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用左图右书攻克地图类试题

2021-05-18 08:31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大家是否在平时做选择题遇到过一类题:看着密密麻麻的历史地图,再碰上劣质的印刷,感觉内心着实很崩溃!!!

小编历时一个月,搜集材料给各位整理一套应对历史地图题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跟紧小编的步伐开始学习吧!

历史地图是指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有史以来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种类很多,在高中历史教材和试题中常见的主要有行政区划(疆域)图、军事类型图、经济类型图和文化类型图几种。

解图方法

识读历史地图主要遵循“三定” “二结合”的步骤

“三定”:

(一)定出历史地图反映的时空

(二)定出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

(三)定出历史地图上与题目有关的信息

“二结合”:

(一)图文结合,把地图所给的文字信息和历史地图结合起来分析,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有时文字信息比地图信息更重要

(二)题图结合,利用题目去筛选图片中的关键信息

使用“三定”“二结合”法,有利于我们准确获取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实、观察并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等相关信息。


历史地图类型及功能

历史地图主观题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分布图、交通路线图等。可以细分为以下类型:

涉及领域:

按功能分

1、政治类地图

形势图,疆域图,殖民扩张、领土扩张图

2、经济类地图

农工商及城市分布图,航运路线图

3、军事类地图

战争形势图,进攻路线图

4、外交类地图

对外交往的路线(陆路、海路)

如何精准备考

“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为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

1.左图右史——挖掘地图信息构建历史阶段特征。教材中的历史地图,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从而了解历史阶段特征。

2.心中有图——历史史实的描述需要定位时空,史实的发展变化需要放置在其时空的发展变化。例如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从北方向南方逐步推进。

3.精选地图——进行高三地图专题复习

(1)疆域地图:复习重点应该把握疆域四至(东西南北)、相邻国家或者政权、都城、中央和地方行政区划、境内重大的活动地点等。

(2)战争、战役地图:主要描述战争战役态势、进攻防守路线、空间发展变化等信息。此类地图关注交战双方、战役特征、重要战役的空间位置。

(3)路线类地图:历史活动的动态变化地图,我们应根据不同主题把握其侧重点。如交通路线图重在关注陆路、水路交通线的起止点、涉及的主要城市和国家等。

(4)分布图:主要呈现的是有关经济方面情况的地图,如水利建设工程、农作物栽培分布、手工业的著名城市、铁路修筑线路、著名的商业城市等。

(5)城市平面图:大多是古代史上一些著名城市的建筑布局图。此类地图,要弄清城市布局的主要组成部分,掌握城市的特色和历史地位。


小结

今天的地图类试题分享到此结束了,不知各位对三定二结合这种解题方法是否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用框架来回想一下今天的所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康康吧!

下面是2020年山东卷高考题,让我们一起用今天的方法来解决一下吧!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16)(12分)

图5、图6、图7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分别提取图5、图6、图7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解题步骤:

步骤一  看问题:审清题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解答。

【解读题干】

(1)“分别提取三幅图片的人口分布信息”→图片隐含的信息很多,究竟需要提取哪些信息?提取的必须是最主要的信息:首先,应该根据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例及疆域变化等,判断三幅图片分别对应的是哪个时期。其次,提取图片关于人口密度分布最主要的信息,如哪个地区人口密度最大。

(2)“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这句话有些指向不明,没有把具体要求说清楚。其实命题人是想要求考生用三幅图对应的历史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解释提取的信息,具体说就是:先提取图片人口分布重要信息;运用图片对应历史时期的史实来说明解释人口密度分布信息。

(3)作答数量:本题作答须包括以下三个内容:①三幅地图对应的历史时期;②三幅图的人口分布信息;③对三个时期人口密度分布信息进行说明解释。赋分12分,每幅图包含的三点作答内容给4分。

步骤二  读材料:

【解读材料】

图5包含的信息:黄河中下游人口密度最大;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人口密度大;长江以南地区人口密度小;图例中有州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机制,州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东汉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这一地区人口密度也最大→据此可判定图5对应的是东汉永和五年的人口密度图。

图6包含的信息:长江下游地区的江浙人口密度最大;图例中有省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出现是在元朝,明清沿用;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这一地区人口密度也比较大→结合题干文字信息可知,图6对应的是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人口密度图。

(3)图7包含的信息:长江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根据图5对应的东汉时期,图7对应的明朝时期→可推知图7对应的是唐朝,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的华北地区,同时魏晋时期北方民众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人口密度也会比较大→图7对应的是唐朝天宝元年的人口密度图。

步骤三  写答案: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

【整理答案】图5:对应的时期是东汉永和五年。信息: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大;华北平原人口密度总体比较大大;长江以南地区人口密度小。说明:东汉时期,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机制,州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东汉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这一地区人口密度也最大。

图6:对应的时期为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信息: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大。说明: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出现是在元朝,明清沿用;明朝经济重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武时期,政治中心在南京,长江下游的的江浙地区人口密度大。

图7:对应的时期是唐朝天宝元年。信息:长江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说明:唐朝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的华北地区;魏晋时期北方民众大量南迁,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人口密度也比较大。

【参考答案】图5: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5为东汉(永和五年)。图6: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6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图7: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7为唐代(天宝元年)。

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坚持,各位!!!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用左图右书攻克地图类试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