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学子三下乡:对话鹤山狮艺,一观狮头扎制与狮艺传承
7月13日,湛江科技学院“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鹤山市沙坪镇开展调研,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冯胜强师傅的鹤山狮狮头扎制,走访冯庚长狮艺英豪龙狮武术馆,了解鹤山狮狮艺的传承。
狮头扎制:凝心静气,方能成巧。
“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冯胜强师傅的带领下来到了他扎制狮头的“基地”。墙上泛黄的老照片将狮头扎制的历史缓缓道来。柜子上放置着制成的狮头,墙壁上挂着狮头的配件,地上放置着的是狮头的半成品,走进了狮头扎制的“小世界”。

如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一个威武霸气的狮头,是从细细的竹篾扎制而成的。鹤山狮艺,除了舞狮表演出神入化,它和精湛狮头制作工艺是相辅相成的。正如冯胜强师傅说到,“舞狮是动态的,而扎狮需要安静,在很安静的条件下进行的,扎狮的流程比较复杂,要心很定的人才能坐得下来。”

在调研过程中,冯胜强师傅展示了他狮头扎制的技术。从冯师傅坐下那一刻起,空气似乎凝固。这一刻,“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刻的感受到了狮头扎制技艺上的岁月沉淀,时光在此刻仿佛静止。在冯师傅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狮头扎制的技艺,更是一代又一代狮头扎制传承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

狮艺传承:创新发展,方能长久。
在观摩完狮头扎制的技艺后,“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了冯庚长狮艺英豪龙狮武术馆调研鹤山狮艺,由馆长冯应毅来给我们介绍鹤山狮艺。
冯应毅馆长为我们介绍道,“鹤山狮艺以狮型猫步为主,有着扎实的武功步法、高难度的采青和独特的狮头造型,还有神态逼真、千姿百态的情节表演。同时鹤山狮的鼓点采用独创的“七星鼓法”,是一种具娱乐性、观赏性、表演性的醒狮文化形态。”随后冯应毅馆长与他的学徒一起展示了“七星鼓法”,待鼓声停止,众人在一阵沉默中惊醒,可见“七星鼓法”的震慑力之强。

在冯庚长狮艺英豪龙狮武术馆正中央,放着“刘备”、“关羽”、“张飞”的以古代人物形象为原型的狮头,冯应毅馆长讲到“原来我们是只有“刘备”狮的,为了与时俱进,我们也是要吸收新文化,融合起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我们的鹤山狮艺。”

在调研过程中,“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了解到,冯应毅馆长在关于鹤山狮艺的传承上花费了许多的心思,从狮头的创新配色到狮艺步伐鼓点的变动,都在不断地更新改进。在节奏分明的鼓点,惟妙惟肖的表演,鹤山狮艺展现出的不仅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更是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不管是鹤山狮狮头的扎制还是鹤山市狮艺的传承,都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中国文化从来是包容的,如同海纳百川一样,在新时代的进程中不断优化着,不断进步着,也印证了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这一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