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答案】2023年江苏A卷
2023年江苏省考申论A卷答案
(一)“给定资料1~4”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智慧赋能现代社会治理,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用一段话对此进行归纳概括。(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准确。篇幅不超过250字。
【指点】1、题目要求中的一段话、做法及成效,是典型的江苏特色题目,集中精力找有效的做法和效果即可。2、小帽子可写可不写,写的话要求不高,传统文化要素+现实成效的方式来构造,提升考官观感。3、材料1、材料4分别有两个例子,本着疑者从有原则,可以按例子分别分成两个要点来写。但由于字数有限,选择区分度更高的材料4中2个例子进行分点,材料1都作为传统文化典故提升基层治理效果的内容。
【中指答案】
1.善用典故推动基层治理。六尺巷故事传递谦让平等,变争议地为绿地,和为贵调解室减少纠纷,改善民风。2.河长制改善环境。一把手领导(党政负责人)管护河湖,根据国情全面推行,守住责任,多措并举改善水质,展现制度生命力。3.生态理念保护动物。成立指挥部监测预警、群众自发配合,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展现(考验)保护动物能力素养。4.耕读文化提升文明习惯。制度引领,对接群众需求,全民参与阅读,(助力书香城市建设),延续耕读内涵,践行文明路径。5.团结奉献文化自觉抗击疫情。全国一盘棋、无私奉献保障物资,履行国际义务提供援助,应对公共危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语录,请结合“给定资料5”中的事例,谈谈你对这句话当代内涵的理解和认识。(20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透彻,见解深刻。篇幅250字左右。
【指点】1、要掌握言语观点题一般答题套路,解释翻译言语+归纳评价现象观点+提出自己理解认识。2、三个例子的特点很鲜明,分别归纳,找准关键词。可以按照材料顺序归纳,也可参照以下答案根据心理需求层次顺序排列。3、250字左右的要求,字数宽裕,尽量写满(300字)。
【中指答案】
这句儒家文化语录是指孝敬父母长辈天经地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要出远门需有明确方向。在文化多元时代也影响人的行为:1.择业时考虑陪伴父母身侧。如周先生在择业时考虑父母生活安排,返乡就近工作,既能陪伴父母尽孝,也能全心投入工作为国为家乡尽忠,让自己心安无愧。2.尽力满足家人内心需求。如小万辞职回家帮助爷爷实现愿望,陪伴老人快乐度过余生,以影像记录感人瞬间,让更多人理解并感动。3.为国尽忠成就最大的孝。如黄旭华面对国家需要,放弃学医远离家人,走上造船道路,终身投入国防事业,无惧误解坚守岗位,肩扛责任,虽未在父母身边,但最终让母亲理解其忠孝。我认为当代年轻人应坚定为国尽忠的理想信念,兼顾好尽忠与尽孝,合理规划事业生活,过好人生,让长辈安心。
(三)假如你是“给定资料6”中Y市文明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为即将举办的“微视频大赛”拟写一则微视频作品征集启事。(20分)
要求:符合给定资料情境,可行性强,要素齐全,条理清楚。篇幅350字左右。
【指点】1、材料信息量较为全面,尽量充分使用。2、对此类应用类公文的常见要素有一定了解。特别提醒必须掌握工作(活动)方案、倡议书这种母题框架。3、建议写活动奖励,体现可操作性,体现“大赛”的比赛属性。4、非规范性公文,题目自由度高,可用xxx征集启事,也可自创题目。
【中指答案】
“清风徐来,廉洁花开”——Y市“清风廉韵”微视频大赛邀你来参加!
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用新时代新方式讲好新时代廉洁“故事”,传递正能量,促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市文明办、妇联、教育局联合举办本次活动。
一、活动主题:清风廉韵
二、征集对象及时间:面向全体市民征集视频短片,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
三、作品要求:1、通过手机、DV等视频终端摄录,内容清晰,时长30s—10分钟;2、内容应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和艺术性;3、可通过纪录短片、动画动漫等多种形式呈现(参考作品《棋局人生 勿忘初心》)。4.聚焦古今廉洁故事,讲述自身感受,保持“短快精”,符合信息社会特点,展现创意,有教育意义。
四、活动奖励:根据网友投票、专家评选,给予奖品及证书
五、报送方式:发送至投稿邮箱(联系方式及邮箱附后)
(六、注意事项:作品不得出现抄袭、侵权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参赛作品默认可由主办方用于公益宣传。)
(四)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 8”中考察殷墟时所作“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指示精神的理解,围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时代征程上绽放青春”这一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篇幅1000字左右。
【指点】
1、分析主题立意:题干可以看出是点典型江苏作文风格:结合xx理解,围绕xx主题。前者给了入题角度,后者给了文章的主题。可得出这篇文章需要从学习理解吸收文化内涵为出发点,落脚到青年人的作为,文化、青年这两个重点要平衡好、不能偏废,且文化→青年的主线要明确。
另外需要知道文章主题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属于价值观范畴的文章。文章主题中的“时代征程”特指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所以按照价值观类文章的常用思考方向理想、本领、担当等方面所谓思考基础,结合材料的重点和“文化”的出发点,对其进行改造完善。
2、分析第1个分论点:材料1-4结合第1题可知,主要写了传统文化用到现代社会治理的方法上,按照大作文的视角,可以转化为:青年人要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到做好当下工作的方法能力。与价值观类文章的常用分论点“本领”直接对应上,可以作为一个分论点!
3、分析第2个分论点:材料5结合第2题可知,主要写传统文化影响着青年人的价值观念、思想认知,按照大作文的视角,可以转化为:青年人要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到修身立业、忠孝两全的价值认知。与价值观类文章的常用分论点“理想”有对应关系,但又没完全上升到理想信念的层面,可以考虑作为一个分论点的可能性。
材料6结合第3题可知,廉文化教育干部不走歪路,清白做人,按照大作文的视角,可以转化为:青年人要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到清正廉洁的思想作风。与价值观类文章的常用分论点“理想”“担当”有对应关系,但有效内容又不够多,可以考虑作为一个分论点的可能性。
以上两个偏弱的分论点可能性,关系较为密切,如果结合到一起,写成青年人应在传统文化中学到的道德品质(这里要提醒一下,理想、本领、担当是价值观类文章,特别是政绩观类文章最常用、最基础的分论点。如果不突出政绩观、不突出党员干部身份,那道德品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论点。可参考20210423中指看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就可以全面使用材料5、6,又能支撑起一个完整分论点。
4、分析第3个分论点及收尾段核心内容:材料7、8属于大脑材料、核心材料和关键材料(《怎样快速准确写出符合题意大作文》有相关解释),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深刻理解、重点使用。开头段点题、结尾段升华都要使用到。另外,从内容来看,还出现了之前材料没有出现的观点和逻辑,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分论点!
材料7主要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触动年轻人心弦(文化→青年),对文化的创造改造是之前材料没有提出来过的;材料8主要为年轻人学习理解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征程上凝聚强大精神动力(青年→文化→新征程精神力量),上升到新征程上的精神动力的高度,也是前文材料没有的高度,且直接与主题呼应。所以这两段内容非常重要,总结一下这两段内容谈了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及去往何方:文化⇋青年→新征程精神力量。
【中指答案】
让青春之花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绚丽绽放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建设的生力军。如何关心、引导、培养好青年人,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直全党极为重要的战略性工作。他曾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基础、国家发展的深层力量,也为青年人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养分。作为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青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古为今用中砥砺前行,就一定可以让青春之花在时代征程上绚丽绽放。
古今交融,在文化土壤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历久弥新,传递出根植于国人内心最基础、最深层次的力量。青年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间,应以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在千年文明中荡涤心灵,深刻学习理解、大力弘扬继承忠孝、仁让、廉洁等传统美德,树立“为国利民”的至善追求,练就“和为贵”的广阔胸怀,开拓“天人合一”的辩证思想、涵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走好属于青年人的人生路。
古为今用,在文化土壤中汲取实干担当本领。凝聚青年力量,发挥青年才干,国家才有未来,民族才有希望。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与力量为青年人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从解决基层矛盾的传统典故,到彰显制度生命力的河长制,再到天下为公共同抗疫的文化自觉,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制度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各个领域绽放出旺盛的生命活力,也是古为今用的生动实践。青年人要从传统文化中出发,体会文化精髓,传承文化自觉,践行实干担当,将敢为人先、积极作为的精神凝练于行动,将古今智慧、文明素养熔铸成本领能力,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勇当先锋。
继古开今,在文化土壤中凝练民族复兴伟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文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新时代新方式讲好时代新故事,让文化触动广大青年人的心灵、激发青年人的兴趣,是文化发展新的使命任务。应当以技术为支撑,科技赋能,以形式为载体,创新内容,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短视频、微电影、纪录片、剧本杀等新的文化形态;同时,引导青年人主动接触、参与创作,赋予文化时代特征、生活感触,让文化新起来,让传统活起来,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这其中传统文化发挥着引领方向、凝聚共识的关键作用。当代青年在文化传承中树立理想,在古为今用中奋勇前行,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实现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就一定能够在新征程上跑出最好成绩,贡献出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