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pedia搬运)第三代雷神锤动力突击装甲Mark VII型

该雷神锤动力突击装甲/Mark VII是第四次也是最近的一次关于第一代雷神锤动力突击装甲(即Gen1)系列的迭代升级。由于此装甲的成本问题导致其被第二代雷神锤装甲(即Gen2)系列所取代。 第一代 Mark VII 于2553年1 月 27 日被配发给至少一名幸存的斯巴达II期超级战士内奥米-010(Naomi-010)。然而,ONI(海军情报局)的材料集团(Material Group)并没有放弃Mark VII。随着作为其一部分设计而创建的米斯利亚军械库(Misriah Armory)的项目“基石”(Keystone,在《光环4》多人模式的自定义中可以查看),材料集团最终在大约2559 年成功生产了一整套的装甲,将其作为第三代雷神锤装甲生产线的一部分。
本条目翻译自Halopedia并由个人润色,鉴于本人英语水平有限,而且也是第一次搞翻译这个工作,所以可能存在翻译不到位或者生草机翻的情况,敬请各位读者谅解。

雷神锤动力突击护甲/Mark VII
制造商:材料集团(Material Group)
类型:雷神锤动力突击装甲
用途:作为未来雷神锤装甲迭代的原型组件测试平台
特点:全身能量护盾塑造、纳米科技组件

Mark VII护甲的发展史
假设性模型阶段(大约在2535年)
雷神锤第七次迭代的理论设计元素是由凯瑟琳·哈尔西博士于2535 年在她的个人日记中提出的,在最终产品中这些功能有多少实现了尚不清楚。Mark VII 似乎是当时雷神锤项目的最终计划阶段。它将拥有一个整合了等离子体和聚变技术的动力系统、具备一定的跃迁空间反插入能力、主动 AI 传输协议和一定程度上的全身能量护盾塑造技术。
“跃迁空间反插入能力”意味斯巴达战士将能够进入跃迁空间并从跃迁空间中跳出(也就是实现了类似先行者势力的普罗米修斯士兵的单兵跃迁能力,也有说法是可以从正在跃迁中的飞船上跳出),类似于远程隐形轨道空降仓一样。哈尔西将“能量护盾的塑性能力”描述为可以将能量护盾“部分重叠,或者塑造成翼型等形状”的能力。顺带一提,这与先行者塑造硬光的做法非常相似。
由于意外的技术突破,其中一些升级比计划更早实施,并且可能在 Mark VII 的生产版本中体现出来。例如,Mark VI 具有集成的大气层空降功能,这使得斯巴战士可以从太空自由落体,而无需类似SOEIV(ODST用的空降仓)之类的大气再入飞行器;然而,这需要一个减速伞或者降落伞,而这些功能将可以直接集成进入Mark VII型护甲中。
(不过这个单兵跃迁技术还是看看就好,真要实现起来还是很有难度,且不说能量的消耗问题,就说跃迁后的定位问题就很值得探讨了,所以开发的时候毙掉这个想法还是正确的。)
GEN1
Mark VII是通过其他供应商而不是ONI下属的材料集团,也正是材料集团生产了以往的雷神锤装甲机型。Mark VII型比以前的装甲更轻巧,并拥有了一些以往的雷神锤装甲没有的几个功能。最值得注意的是,护甲包含纳米技术维修组件,这使得盔甲能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例如当用户处于低温睡眠状态时)自主修复和升级。Mark VII 还具有对能量护盾进行塑形的功能。内奥米-010的Mark VII装甲类似于Mark V [B]型装甲, 这可能是由于这位斯巴达战士对护甲外观的选择。Mark VII型还能够回收尿液,这是通过对插入导管的斯巴达战士进行精确校准来完成的。(但愿这个插入导管是百科上的编辑者搞错了,我实在是没法想象装着导尿管怎么上蹿下跳地战斗,这是一个会让观众看着文字都会产生幻痛的操作。)

GEN2
Mark VII 测试平台在雷神锤装甲开发系谱的第二代主体上进行了一些迭代,但事实证明,大规模生产成本效益低,故从未进行大规模生产。考虑到更通用的第二代主体的开发,该主体能够为目前正在服役的不同世代的斯巴达战士进行更经济的优化,第一代雷神装甲主要针对斯巴达二期战士进行了优化。然而,许多为 Mark VII 计划开发的技术则被纳入第二代雷神锤装甲系统,领航员(Navigator)变体接收了一些此计划中的技术,用于在铁砧空间站上进行测试。最为接近Mark VII 的第二代装甲型号是抽杀者(Decimator)变体,尽管它在斯巴达特种部队群体之外几乎不为人知。


GEN3
到了2558年 10 月,Mark VII 被用作第三代雷神锤动力装甲的试验平台,但制造商是否会采用UEG(地球联合政府)的标准和成本核算仍不确定。最终,Mark VII和抽杀者计划以及材料集团内的类似项目的努力将相结合,从而产生了第三代Mark VII 变体。这种盔甲的设计是由材料集团的“基石”开发计划中的哈尔西博士所选择的。这件套装旨在为最新的斯巴达战士配备最先进的作战技术。这件盔甲由金牛座火力小组成员斯巴达战士格里芬在07特区(即Zeta环带)的UNSC-放逐者战争期间穿着。但是很可惜的是,格里芬最后被艾瑟拉姆手下的圣赫利战士翟貉俘虏并遭受了严刑拷打,其装备的Mark.VII型护甲也被剥除并随意放置。所幸士官长(约翰-117)在攻打塔楼时发现了这套护甲,并将其中的威胁传感器组件成功回收并借助此工具战胜了翟貉。不幸的是,虽然成功将格里芬从重力牢房中救出,但他仍因伤势过重牺牲了。





规格
尽管第三代雷神锤动力突击装甲确实代表了目前活跃中的斯巴达斯巴达战士的雷神锤装甲平台的代际飞跃,但由于不可靠性或成本因素,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Mark VII 测试的一些技术仍处于原型阶段,例如基于先行者科技的集成衍生而出的纳米机械元件和全身能量护盾塑形技术。
大多数第三代Mark VII 装甲由钛合金制成。它的头盔在面甲的两侧都有大型且高端的进气口。结合强大的过滤系统,这些使得斯巴达战士能够在外星世界的敌对空气和拥挤的城市环境中安全地执行任务。斯巴达战士可以选择在面甲下方加装两个辅助通风口,以提高透气性。
Mark VII 胸甲兼容多种附件和增强功能,可根据特定任务情况进行定制。同样,技术服也可以轻松定制。为了连接肩部和二头肌装甲,Mark VII盔甲包括一个直接连接到技术服的固定肩甲。与先前迭代的雷神锤装甲一样,Mark VII的前臂支持安装诸如TACPAD(就是类似卡特手臂上的类似个人电脑一样的技术板)之类的附件。
Mark VII 盔甲,以及任何一套第三代雷神锤动力装甲一起使用的手套,利用增强的纳米突起状单元提供强大的握持力和表面摩擦力,这是对于经常接触极其光滑的外星合金时的理想选择。手套还在可以危险环境中提供保护,同时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以允许最大的可动性,特别是对于扣扳机的手指。
与几乎所有其他雷神锤装甲的迭代一样,重叠的大腿装甲板包括可吸附手枪大小枪械的磁力吸附武器支架。Mark VII雷神锤装甲上的护胫由两个单独的装甲板(前部和后部)组成,它们使用高强度带扣连接。Mark VII 的脚部装甲位于一个合身的“短靴”之上,该“短靴”采用与技术服类似的复合聚合物材料制成。靴子的底面采用高度专业化的胎面花纹,可在各种环境中提供最佳抓地力,旨在为发起冲刺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必要时,可以使用磁力固定以提供额外的稳定性,也就是几乎每一代雷神锤装甲都具有的在失重环境下站稳的能力。
概念设计框架融合了第二代雷神锤装甲系列的经验,同时还使用了第一代雷神锤装甲系列提供的性能和更高级别的保护。第三代的重量是第二代的两倍,为 400 公斤。换句话来说,就是343为了更贴近Bungie时代厚重的盔甲外观,摒弃了光环5时期类似紧身衣风格的盔甲风格,并专门写了设定说明盔甲的防御力上升且变重了。

该装甲具有生存模式,可以令使用者在太空真空环境下中至少存活六个月。在E-216为了唤醒处于生存模式下休眠的约翰-117而使用了鹈鹕号全部剩余电量进行一次能量脉冲后,雷神锤装甲的核聚变反应堆几乎在一瞬间将E-216的鹈鹕号的电池充满,使得鹈鹕号内部灯光与系统恢复了正常工作。

约翰-117的护甲在手掌中包含全息投影发射器,使他能够在他的手上显示“武器”的化身,这是他在与科塔娜一起工作时在他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护甲中从未见过的功能。也就是说以前士官长想要叫出科塔娜需要通过拔插芯片才能使用,现在只要摊开手掌就能叫出武器来工作。

啊,不好意思放错了,不是这个

装甲组件
·能量护盾:围绕盔甲并保护使用者免受伤害的保护屏障。
·紧凑型聚变反应堆:聚变反应堆是雷神锤装甲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为装甲上的所有设备提供动力——反应堆内置于护甲中,几乎可以让使用者无限地运动下去。
·磁性武器支架:雷神锤装甲的特点是拥有非常小而强大的磁铁,放置在装甲的腿部、腰部和背部,用于固定任何具有磁性的设备或任何武器。也就是祖传磁铁背,不过腰部已经被推进器把位置给霸占了,所以你不能挂载第三把武器。
·雷神之锤 GEN3 BIOS:该固件继承了之前第二代雷神锤装甲的雷神锤 GEN2 BIOS。
GEN3 BIOS 是固件,旨在成为雷神锤盔甲在激活时运行的第一个代码。BIOS 的初始功能是识别、测试和初始化系统设备,例如平视显示器、能量盾系统和其他硬件。
BIOS 在启动时处理雷神锤的大部分软件功能。对 BIOS 的更新允许支持和运行更新的硬件。与 GEN2 BIOS 不同,GEN3 BIOS 仅在装甲启动时可见。
在《光环:无限》的“发现希望”的预告片中,可以看到约翰-117 的 装甲BIOS为如下代码:GEN3: ARMOR BIOS // MJOLNIR // VER_12.22.19 / ID_117

·VISR:VISR 的核心技术最初是为雷神锤动力突击装甲开发的,尽管第一个 VISR 系统可以追溯到 21 世纪初,但从那时起,复杂性逐渐膨胀,便简化为简单的 HUD 管理。VISR 由斯巴达三期的猎头者进行了现场测试。与为斯巴达战士开发的视觉界面系统不同,ODST专用VISR 不需要神经界面。随着第二代雷神锤装甲的推出,VISR 4.0 套件现在被斯巴达四期战士使用.。这个版本比 ODST 使用的更类似于雷神锤动力装甲HUD的前代版本,并且新的BIOS固件允许使用Z-5080 普罗米修斯视觉模块对套件进行修改。截至2558 年,最高版本号为 4.09,尽管斯巴达战士分支的专精项目操作员可以使用几种定制类型。

·力量倍增电路:力量倍增电路是斯巴达战士使用的雷神锤动力突击装甲系统的组件。这些电路遍布整个装甲,增强了用户施加的力量。他们使徒手肉搏战比较容易,尤其是对战星盟的物种,如圣赫利人和鬼面兽。但也会使盔甲难以适应,如果没有正确进行使用,轻微的动作可能会转化为潜在的有害动作。出于这个原因,只有斯巴达战士能使用雷神锤装甲,因为他们强化的身体能够承受增加的力量和运动速度;在未增强的人体中,已经发生过由于骨折的疼痛引起痉挛从而导致进一步骨折或死亡的事件。也就是受试者想转手腕,结果手臂转了360°,引起的疼痛让电路更加反应剧烈,受试者就像饼干一样粉碎性骨折。在这种增强电路下,耸肩被认为是困难的,需要一定程度的注意力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你们能明白为什么《光环:无限》的结尾士官长面对E-216的拥抱只能微微抬手了吧?
·运动跟踪器:显示系统半径内友方和敌方单位的运动。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的小地图左下角有一个数字,这个就是运动跟踪器的显示半径了。其中多人模式是18米,战役模式是59米。
·压力密封:压力密封是雷神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系统在水下或太空中保持密封。士官长的挚友萨姆-034就是因为盔甲的压力密封损坏了只能留下来引爆核弹,这也是让士官长一辈子耿耿于怀的心事,以至于自己装甲的某个密码也是用的他的名字。
·静水凝胶:内层紧身衣的最上层是凝胶填充层,可调节装甲内部的温度并改变其密度以适应穿着者的体型。装甲内的温度由静压层下方的吸湿布套装控制。如果穿戴者受到高重力或高速冲击,流体静力凝胶层也可以被加压到各种水平,以潜在地挽救穿戴者的生命。第三代中的 斯巴达战士可以在此系统的帮助下在高达38G的过载中不至于产生黑视效应。
·推进器包:该组件位于装甲的后部,能够在短距离内推动穿戴者并在低重力环境中进行机动。与早期的第二代装甲类似,使用者需要额外的外部装备推进器模块才能在更高重力环境中执行更高级的运动。也就是说开场的时候士官长在葛布拉孔号战舰的残骸里滑行的时候很有可能使用了推进器来调整运动方向,而后面士官长在西奥多·索雷尔的身上回收到的推进器就是上文所说的额外的推进器模块,可以让他在地面滑行一段距离。
·SPDR反入侵措施:通常放置在 UNSC AI 中,第三代雷神锤装甲是第一代包含它们的雷神锤装甲。这还包括一个武器收容装置,可能用于存储已创建的 AI以供以后分析。这个装置估计是自从科塔娜的AI叛乱以后用于牵制AI从而留的一个心眼。虽然被武器一会就破解掉了。

·全息发射器:该装置能够在手掌上显示 AI 的全息化身。

附件
装甲系统旨在支持各种附件和设备,从而提高战斗力水平。其中一些是从星盟技术逆向工程的。很多的附件都是用在多人模式下捡来使用的有限次道具。
主动伪装(Active camouflage):主动伪装(Active camouflage),通常缩写为主动迷彩(Active camo)是一种技术伪装形式,旨在通过快速适应其周围环境来隐藏物体以防止视觉检测。UNSC和星盟使用各种形式的活性伪装技术,尽管该术语最早被使用在到星盟开发的伪装设备。
从技术上讲,主动伪装并不是完全隐形,尽管它非常相似。相反,该术语涵盖了广泛的技术,这些技术允许佩戴者或物体通过模仿周围的环境来融入其地形。有多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UNSC使用光反应面板在其半渗透动力装甲(SPI护甲)和隐形巡洋舰上达成光学迷彩,从而适应对象的背景,以隐秘移动。同时,星盟主动伪装实际上会在被伪装的物体周围弯曲光线,这项任务仅仅属于星盟的二级技术水平.。该技术可用于人类装甲系统,例如雷神锤装甲,但 UNSC 仅开发了粗略的等价物。也就是在多人里面的能量道具了,同时在战役模式中士官长的推进器模块升级到最高级可以在喷射结束后隐身4秒,也算是很实用的技能了。
抓钩(Grappleshot):抓钩是Magnes计划的产品,该计划始于2549 年。抓钩装置发射一个抓钩,可以连接到一个表面并将其使用者拉向它,从而可以使用它快速移动到某个位置或敌人脸上;它也可以用来取回远处的物品,例如聚变线圈或重力锤。战役模式下可以说是真正的核心道具,升级到后期的抓钩冲击是非常强大的技能,几乎可以用这招屈死大部分的敌人。多人模式下配合能量剑或者重力锤一起使用更是好用。


在2559年10月,弗雷德-104在沃尔夫行动中用他的抓钩勒死了一个鬼面兽。
在2560年5月的07特区冲突期间,约翰-117使用他的第三代雷神锤动力突击装甲上的抓钩进行战斗(指Zeta环带蜘蛛侠)。

超能护盾(Overshield):超能护盾技术的开发是为了增强星盟的圣赫利战士的个人护盾系统。捡起来以后要花费一定时间安装,然后在1分钟之内会产生一个会持续消耗的额外的护盾条,在旁人看来你是发着白光的。这层护盾可以抗不少的伤害,但是当敌人在你的背后近战攻击时,你会立刻被打破护盾。
冲击波装置(Repulsor):冲击波装置是一块与第三代雷神锤动力装甲兼容的装置。使用后后,本装置会在其使用者面前发出反重力以弹开物体并偏转射弹。

这个装置在多人模式中算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的档次,它可以用来把对手推下悬崖,或者在对手一发火箭弹打过来的时候弹回去炸死他,甚至可以在跳跃的时候转向,或者把车推动创死对手,乃至于打破盾的敌人时一下子冲到墙上把他撞死,其实还是非常有意思的道具。
威胁传感器(Threat sensor):威胁传感器是一块与第三代雷神锤装甲兼容的设备。部署后,威胁传感器会在其周围区域发出周期性脉冲,并在使用者的HUD上突出显示敌人。


在战役模式中,士官长在斯巴达战士哈德森·格里芬的盔甲上回收了这个装置,并用此装置看穿了众多精英的隐身。它可以被安置在任何物体上,甚至是你的队友身上来当会移动的探测仪。有了这个道具,你可以看到墙壁后面的敌人,从而提前做好准备,但是相应地,敌人也可以将其击毁来避免被发现。
移动式护墙(Drop wall):移动式护墙是一个安装在臀部的组件。部署时,移动式护墙会投射出一个巨大的能量护盾,在战斗中保护其使用者免受敌人的火力攻击,同时仍允许使用者射穿它。但是每个小格都有一定的耐久度,打坏了就可以通过小格子打到你。

战役中我们可以在弗丹娜·马科维奇的附近回收到这个道具,通过升级可以让护盾的面积和耐久上升,甚至可以隔墙射击时打出带电的子弹。这个道具可以在你顶不住要逃命的时候打开一个喘口气,然后继续战斗。但是多人模式下就没有那么多的功能了,就是一个护盾。
推进器(Booster):前文已经介绍了,此处不再赘述。
Mark.VII型的各种变体(仅介绍头盔,内容太多了,后续再更新)
阿努比斯(Anubis):阿努比斯型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其结构框架和核心电子设备是在桑赫利组装锻造炉内“生长”的,不过最终组装和集成还是通过传统的技术。

飞航者(Aviator):飞航者头盔专为增强操控性的航空飞行员使用而设计。它的许多特殊功能之一是为了与下一代神经交错无缝操作的高带宽机器互连。

卡瓦利诺(Cavallino):卡瓦利诺型扩展了艾默生公司在雷神锤装甲上的产品生产线,专为满足火力小组队长、新兵斯巴达和战斗观察员的需求而定制。

谜题(亦称恩尼格玛)(Enigma):谜题型原本是供陆军坦克乘员使用的,但斯巴达战士却占用了大部分头盔,因为其最先进的车辆网络链接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火瀑(Firefall):作为级联据点技术生产的其他 ODST 装甲开发项目的激进分支,火瀑型是旨在消除在斯巴达战士轨道空降中对空投吊舱的需求。也就是说下一个世代的斯巴达战士可以直接从外太空跳到地面了,真就人均ODST啊?或者说ODST都去当斯巴达了?

ISR(情报监视侦察):ISR 是一系列 Naphtali 头盔设计中的最新款,这些设计是按照 ONI 的战术信号情报收集单位制定的规格制造的。

Mark.V Zeta:分配到 ONI 异种材料开发小组 07 号设施的斯巴达战士发现,他们升级后的 MARK V 混合了高威胁响应和监视互连,非常适合该环带的特殊操作环境。

Mark VII:最新的 MARK VII 迭代由哈尔西博士本人创建,刷新了雷神之锤的技术架构,在神经接口、护盾发射器、聚变能量和装甲配方方面取得了突破。

暴风雨(Stromfall):只有与 Wyrd IV 光学套件搭配使用时,才能完全释放暴风雨型的火力定向系统的潜力。软件、传感器和斯巴达战士的结合重新定义了超致命性。
换句话来说,这个就是最新世代的永恒之枪型头盔,AI解包出来的配件就有类似永恒之枪的头盔配件。

士兵(Soldier):士兵头盔的最新版本采用了材料集团战斗催化剂固件的新版本。火力小组的同步功能仍未完成,但哈尔西博士的兴趣可能会加速其开发。

开拓先锋(Trailblazer):开拓先锋建立在雷神锤 [R]的众多成功基础上,率先将最新的前向观测和侦察 VISR 系统集成到一个对斯巴达战士友好的软件包中。

星辰(Zvezda):星辰面板包含一个可编程相控阵天线网格,尽管利用其全部功能已被证明对软件开发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

快速(Cellox):目前没有任何资料,但是猜测和莎拉·帕尔默的侦察型护甲很相似。

本次翻译到此结束,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一个赞,我们下次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