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始于极限》有感
最近读了上野老师的书,感触很深。我一直以来的矛盾,复杂的自我意识逐渐在女性学入门的过程中条分缕析出来。 最让我触动的是恐弱症这一点。为了寻求更多的社会认可和自我认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脆弱。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会有脆弱的时候,这没什么值得羞愧的,承认自己的脆弱和寻求帮助反而是一种内心强大的体现。真的很感激愿意提供帮助还不会趾高气昂有优越感让你觉得你是笨蛋的人,这几个月的实习相处过程中也切实地发现,自尊感更高的人不会考虑甚至不会感受到这层优越感和请教问题的难为情。在这个问题上女生总是敏感得多。 这里我就是想提到之前志成哥推荐读的《生物进化论》里面写到的,人在走向死亡或者是面对自我毁灭的时候,占比例最重的一个因素是,成为家人的负累。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实习了半年之后觉得想要先进入工作岗位更加适合我,这会让我不用再预支母亲的信任给她开空头支票(因为时常连我自己都会怀疑,再读那么多年的书是否真的会有用,这个疑虑是来自对大学教育系统和制度的失望,最终寻觅到好工作的根本全看自己,不过应该会在有一定积蓄之后仔细评估自己留学或者提高学历的必要性),而是在经济上切实减轻她的负担甚至反哺。而最最让我意外的是我和妈妈的母女关系,在我独自租房逐渐茁壮的过程中,她逐渐接受我是另一个女人这样的身份平等地和我交谈,对我的工作生活恋爱保持着恰当的距离,提供一些有效的或者过时的建议。看到上野老师提到的,智慧而强势的母亲,会由于自我意识的过剩,给自己的女儿造成很大伤害的时候。我真的泪目。由于我的家庭环境特殊(单亲妈妈总是焦虑且擅长转嫁她的焦虑),我一度非常憎恶母亲那种有条件的爱。我甚至苦苦哀求过让她不要再爱我了。 也让我找到了对性,恋爱婚姻更深刻的定义和理解。但是我对婚姻的理解有所不同,她虽然只是一纸婚书,对于爱这种脆弱易碎的事物本质上来说,是毫无约束力的,但我总是愿意去实践和把这视为一种美好愿景(也可能是某些鄙夷婚姻的人眼中愚蠢的愿景吧)。 诚然,我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婚姻生活及其不幸的母亲会催促我步入婚姻,确实,我也觉得结婚这件事情很费解,从我妈妈的角度看来就是保障以后我在婚恋市场上的价值降低之后的权益的契约,害怕我被抛弃。但是在我看来,我必须告诉我的伴侣且让他相信如果他对我不好或者是不疼爱我我一定会离开。同时我过高的气节和所谓独立女性的自我意识仿佛让我变得更脆弱了,仿佛我默许,什么时候他不爱了他随时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不是这样的,只是事实是我对爱情的期待和理解还是过于美好,我希望他因为爱我留在我身边,其他的任何理由我都不愿意接受。因为我给出的态度和爱也是同等优质的,我爱你所以允许你介入我的生活,也反馈你的情绪。 我自知和我恋人的这段亲密关系质量很高,应该是我为人二十年最为成功的一段亲密关系了(另外还有一个学医的十年老友)。过往劣质的感受我总不愿意记得和提起(包括家人朋友之间),虽然我对象时常饶有兴致地打听。我还是保有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期待的,虽然这样的愿景目前来说还是比较脆弱并随时可能会被我推翻的,我想如果有一天我步入婚姻,可能也只把那张凭证看作是一个抽象化的美好愿景。目前来说,我们对婚姻这件事情还没有过多打算,除了双方父母有所讨论和期待。
我不是也不愿成为娇妻,把性魅力当成是自我认可的主要来源。于是我可以直面内心地知道我对于我对象的崇拜是发自内心的。我每天都需要反复确认我们之间相互的爱意情况是否发生变化,他总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向我证明(至少目前是这样),当然我也会自我审视对他的爱意是否有所增减。他非常绅士,在任何方面。(笑)。但我又永远做好它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心理准备,修复摊开矛盾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问题处理模式,而且这个过程不断地为我们之间的沟通积累经验让我们能更好地面对下一次的矛盾。所以,“不惧怕分开才能更好地相爱”这句话一直是我的恋爱圣经,我对象也认同,这样就更加好解释我们对于婚姻这种制度的“费解”。或许我们更认可更向往的,是一种接近事实婚姻的真实婚姻。 -文章写自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