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滴滴丨滴滴与小鹏汽车合作
前不久我们就说过一句话,现在造车你可以没有技术,但是你得有互联网的营销手段,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理想汽车了。
当然,今天我们不说理想。而是在8月28日早间,滴滴出行与小鹏汽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一般车企之间的合作,就像是华为、宁德时代、长安打造的阿维塔,最起码是有人负责造车,有人负责供电池,有人负责技术支持。
各司其职,完全没有问题。而小鹏和滴滴合作打造的全新品牌将是15万元左右的A级智能电动车,代号为“MONA”。这款车型将以全新品牌的形象进入市场,计划于2024年开始量产。
这一合作,合着就是供给网约车平台的车呗,就是看埃安的网约车市场一个月都能卖5万多台,这好家伙,不得赶紧入局分蛋糕。
根据滴滴和小鹏的官方声明,双方依旧是各司其职,小鹏主要负责量产研发和部分销售,而滴滴则将提供生态支持、销售和运营方面的协助。这意味着滴滴正在聚焦其核心出行服务业务,成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同时利用其核心优势来支持小鹏汽车的销售。
15万元价格区间这不仅是冲击网约车市场,这还是要抢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啊。
别家的合作都是创高端品牌,小鹏和滴滴直接向下延伸,绝对不是贬低的意思,而是只要车好,一切都没问题。
目前,滴滴和小鹏汽车已经达成了一个连续两年下限为10万台,上限为18万台的年销量对赌协议。如果能够实现这一协议,意味着“MONA”车型上市后每月至少需要销售近万台,这对于新兴电动车制造商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当然了,如今小米汽车即将入局,创维汽车甚至销量还挺好,这些还都不是专业做车的互联网公司都已经进入了。
滴滴入局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毕竟现在谁都想造车。
但是造车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以及大量的人才积累,搞不好就像恒大汽车一样,直接一命呜呼。
目前,滴滴还需要大规模投入资本来支持业务。根据公告显示,达芬奇项目在过去两年亏损了34亿元人民币,而且在今年已经裁员两次,团队规模从1700多人减少到不足1000人。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滴滴造车业务亏损7.63亿,占比滴滴年亏损额的1.5%;到了2022年滴滴造车亏损额已经高达26.38亿元,同比扩大245%。众所周知,造车是烧钱的无底洞,而滴滴主营业务一直都在亏损,根本无法将造车这个烧钱游戏继续玩下去。
将公司转型为重资产公司是滴滴不得不迈出的一步,但并不是滴滴愿意去迈的一步。通过将业务交给小鹏汽车,滴滴只需提供支持,无需自行投入巨额资本和精力进行研发和生产。
当然,更重要的是与滴滴合作的车企,也会更受网约车司机、或者经济型家用车消费者的青睐。甚至有业内人士预计,MONA给新能源市场带来的震撼,不亚于当年日系车带来的“极致性价比”。
这些虽然都是后话,但是现在在到来之前,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