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云智家庭教育专家解答:青少年常见的八大问题,家长需重视.

2023-06-28 09:21 作者:云智家庭教育  | 我要投稿

孩子一生要经历的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现在的孩子是无比幸福的,他们享受着现代社会丰富便利的物质条件,接受着优秀文化的熏陶,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老师循循善诱的谆谆教诲,有同学之间友好互助的纯真友情。但又是这优渥的一切,促使许多孩子暴露性格弊端,在父母家人的羽翼下长大,形成了越来越脆弱的心理。在这里,云智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宋老师总结了各方面的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青少年最常见的八大问题,家长们一定要认真看完,对您在教育上会有很大帮助。

一、手机是儿童的“毒药”

在谈到手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时,有一句话这样说:你想毁掉一个孩子,只需要给他一部智能手机!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了儿童的“毒药”,为什么会这样呢?

1.影响专注力。当手机占据了孩子的生活,孩子被手机里的光彩夺目的世界所吸引,将会沉迷进去,进而对现实中的事物丧失兴趣。具体表现为社交恐惧,不愿意和身边的人接触,只喜欢通过手机与外界沟通。这种行为将会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变得不合群,不能更好的融入真实社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沉迷虚拟世界。手机的出现,为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也带来了无法预估的伤害。幼儿没有自控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得不到的满足感,会想在游戏中获得。而暴力游戏这类游戏通常包含大量的暴力场景和血腥画面,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攻击性情绪。色情游戏这类游戏通常包含大量的裸体和性行为画面,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影响。赌博游戏这类游戏通常包含赌博场景和赌博元素,容易让青少年陷入赌博成瘾的漩涡中。

3.缺乏判断力。孩子在小的时候是没有判断能力的,这个时候最容易手机上瘾。他会想方设法跟家长讨价还价:“再玩十分钟”,家长为了阻止孩子哭闹就会妥协,一次十分钟,次次十分钟,长此以往,家长失去底线,一次次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欲望越来越大,难以控制。慢慢的就会在青春期成长为叛逆张扬、不服管教的性格,随之而来的是睡眠不足,成绩下降,记忆力下降,后果非常严重。

所以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简单的扔给他一部手机,让他安静不哭闹。作为家长,应该承担起教育的重则,要慢慢引导孩子走出手机世界,回归现实生活。

二、提高孩子的自控自律能力

“自我节制”这个词汇在我们家长的头脑中并不深刻,因为很多家长自控能力也不强,所以也没有让孩子形成自律自控。自我节制涉及的面很广泛,例如:有的孩子会早恋?他明知道早恋是不正确的行为,会影响学习,还会遭到老师、家长的强烈谴责,可还是一意孤行,这是因为他没有自控能力。一个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就会顺着本能去做事,这也是孩子自控能力被破坏的已一种表现。我们家长都知道,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做事不能持之以恒。一件事做不好,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节制能力呢?

1.榜样示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们要以身作则,首先增强自己的自控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如果家长对待自己的事情都不能够坚持到底,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学会自控呢?

2.培养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家长可以借助日常生活小事进行训练,比如何时起床、何时就餐、何时到校,放学何时到家,何时写完作业等等,都设置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在这种规范的约束下,孩子就会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惰性,完成目标任务。由这些日常小事进而扩大到社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强化。

3.延迟孩子的欲望需求。家长宠爱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家长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时间长了,孩子的欲望不断膨胀。比如孩子在商场看到喜欢的玩具,提出需求时,我们家长不要第一时间答应他,而是可以适当的提出对他的要求,如完成几项作业、做几件家务,如果他完成了要求,玩具可以当做礼物奖励给他。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制止孩子不劳而获的想法,让他们知道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从生活小事中,慢慢改变不良习惯。

同样,在幼儿园,孩子因为拿不到小红花或者漂亮的贴纸而闷闷不乐时,家长可以使用引导话术:怎么会拿不到?什么地方自己做的不够?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薄弱之处,并帮助孩子共同改正。

三、零食吃多了损害孩子身体和学业

孩子都是喜欢吃零食的,但凡是要有量有度。吃适量零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但如果过量吃零食,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危害:比如影响智力发育、导致食欲下降、不利于生长发育。

1.影响智力发育很多零食为了让其味道好吃,会添加大量的食品添加剂。而这些添加剂全是化学物质,对青少年的身体非常不利,吃多了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育。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少吃零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菠菜、西蓝花、牛油果、西梅等,这些更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导致食欲下降高糖、高脂成分的零食进食以后就会使得孩子的食欲明显下降,让孩子对其他正餐、主食、蔬菜、水果、肉类、鸡蛋等富含营养素的食物的食欲明显下降,从而使得孩子营养不良。出现营养不良性的贫血症状,会明显的影响儿童的营养和生长发育。

3.不利于生长发育绝大多数的零食都含有很多碳水化合物、高热量,一般还含有比较多的脂肪,是高糖、高脂食物,这种食物比较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对生长发育也不利,可能会导致儿童过度肥胖或过度瘦小。

因此,看到这里的家长一定要明白宋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时刻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不能让小零食毁掉一个孩子。

四、良好习惯从父母做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习惯,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习惯养成的越多,能力就越强。”

巴金先生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孩子成绩的好坏,不仅与智力有关,更受到平时习惯的影响。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不注重其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孩子上了初中、高中,他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为人处事等等,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之下,相差一大截。好习惯,才是支撑一个孩子走得更远的根本。

追溯其根源,孩子的不良习惯大多是受到父母的影响。例如:班里有个孩子非常懒散,学习漫不经心,上课不集中精力总是发呆,老师叫几遍才有回应。原来,在家里,妈妈喊爸爸做家务的时候,爸爸也总是没有应答,做事懒散。还是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家长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影响到孩子。所以说,对于家长来讲,首先要把自己的坏习惯克服掉,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然后再去引导孩子,让好习惯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五、正确看待孩子的捣乱

相信有很多家长有下面这些哭笑不得的经历:你正在开视频会议,突然被孩子拔掉电源;餐厅吃饭的时候一言不合就钻桌子下面了;接到幼儿园老师的投诉电话,说你的孩子“多动症”,安静不下来;你正在和朋友商量着什么事情,孩子一直在边上捣乱,谈话多次被打断……

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为什么爱捣乱:有的孩子捣乱,是想引起家长或者其他人的注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有的孩子性格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家长以为孩子是故意捣乱,实则不然,那只是他们性格的外放表现;有的孩子是故意捣乱,这种心理的孩子,可能是因为他人对他有了某种无意识的刺激,导致他想用捣乱去报复。那么在遇到孩子爱捣乱的情况下,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宋老师来教你:

1.父母多陪伴孩子成长。比起陪伴,有人觉得挣钱更重要,因为有了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弥补缺失的教育。然而,孩子对于父母陪伴自己的渴求,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孩子的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犹如新生树苗没阳光雨露的滋润,是不会茁壮成长的。在教育上,父母各有所长,比如爸爸可以陪孩子打篮球、跑步、游泳等,妈妈可以陪孩子做手工、画画、跳舞等。总之,父母多陪伴孩子,就会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

2.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新鲜事物。我们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捣乱时,第一反应就是不分青红皂白骂他一顿。我们要知道,孩子捣乱有时候也是他们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喜欢在墙上涂画、喜欢拨弄各种按钮开关、喜欢把玩具摆来摆去等,其实这是孩子探索未知的一种表现。而打骂和制止孩子,则会扼杀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探索,根据孩子的兴趣适时适度地提供材料和实践机会。 例如,孩子很喜欢摆玩具,父母可以提供不同材质的玩具让孩子完成分类;孩子喜欢画画,他给树叶涂了紫色颜料,我们家长也不要用惯有思维告诉他树叶是绿的。让孩子发散思维,大胆尝试更多新鲜事物。

3.给孩子制定行为规则。孩子有捣乱淘气的行为时,家长首先要屏蔽所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花瓶、酒瓶、热水壶等易碎危险物品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在桌子棱角增加防撞棉,给电源插座上加装防护装置等。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什么东西可以碰和不能碰的规则,向孩子说明事情的严重后果,如果孩子不听,家长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主动尝试体验,这样才能让孩子主动意识到破坏规则的后果。

六、教育孩子“不贰过”

没有不会犯错的孩子,知错就改,并且以后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才是我们家庭教育的目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会发现孩子频繁的犯同一个错误,他就开始撒谎、找借口、找托词,想方设法撇清自己的责任,找足理由掩饰自己所犯的错误。似乎“下次不会再犯了!”只是一句可有可无的话。其实犯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进而再犯。

《荀子•劝学》中有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让孩子要学会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并且举一反三, 才是减少犯错误的关键。

圣人孔子曾在《论语》里提到“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说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把怒火发泄到别人身上。知错能改,不犯两次相同的错误。

所以说,我们家长要把握好,相同的错误不能让孩子再犯第二次、第三次……要让孩子学会犯错后反思己过,从而找到改正的办法。

七、重视阅读习惯

毕淑敏曾说: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考出好成绩,更是从阅读中体会人生。

我国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先有阅读,再有学习,其次才会有成绩。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言能力。如果孩子只学习教科书,只应付做作业,那么他对世界的了解仅限于方寸之地。通过海量阅读,涉猎百科,博览群书,孩子的智力智慧才能不断地成长,最终形成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

重视阅读的家庭才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因此,在家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很重要,家长可以为孩子置办一个小书柜,选择他所在的年龄段必须阅读的和他感兴趣的书籍。合理利用家里的其他地方,比如书桌、茶几甚至洗手间都可以放置童话、寓言、名人传记、历史、科普等各类好书。让阅读无处不在,让孩子能随时随地可以阅读。

八、家长不断学习才是家庭教育永恒动力

“家长”是什么性质的职业?它是一个不经过考核就可以上岗、永远不会因为考核不合格而下岗的职业。天下最简单就是为人父母,最难的也是为人父母,每个孩子成长环境、个性特征不同,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套用,需要家长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而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

根据宋老师的经验来说,如果家长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这个队伍中来,孩子很快就会得到改变。

例如:宋老师曾经教过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这个孩子没有主动学习意识,成绩差,而且生活态度很消极。可是后来孩子的进步很大,那么为什么一个这么糟糕、厌学的孩子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变好呢?其根本原因,离不开家长的变化。在宋老师的指导下,家长开始学习怎么跟孩子沟通,怎么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办法。家长的行为时刻左右着孩子,家长在父母课堂中学到有效的沟通方式,孩子在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后,敞开心扉,愿意自主学习,变成一个好学生好孩子。

由此可见,家长学习的重要性。家长若不学习,就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于是就错过了很多随时随地教育孩子的机会。所以说,家长也多学习一些科学教育法,孩子改变起来才快。


  常听人说,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的缩影,也是父母的镜子,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了解一个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观察父母的教育能力和用心程度。云智家庭教育,帮助亿万家庭科学教育下一代,用科学知识和爱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云智家庭教育专家解答:青少年常见的八大问题,家长需重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