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所见之光,多彩的视觉奇迹


几年前,世界曾因一条裙子陷入“混乱”。
那段时间,人们分成不同意见的两派,直到连衣裙的款式被查出公布,也很少有人真正说服另一方。
今天要说的便是与此有关的事情。

对色彩的认知:
眼见的真为实么?
色彩,是识别物体的根本之一,也是日常中已司空见惯、却尤不可缺的组成元素。
我们知道色彩是基于自己的视觉感受、由物体反射吸收了不同波长可见光而形成的。
但正如开篇的连衣裙,对颜色的认知常因人而异,外界种种影响也会让同一人产生前后不同的判断。
光是言语并不能很好的说明,请大家先来给自己的眼睛做个挑战吧~

怎么样,是否觉得很有趣?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幻象”,是由于我们眼睛的工作原理所导致的。
在某方面,这与屏幕的显色原理相同。

原理解释:


光的魔术:
天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所有颜色的共舞
如果突然提到蓝色,你首先会联想什么?
天空,大海,又或是远远望去的群山?
但前两者本身并没有色彩,后者离近时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
是的,你或许早已在学校中便听过了相关科普,这正是光所呈现的魔术。


大自然的绚烂:
生命是如此精彩
花朵、水果,或者其他动植物的绚烂装扮,常令我们感叹自然界的多样缤纷。
现在,我们已了解光的魔术,但这场色彩秀上与它配合默契的助手们,我们则刚要讲起。

如刘老师所说,除了色素色彩(pigment color)外,自然界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显色技巧,它被称呼为物理色(physical colour),不过更多时候被叫作结构色或光学色( structural colour)。
从其称呼我们便能一窥原理。而对应生物中,孔雀与蓝闪蝶则很有代表性。

人类身上也有一些结构色的痕迹。
就比如我们印象里外国友人那代表性的“碧眼”,便是由此产生的。


当然,在大多数时候,色素色和构造色并不是二选一的进化单选题。
人们已知几种将两类方式混合使用的生物,其变化程度常让我们惊叹。

说到色彩多变的生物,最广为人知的当属“蜥如其名”的变色龙了。
不过,虽然很神奇,但它们其实并不真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多变,来看看相关科普吧~


人类的奇怪“颜料”:
在艺术与研究中展现的那抹神秘鲜亮
既然提到了蓝眼的科普,便再来谈谈与人有关的色彩吧。
我们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制备了颜料,又在化学探索的实验里发现了奇妙亮彩。
当然,在发现与摸索的过程中,危险似乎总会如影随形。
是的,这些色彩有时是带了些危险性的。初现时的它们迷魅世人,现今却可能又让我们避之不及。但这已是题外话,与我们对它们所带色彩的欣赏无关。
虽然与身体的关联并不大,但无疑,它们是我们演进历史以及探索精神绘卷上的浓墨重彩。



尾声:
有时是青色草坪,蔚蓝大海,有时是一颗红色浆果,又或只是一杯橙色果汁。
还记得幼时糖纸在阳光下所散开的七彩光晕,也记得初夏课堂发呆时,窗外白色的云卷云舒……
那些在自然界代表着危险的警示色,只要心情放松,我们人类总能轻易将自己沉浸于中。
说到底,我们是为何常被色彩感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