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 (十二)
1
“缺失”(贫困,贫乏,“被剥夺”)的含义
(一)一个事物应该有的属性却没有(天生就没有或者后天失去的),比如说一株植物“缺失”了眼睛。
(二)一个事物没有本身或同属(科属)应该具有的性质。比如一个人瞎了和一只鼹鼠瞎了就不一样。虽然都是看不见,从鼹鼠的角度看,是因为动物都能看见,它却看不见,而从盲人的角度来看,则是他本身应该能看见,但是他却瞎了。
(三)一个事物在应该有的时间内没有应该有的性质。比如瞎眼是一个“缺失”,可是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全瞎眼的,只是说在这个时间他应该能看见,但是他却看不见,所以才说他失明了。相类似的,有因为介体致盲的,有因为机能致盲的,有因为对象致盲的,有因为环境致盲的,对于这些情况,只有他原本能看见但是却看不见的时候,才可以称为“失”明。
(四)暴力夺取别的事物称为“剥夺”(缺失)。
在实际当中,有多少个词语可以加上“不”(或“无”)字,“缺失”就应该有多少种。
比如说一个事物“不等”就等于是说这个事物没有了相等性,但是相等性是应该有的;再比如说“无脚”,就是因为事物没有脚或者脚发育得不完全。
“缺失”可以用于属性不全的,虽然有,但是并不好的事物,比如“无核”;也可以用在虽然有这个属性,但是这个属性并不顺适,比如说一个事物缺少可切性,可以说它切不动,也可以说是很难切。
“缺失”还可以用在没有这个事物的事物身上,比如我们说盲人,应该是失明看不见的人,而不是没有眼睛的人。
这样来说,每个人并不是非“善”即“恶”,要么是“有意义的”,要么是“无意义的”,也可以有中间的状态,不极端。
2
“有”或“持有”的含义
(一)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者愿望来处理一个事物。这样,疾病就要有个身体来依附,暴君要有个城池作为前提,人要有衣服穿。
(二)能够接受一个事物并且能够一直保存下去,就可以称为“有”,比如雕像是青铜形状的反应,身体有疾病的反应。
(三)食物能够装下并保存一段时间的,比如我们说瓶子里面有水,城池里面有人,船上有水手,全体里面有部分,都是这样的。
(四)阻止另一个事物按照另一事物自己的想法活动的也称为“持有”,比如柱子有屋顶的重量,诗人中的亚特拉斯“持”(有)上天所说的,要不然天就塌了,有些自然哲学家也是这样说的。
把“持有”的含义推广开来,那么所有把事物结合到一起,也不会因为各自的想法导致分散的也可以说是“持有”那个所结合到一起的事物。
“存在于某个事物中”的含义与“持有”的含义是很相像的。
3
“所从来”的含义(来自于某事)
(一)某些事物是其来源,比如物质就是其来源。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最高科属的,一类是属于最低科属的。所有可熔化的事物都是来源于水,这就是第一类的例子,雕像是青铜打造的,就是第二类的例子。
(二)第一动因是其来源,比如为何要打架?因为吵架了,那么吵架就是打架的来源。
(三)物和形的综合体是其来源,比如部分来源于整体,诗句来源于“伊里埃”,石头来源于房子(所有这些例子,整体都是物和形的结合体,因为终极就是形,能达到终极的事物才是完全的)。
(四)来源于部分的通式。比如从“两脚”动物中出来了人,从音注中产生了音节,这些和青铜铸造了雕像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因为综合实体是来源于可感觉事物的,而通式则来源于通式材料。有的事物来源于别的事物,就是这个样子。
(五)还有一些事物,可以从其中的一部分产生出另一些事物,比如父母是小孩儿的来源,大地是植物的来源,只不过都是从母体的一部分而来的。
(六)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在一个事物以后的这些也被称为“所从来”。比如白天之后是黑夜,晴天才会有风暴,因为有了一个事物接着才会有另一个事物。关于这类情况,有的就是上面所说的两种情况,有的就是时间先后而已,比如“从”春分开始开船,意思就是在春分之后就开船。
4
“部分”(分开)的含义
(一)①.可以区分开的一量元,比如三里面含有二,从一量元里面取出的作为量的那个部分,这个部分就叫作一量元的一个“部分”。
②.这些被称为“部分”也只是在第一意义上而言的,所以,二为三的一个“部分”,必须把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才可以这么说,否则就不能这么说。
(二)把事物在形式上做出区分,而这些区分出来的就是整体的一“部分”,因此科属(种族)的一“部分”就是品种(宗姓)。
(三)一个整体可以分成几个要素,但是许多要素要合一而成为整体,那这个整体就必须要包含通式。比如对于铜球或者铜形成的立方体来说,它们通式的形成,都需要靠这些物质,铜,圆弧还有正方体,这些要素就可以被称为这些整体的一个部分。
(四)要在定义中把一个事物说明完整,也是需要很多要素的,而这些要素也可以称为事物的一部分。因此,品种的一个部分就是科属,但是在另一个含义中,品种却是科属的一部分。
5
“全”(全体,整体,全部,完整)的含义
(一)一个天然的整体,所有应该有的部分都不缺少,很完整。
(二)在一个整体中包含了所有必须包含在内的事物。在这个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可以是一,也可以不是一,但最后都成为了一个整一。
①.把类作为“全”,在同一个种类中的各个事物,都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合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也是可以的,也是真实的,比如人、马、神,本身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生物,所以也就可以用生物这个普遍名词来作为它们的统称。
②.由不同的部分来合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虽然是延续的,但是有外限,在“部分”中有的事物是潜在而没有实现的(当然已经实现的事物来做整体中的一部分肯定是可以的)。
这些事物中,那些天生就是“全”的,与那些人造出来“全”的相比,更为高级一些,这个情况,我们在上面解释“一”的时候已经说到了,“全体性”其实就是“统一性”的另一个称呼而已。
而且,在所有的量元里面,也分为开始,中间,最后,在各个段落中都一样的量元,被称为“共”。在各个段落中有不一样的地方的量元被称为“全”,两种情况兼有的既称为“共”又称为“全”。
这些事物的本性不会随着所在部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有变化也只是形状变了而已,比如蜡或者涂料。因为它们会出现上面所说的两种情况,所以它们既是“共”又是“全”,水和所有的液体还有数都是用“共”来计的,没有人会说“全水”或者“全数”(除非是想把“全”字的含义推广开来),事物聚集到一起成为整一的情况被称为“共”;分开之后作为个体集中到一起的情况被称为“总”。
“这些单位全部的数量”就是“共计”。
6
“剪裁”(残缺的,破坏的,切断)的含义和使用
无论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说具有量性的事物在“剪裁”,因为这个词是用在可以被区分的事物上的,而且这个事物还必须是一个“全”(整体)。
还有一点,就算是被拿掉一个,我们也不说是“剪裁”(因为减去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总是不相等的)。平时所说的“数”就不说“剪裁”,所有被“剪裁”后剩下的部分中必须要有怎是(要素),就像一个杯子,被“剪裁”了,还是个杯子,但是数就大不一样了。
而且,就算一个整体中包含着不同的部分,那也不能说这些部分都可以被“剪裁”,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数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相同的,也可以说是不同的(比如三,可以说是由三个一组成的,也可以说是由一个一和一个二组成的)。
凡是事物中的部分之间没有位置关系的,都不能被“剪裁”,比如水。
凡是可以被“剪裁”的,那么整体中所包含的要素肯定要有位置关系,而且必须是可延续的,不同的音节组成了一段乐谱,音节都是有固定位置的,那么这段乐谱就不能被“剪裁”。
此外,要“剪裁”一个事物,也不是说里面所包含的事物都可以减掉,除去的部分不能包含决定的因素,还要考虑其他部分的位置关系,比如一个杯子,弄了一个窟窿,这就不叫“剪裁”,只有把手或者其他突出的部分被除去,才说是“剪裁”。
一个人被“剪裁”(截肢)不是说他的内脏器官被除去,而是他的手或者脚被除掉,而且除掉的这部分不会再生。因此,脱发就不算是“剪裁”。
7
“科属”(种族)的用法(科>属>种)
(一)事物的繁衍生息,类型一样并且可以延续,比如说“族类长存”的意思就是“生命维持”连续不断。
(二)这个词还可以用在生物的祖先身上。因此从“种族”的角度来看,希伦的子孙就叫作希腊人,伊雄的后代就叫作伊雄人。这个词大部分用在父系身上,就是生殖过程的男方身上,很少时候会用在母系身上,当然也有用母系的名字当作族姓的,比如说我们是“妣拉”的后代。
(三)科属的含义之一就是把平面当作所有平面图形的总类型。立体就是所有立体图形的总类型。虽然每个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都不一样,但是类型上是一样的,都有了同样的总类型,这就是不同图形中相同的一点。
(四)有关事物是什么的定义,有基本要素包含在其中,那么这些基本要素就是“属”,“属”的内容的差别就是品种的差别。
这样看来,“属”就可以用在:
(一)同类事物的繁衍生息。
(二)在同类事物的变动中作为开始的事物。
(三)所有因为灵异有别,质地不一样而产生的底层称为物质,所以我们也把“属”当作物质。
那些称为“于属有别”的事物,有这么几类:
(一)与本身紧密相关的底层不一样,一个事物的底层不能解释为另一个事物的底层,且两个底层不能解释为同一个事物,比如通式和物质就是这样。
(二)归属于实是的事物,但是这些事物处于实是的不同领域之中。事物成为事物,其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怎是,有的是因为素质,还有的是因为以前说过的其他的范畴中的含义。这些事物不能相互解释,也不能相互替换,也不能解释为同一个事物(所以在范围上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于属有别”)。
8
“假”(错误,虚假)的含义和使用
(一)把某样东西当作一个事物,就是假的,因为这些东西不能拼接在一起,或者根本就没有拼接在一起。
比如“正方形的对角线能够用它的边来计算”或“你是坐着的”。前面的一句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假的,而后面一句就不一定,如果后面一句也是假的,那么这两句话就应该都是不存在的。
有的事物虽然是存在的,但是所展现出来的形态却是不存在的,或是很像是存在的,但其实是不存在的。比如一个梦或者一张草稿图,这些虽然也是事物,但是它们没有实体,无法探寻,都是虚拟的存在,那么我们也把它们称为假的。所以无论是实际不存在,还是所表现的事物不存在,都是假的。
(二)一个假的记载(一句假话)是因为记载的是并不存在的事物。事物既然是假的,那么关于它的记载也肯定是假的。
凡是你写下来的,并不是你想表达的,这就是假记载。比如,一个“三角形”,你却写成了圆形,这就是假的。
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事物都有一个陈述,即其本质的描述,
但是从另一个意义来说,一个事物可以有很多的记载,因为事物加上了各种属性也还是事物本身,本体没变。比如“苏格拉底”和“文明的苏格拉底”就是一个人(一个假的记载,除了有别的说明这种情况外,就不是任何事物的记载了)。
因此安提西尼称,“只有通过适当的陈述才能描述事物时,即一个谓语对一个主语”,这样说的话,他想得太单纯了。按照他的意思,世界上将不会有矛盾出现,也不会再有错误。
但是我们来描述每个事物,不光是依据事物本身,还依靠另一些事物。那么有的时候就会全成了假话,有的时候就成了真的。比如八可以依靠二的定义,当作二的倍数来加以解释。这些事物被称为假的,就是这样来的。
(三)一个假人(说谎的人)就是指有的人,他喜欢而且去做假的记载,就是为了作假而去做,没有其他的理由。
他擅长利用这样的假的记载让人们有一些假的看法,就像一些假的事物让人有假的想法一样。因此《希庇亚斯》里面有文字说是同一个人“既是假的又是真的”,这就是假的,是骗人的。文章中写道,如果谁对别人说谎,骗别人(也就是说有知识,聪慧而且能骗别人的人),这个人就是假人。
那么延伸一下来看,自己愿意去作恶的人就比非自愿的人要好,因为自愿去学习走路的人总要比被强迫学习的人要学得好。这是使用归纳法得出的一个错误的结果。
9
“偶然属性”(偶性)的含义
(一)可以判定某些事物是依附于某些事物,但是这些依附的事物并不是被依附的事物所必需的,也不经常出现。
比如有个人去挖土是为了种树,但是却挖到了金子,那么挖到金子对于这个人来说就是一个属性(偶然),因为挖到金子和种树没什么关系,种树也不是为了挖金子,而且种树的人也不是常常挖到金子。
一个文明人,他或许是白的,但并不是必要的,也并不常常出现,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属性。
所有的属性都是要依附于一个主题的,但是这种关系出现的情况不一样,与时间,地点,主题都有关系,有些只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依附于这个主题,成为这个主题的属性,但并不是这个主题,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都出现后才会成为属性。
因此,一个属性的出现都是偶然的,并没有明确的原因。如果有人是因为遭遇风暴或者海盗而进入了爱琴海,这并不是他计划好的路线,那么这次的航行就是个“偶然”。这个偶然就是遇到了,并不是这个人事先计划好的,而是由于别的原因,风暴是他来到这里的缘由,地点是爱琴海,但是这个地点并非是他想去的地方。
(二)凡是来源于事物但不是事物的怎是的,都叫作属性。
所有的三角形内角之和都是等于两个直角相加的值,这个就是依附于三角形的一个属性。这类的属性是永远存在的。
还有一类属性并不是永久存在的。这些我们会在别的地方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