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美苏混血的怪胎——南斯拉夫A式中型坦克

2021-05-05 11:16 作者:无涯之夜  | 我要投稿

1949年,南斯拉夫决定基于苏制T-34-85设计一款国产坦克,由于苏联方面拒绝提供技术支援,因此工程师只得通过逆向工程来测绘图纸。因为南斯拉夫在政治上疏远苏联,与西方阵营对立不严重,在引进西方技术上较为轻松。

在火力配置上,A式中坦安装了一门90mm的M36型加农炮,配备炮口制退器,可发射风帽穿甲弹、高爆榴弹和破甲弹。

(主炮最大俯仰角为-10°~+17°)

辅助武器为一挺7.62mm的并列机枪,车体前部则安装了一挺7.62mm的航向机枪。

虽然样车并未安装车顶机枪,但图纸明确说明了量产型号会在车顶安装一挺12.7mm的M2HB型重机枪。

在装甲防护上,A式中坦基于T-34-85的车体设计,将前装甲厚度增至50mm,保留大倾角设计,车身侧后装甲厚度均为45mm。

该车的炮塔则完全变了样,炮塔后部的弹仓容量增大,类似肿瘤头。炮塔正面厚度增至100mm,侧面最大厚度可达85mm,后部厚60mm。

(由于装甲增厚,该车重量增至34.7吨)

在动力系统上,A式中坦采用了一台型号未知的自制V12水冷柴油机(510匹马力),搭配机械式变速箱和液压助力装置,平地极速可达50km/h,越野性能一般。

(由于南斯拉夫在坦克发动机领域有着严重不足,因此在实际设计中不得不借鉴民用拖拉机发动机,并采用大量民用零部件,导致可靠性急剧下降)

在电子设备上,A式中坦的火控十分简陋,仅安装了炮手红外夜视仪,其余则继承了T-34-85同款部件。该车并未配备主炮双向稳定器,不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

A式中坦一共制造出9台试验样车,但实地测试证明该车是十分失败,传动不可靠、视野狭窄等问题很严重,因此不久便终止了该项计划。

美苏混血的怪胎——南斯拉夫A式中型坦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