉。外从兹入,实阖郡东南门户。海洋多暗礁伏石,非潮涨,巨舟不得行。仅龟屿前一线,舴艋可通。宜宿一军为咽喉阨塞。而战守之具无逾火器,若创筑城台,备列铳炮,寇至港门,列炮齐发,一夫之守,雄于百人。使贼不得向迩,欲战不得。伺其困怠,出锐兵歼之,此百全之势也。无奈今徵发四应,缮械庀舟时诎,谓何耳?使君曰:是在不谷。乃上之备兵方伯吴兴蔡公。蔡公谓然,且臾之诹吉鸠工画址董作。港故有石,崒突起海中,而旁逼左岸,据势乘便,台定于此,功可迄立。资石于山,累之,崇丈有寻,纵广之为丈二十有四,中建房五,安大将军铳九,重各八千觔,人猝不能举移。旁为火房三,以列百子铳、神飞炮之属。凡用中金四百有奇,皆使君自捐俸赀为经费,司理宣城唐侯稍营佐之。

《崇祯长编》崇禎三年正月初三日,孙承宗和孙元化在山海关的兵力部署,守城士兵一万三千余名,城头四周设红夷炮50余门,灭虏炮2000余门。

咸丰本《济宁直隶州志续》所载咸丰三年,为防备捻军,新办团练时,于济宁普照寺挖到16门可以使用的崇祯年红夷炮,其中有2门为崇祯三年两广总督王尊德督造。 第一尊:崇禎三年,軍門王造,督工官陳汝器,匠人霍顔。用葯四觔,鐵子三觔。 第三尊:崇禎三年正月,軍門王造,督工陳汝器,匠人林成。用葯二觔半,鐵子二觔。

《傅斯年全集》卷六中提到的民国二十年,北平南长街庞敦敏微生物学研究所(旧兵仗局)所存明代古炮(民国所测尺寸与现存同款火炮对比后,存在短几公分的情况): 崇祯三年广西巡抚许如兰督造红夷炮2门, 长度83吋(英寸)约为210厘米 长度87吋(英寸)约为220厘米

嘉庆本《郧阳志》所载嘉庆时期郧阳府所存的明代火炮中,也有广西巡抚许如兰督造之炮,看来明末许巡抚所造之炮也有一定数量。 炮大小八十一位,每位重四百、二百、一百、数十斤不等,内六十一位铸自明季,有总督军门熊(文灿),又广西军门许(如兰),及治院军门苗,又有勅封、从三品、灭虏、大将军各字样,今见存郡城楼十一位,原存营库。

《靖海纪略》崇祯二年,大海盗李魁奇建造了一批坚固的乌尾大船,伙同钟斌率船队回师厦门,包围了郑芝龙船队,围攻不已。郑芝龙被迫焚烧了自己的船,登陆逃走,凭城自守,打算利用离间计,破坏李魁奇与钟斌的关系,进而瓦解他们对厦门的攻势。 同安知县曹履泰得知海盗占据了浔尾渡(集美),威胁到县城和厦门的安全。于是招募工匠铸造红夷炮,意图驱逐。但是以该县的能力,二十天才能铸造一门,而时间过于紧迫,曹履泰急中生智,令善于潜水的渔民前往荷兰武装船沉没的地方打捞火炮,结果一共打捞了24门红夷炮,大者三千余斤,小者二千斤,曹履泰又制炮架进行验放,射程达到二三里。

《崇祯长编》卷三十一,崇祯三年二月十八日,福建巡抚熊文灿题报,福建勤王兵二千,携带红夷二号炮一百二十门已经在正月十五日动身北援。故而这一百二十门红夷炮应该是崇祯元年到崇祯二年铸造之物。 福建巡抚熊文灿报援兵二千、火炮一百二十具,令掌印都司蔡时春于正月十五日督领入卫。帝以文灿选兵解炮 ,嘉其急公;且谓福省正在御寇,命加意绸缪,勿致单虚滋患。

《明清之际红夷大炮在东南沿海的流布及其影响》

《徐光启集》298页所载,在此之前,已有十一门福建红夷炮先行北解入京(应该也是崇祯二年铸造的那批)

《崇祯长编》卷三十四所载,崇祯三年五月十一日,熊文灿北援的一百二十门红夷二号炮已经抵达通州,通州地方请留二十门防守。

雍正本《连平州志》:所载该州所存炮位就是明代崇祯三年北运红夷二号炮: 一東西南三樓大鉎砲三位,各重一千觔,原兩廣總督熊公文燦捐造,指揮使楊棟,把總曾欽曾富督造。

鸦片战争博物馆保存的崇祯三年福建巡抚熊文灿督造之红夷炮。

咸丰本《济宁直隶州续志》所载咸丰三年,为防备捻军,新办团练时,于济宁普照寺挖到16门可以使用的崇祯年红夷炮,其中有1门为崇祯三年福建巡抚熊文灿督造。 第二尊:崇禎三年,欽差兵部陸軍門熊督造,中軍楊棟,匠總曾欽。用葯二觔半,鉛子三觔。

民国《井陘縣志料》所載該縣保存的一門崇祯三年古炮(記載頗為詳細): 鐵礮:右礮在縣政府大門內,礮身分四節,長一百五十六生的(㎝),內口徑八生的,半口端直徑爲十五生的,由上而下依次漸粗,尾端直徑爲二十七生的,中間有雙耳突出,第二節鑄【崇禎三年立,福建軍門熊造,督造指揮使楊□□□曹□】等字。

民国《井陘县志》所载该县有一门崇祯三年福建军门熊造红夷炮。

《西园闻见录》卷之七十三中沈世昌的所言的内容应该就是《守圉全书》三卷本中徐光启【钦奉明旨录呈前疏疏】中缺少的部分内容。“火器有必可恃者三”中的另外两项均在《西园闻见录》里收录,只不过作者张冠李戴罢了。徐光启认为第一等的重型红夷炮应该收藏于内府,作为镇国之物“以示举重驭轻之势”,第二等的用于边镇这样的军事要塞,第三等的用于守堡,第四等一千斤以下的轻便红夷炮则用于车营步战。 “一等大炮宜藏之内府,以示举重驭轻之势;其第二等用之边镇,第三等用之守堡,第四等重千斤以下者,用之车营步战。”

《徐光启集》崇祯三年五月,徐光启已令人造成红夷炮50门,还有57门需要半月才能制造完成,看后文造的应该是350斤的轻型红夷炮。并令广东购买鹰铳二百门,鸟铳一千门(给登州孙元化的装备)并称广东的炮匠颇多,而且铁料精良,价格便宜,要求以后多由广东制造。

崇祯四年九月:徐光启在守城制器疏稿中称自己所造的轻型红夷炮重320斤(约420磅),用弹药各一斤四两(1.6磅),如果按广东葡萄牙的的方法制造,同样的型号得重500斤。等于说徐光启铸造的这批属于在原炮基础上轻量化的炮。使得火炮在不改变其性能的前提下,更便于使用和运输。

武平县岩前城南门出土的11门崇祯四年铁炮,由福建巡抚熊文灿督造,炮长分别为147㎝和157㎝,口径分别为6.5㎝和5.5㎝。每门重约200公斤。现保存于福建武平县客家历史博物馆,旁边是1994年出土的同形制铁炮。可用铁弹380克~680克,铅弹1.5斤~2.5斤。

1994年武平发掘出8门同一样式的铁炮。

康熙本《武平县志》所载由于战乱,城池废毁,康熙三十八年,知县赵良生重新修建武平城墙,并在荒草中找到了很多不知年份的铁发熕炮共24门,于是便收拢起来加以利用。火炮数量列于旁,炮尾为螺兜底,重量均在三百二十斤,管长三尺八寸。

崇祯五年,福建巡抚熊文灿和巡道顾元镜主持兴建岩前城,次年建成,到清代康熙时期,岩前城各门残存铁炮十门,每门重三百二十斤,管长三尺八寸,螺兜炮底。

明崇祯四年铁炮,郑成功纪念馆馆藏,根据样式判断,和武平县出土的铁炮为同一款,应该也是熊文灿督造。

《郑氏史料初编》卷一【会剿广东山寇钟凌秀等功次残稿】(出自《明清史料乙编》 7本 )在叙功时提及,福建巡抚熊文灿和郑芝龙于崇祯四年,因围剿钟凌秀之需,令周思文造过大铳百门。  若夫佐领杂职,如上杭县丞沈之纪,共办军需,手口交瘁;归化巡简陈应庭,运铳著劳,贾勇杀贼;上杭典史张兼,夫马咄嗟立办;仓大使林万矿,馈饷不避艰辛;官职虽卑,皆有片长足录。而乡官署丞周思文,督铸大铳百门,费省工坚,急公任事,相应一并叙及也。

福建龙岩市博物馆明崇祯四年铁炮,火炮前部和炮耳已残断,炮身铭文显示该炮为福建巡抚熊文灿等人督造,全重四百七十二斤。

崇祯五年《武备要略》所载西洋炮并炮车图式,西洋炮的别称是红夷炮

孔有德吴桥兵变后,于崇祯五年正月初三攻取登州缴获大量明军火炮。其中西洋炮300门,红夷大炮20门以及各种火器盔甲数不胜数。 《崇祯长编》卷五十五 孔有德等陷登州大城,次早遂陷水城,总兵官张可大,乡绅原任开封推官张瑶俱死之。时张焘部兵降贼者诈称自敌营逃归,晨叩城求入城中,士民不可,廵抚孙元化许之,于是贼淂混入,与中军耿仲明、都司陈光福等谋内应。初夜举火,有德等遂从东门杀入,元化方在城上引刀自刎不殊,贼拥之而去,登州道宋光兰、监军道王徵暨、郡县官皆为贼掳,可大自缢于水城楼瑶骂贼遇害,妻子皆赴井死,城中旧兵六千人,援兵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红彛大砲二十馀具,西洋砲三百具,其他火器甲仗不可胜数,及城中金帛子女皆为贼有。凡辽人在城者,悉授以兵共屠登民,甚惨。贼遂部署营伍伪授官爵,铸都元帅印,推李九成居其位,有德自为之副,称耿仲明为都督。用廵抚関防檄取州县饷银以万金犒岛兵,诱令同反,旅顺营守备陈有时攘臂而起,杀周衞二将,率众七八千渡海附之,广鹿岛副将毛承禄,文龙义子之首也,亦率其众入登从贼,与有时并称总兵二人既同逆贼势益张。

《黎平府志》引用《平叛记》所载崇祯五年,孔有德兵变攻登后,莱州知府朱万年加强了城防。其中莱州城的城楼、角台、马面处各适量安置红夷炮,并用四轮炮车运载,以达到方便移动的作用。

就万历《莱州府志》所绘平面图来看,角台四个,城楼四个,马面约四十个,莱州的城防红夷炮数量大概也有二十门左右。

这里通过城垛的数量可以看出莱州城防周长写错了,实际应为九里。

“萊城周圍三里十八步,城垜共一千七百七十八箇,并大樓、角樓、馬面量安紅夷大礮一尊,用四輪車駕之,以便轉移挪動,且防退崩傷人之患。”

《平叛记》

《平叛记》 孔有德围玉崇祯五年正月攻莱州,二月十二日从登州调来缴获的红夷炮用四头牛牵引,每门重两三千斤,炮弹重七八斤到十几斤,城垛触之即碎。

在莱州被炮击身亡的山东巡抚徐从治在《围城日录》中提到,崇祯五年二月十五日,叛军在距离莱州西门不远的南北方向修建炮台,并安置红夷炮,并以此高台来炮击西门,几百发炮弹将守军躲避的城垛全部摧毁,到十八日,守军见叛军炮击甚猛烈,若坐以待毙,莱州必陷,于是从城内冲出,再次袭击了叛军的炮台,并夺获红夷炮八门,暂时遏制了孔有德炮兵攻击。

《莱州府志》山东巡抚徐从治《请兵刻期进援以保莱城疏》所载,莱府被孔有德军围困五十日后的二月二十四日,孔军又在城外东北角建立比莱州城墙还高的炮台,称在高台上安置了比之前更大的红夷炮,用十斤重铁炮弹俯射莱州城垛口,射打百发百中。 “东北对塌角巍插一台,高出城表,曰置红彝大炮,铁子每个重十斤,俯瞷城垛,遍击百发百中,一炮輒伤一垛,若入内则砖墙抱树必透四五层”

二月二十六日,叛军炮台上的火炮将东北角楼轰塌,莱州守军于是派出二百士兵堵在缺口处御敌。三月十日又在废墟处修成一道内城墙,勉强稳住了防线。

《明朝档案总汇》 14册所载崇祯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孔有德叛军占据了莱州城北的望海楼,并在楼上架设红夷炮弹轰击莱州,每发炮弹重12斤,珠连不绝。

《明清史料编癸编》第一本,崇祯五年八月十九日的第二次沙河之战,明军击败孔有德的叛军,夺回四月第一次沙河之战中遗失的红夷大炮6门,并缴获灭虏炮等无数。

根据明清史料癸编第一本 內有 「孔耿二渠各被重創」残稿 ,明军在崇祯五年九月初一至六年二月底围困并攻克登州的期间,缴获大小红夷炮并发熕炮25门,大将军、灭虏炮、鸟枪、三眼铳等火器601门。不清楚是否是全城所获,但有很大一部分军械应该是被孔有德从海上带往后金。 自去年九月初一日圍困登 (約缺六字)等日,與賊大小百戰,並砍殺李□□以及攻尅水旱二城,通共報到獲過賊舡二十一隻,燒燬賊舡十六隻,共得過大小紅夷發熕頭號大砲共二十五位,大將軍、虎蹲、滅虜、馬蹄、鳥機、百子、三眼鎗等砲共六百零一位,弓箭撒袋一百五十一張副,鐵布盔甲號衣共四百二十五件,鎗□□斧共一千一百一十桿把,火藥三簍焰硝四包鐵蒺藜 (約缺七字) 五十二個,大鐵子五十九箇,小鐵子五十斤 (約缺八字)共六十五桿,真偽印信八顆,藤牌一百□□面,通共計三萬二千六百零二位張副件把斤簍包箇桿面 。

《崇祯长编》卷之六十三所载,崇祯五年九月十一日,宣大总督張宗衡奏报以督造完成小西洋炮150门及山西以造成未转运的小西洋炮100门,共250门。

崇祯本《肇庆府志》所载:崇祯五年十月两广总督熊文灿购生铁十万斤,造红夷炮过百门 崇祯四年,督抚王业浩造班鸠铳三百五十门。崇祯五年十月,督抚熊文灿造大夷铳□百□十门、班鸠铳□百□十门,贮库待用。

《武乡县志》所载,崇祯五年十月,武乡县明军用四门红夷炮击退农民军。

明朝红夷炮图文资料集(二)崇祯朝前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