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战神”白起,秦昭王为何要杀他?
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国上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的军事将领,他善于用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生为秦国攻下七十多座城池,为秦国的东进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这样一位与国有大功的名将,秦昭襄王为何非要杀他呢?

首先是长平之战埋下了祸根,在这场战役中,秦国出兵攻打上党,之后又继续攻打赵国。赵国派出大将廉颇镇守,与秦军周旋数月,秦国便使用离间计,让赵王听信了廉颇懦弱怯战的流言,决定换掉廉颇,让赵括代替。但赵括上任后,秦王立马派白起上阵,赵军被打的走投无路,选择投降,但白起为了防止暴乱,将40万人全部坑杀!这一举动让赵国震惊,这等残暴的手段也让山东六国胆寒和厌恶。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秦昭襄王携大胜之威继续进攻赵国,可秦昭襄王却接受宰相范雎的建议,接受韩、赵割地求和,白起眼见秦国错失灭赵良机,心中不满,与范雎多有间隙。范雎是秦昭襄王的心腹大臣,十分受秦昭襄王的信任,但长平之战后,范雎感觉受到了威胁,对白起已经无法容忍,暗地里一直给白起下绊子,时不时秦昭襄王面前诋毁白起,这也为白起被杀埋下了伏笔。
之后秦昭襄王又决定兴兵攻赵,想让白起带兵攻打邯郸,但白起一再拒绝出征,劝谏秦昭襄王说此战不可打,战则必败。但秦昭襄王却固执己见,非要出兵,结果接连失利,本来秦昭襄王就因打了败仗而恼怒不已,宰相范雎又进谗言说,战败都怪白起三番四次违抗王命,如果白起领兵出战,也不至于如此。

因为这种种缘由,白起最好被赶出了被赶出咸阳,随后又被赐死于杜邮。白起身为将士,却抗旨不尊,还被小人背地里诋毁,让他提前结束了生命,当然秦国也损失了一员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