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未来的新晋王者:新M1领衔的未来作战系统概述和后续发展分析
10月10号,盛大的全领域式国际军备展:白鹰陆军协会年会开幕.9号,通用动力地面系统在3个月前公布的本次年会之新车预告:M1X坦克(以下简称新M1)和(新)斯特瑞克X相继露真容进行超级预告.
新M1身着金属蓝灰色外衣,黑色波浪形侧甲/防沙石胶片和几何艺术的重武装炮塔尽显机械电子X线条之美.未来科技之强填满视网膜!下面我将结合最初预告和现在的分析来介绍新M1和新斯特瑞克.


6月预告里的新M1/斯特瑞克如被夜幕笼罩的德古拉,狰狞的车灯盯着不知所措的猎物.却是悄无声息地开始狩猎.漆黑的身影仍透露出很多先进硬件技术.
新M1的可选载人式无人炮塔应用了低截面设计,首看仿佛是小巧的CATTB(使用140毫米炮的原型M1坦克,小时叫它M1A3)炮塔.正面已使用类菱形造型,优化前向扇面防护.并且有空间和对应操纵装置给车组在特殊情况下进行人工运作.车体和炮塔正面都得到显著加强,防护力更强.
炮塔四周边缘转角和顶部有硬拦截系统安装位置,炮塔后段顶部两侧会安装铁拳拦截弹发射器强调在复杂环境作战时的后半球防护.炮塔正面边缘内嵌固定角度发射器,混合拦截/干扰弹种配置.顶部中央安装RS6遥控炮塔,装一门30毫米M914机炮.有效打击从地面轻装到低空的各种次威胁目标,和轻量全威力120毫米M360坦克炮(未来作战系统FCS的技术,最先用在格里芬120空降坦克上)组成新颖的主副炮火力配置.未来140毫米炮和双流装弹技术都会应用.

坦克态势感知系统,倒L形3车组驾驶舱人机功效好.为360度穿透式观察视野的VR全向视野驾驶舱,由自身光电转塔、分布式光电雷达、自带/己方无人机和格里芬无人侦察车车或友邻单位提供更加详细的目标、敌方动态后加以自由缩放画面跟踪监视攻击;第2观察手段是两个带装甲保护的光电转塔取代炮手观瞄镜和所有固定角度潜望镜;AI担任的全能第4车组,辅助车组和控制监测坦克各系统运行及状态.主动承担索敌、目标划分、信息交互等任务,让车组能将注意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其它方面,新M1和新斯特瑞克都使用柴电联合动力.都有很强的续航力和静默性,红外等各种不可见光信号、光学/声音隐形性能都很强.
将态势感知、AI计算机控制和火力防护机动静默性有机融合的新M1,作为FCS最重要的一环落地.代表未来的思路和技术架构将引领北约陆战体系抬升更高的水平.
M1坦克群的强大之处就是可持续发展,新M1作为新车会欠缺兼容性,不能完全将它的软硬件用在普通车的改进上.量产型M1A2D先行版先更换动力系统,满配版会比新M1更好.届时M1A2D完全能压制现有和未来的一切坦克.
新斯特瑞克虽然不是我预料的引擎中置加强正面防护,但正面也是有显著加强的.简洁的外表、有力的线条,它呈现出不逊于新M1的美和强.是继拳击手后第二型重型装甲车.
同时具备网络攻击能力的车载电子战系统将普通的装甲运兵车进化为多用途装甲车.模块化和平台搭载性能会更强.
新斯特瑞克反映白鹰没有放弃轮式战车群,原先现有斯特瑞克装甲车会被履带式格里芬战车取代之计划已更为新斯特瑞克和格里芬双雄并立的架构,同时和新M1坦克具备高度的软硬件共通性.

综上所述,白鹰地面主战装备的发展规划得很好.现在M1A2升级软硬件能保持一定的优势、M2步战车车族化当过渡装备、逐渐完善新轮履战车新斯特瑞克和格里芬还有自行火炮M109A8,到成熟90%以上就公开列装.优先坦克和快速反应部署战车发展,次级步战车族和自行火炮慢慢被取代.
生根发芽的未来作战系统已结果播种,以往的遐想在一夜之间全面登场.未来战争就是电子战争,先进方能像玩游戏一样爆鲨落后方.
我们远远地制造鲨戮,却看不见鲨戮本身.这是F4U战机飞行员对快速俯冲投弹的战术的描述,白鹰的未来作战系统已将这句话呈现得更加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