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十九章 “东风”快船谋杀案(1)

2023-09-06 22:30 作者:Darth_Rynn  | 我要投稿

至高历904年2月2日,正午。 大概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条“三角洲”II型突击登陆舰,现直属于埃塞克里特帝国勇者团麾下的绝对精锐部队“暴风突击队”的“东风”号,正以近两倍音速巡航在数千米的云海之上。 战舰的光学隐身系统正常运作着,将超过50米长的黑色船壳完全隐匿在了半空中;机翼下挂载的四门全自动100mm等离子炮也处在最佳状态,一旦隐身解除便能随时开火将被打中的倒霉蛋子撕得片甲不留—— 来无影去无踪的机动性配合上完全不讲道理的凶残火力正是这条战舰始终能确保对魔王军压倒性优势的两大杀手锏;而正因如此“东风”号才能在此前一个半月内携突击队员们以创纪录的推进速度给了迎面之敌一点小小的闪击战震撼。 不过话虽这么讲,一场战争的形势依旧绝非是几个人或是一支小队能够轻易左右的,横亘在帝国军面前的施里芬防线也确确实实地证明了这次迅猛的突击基本该告一段落了: 诚然,凭借如入无人之境般的机动力,暴风突击队当然可以从空中越过这条绵延百公里的古老要塞群而继续向前推进,但其他的帝国军可就没这本事了。前面可是魔族领地的更深处,就算突击队还能像之前那样一路摧城拔寨,可如果没有后续部队来跟进巩固占领区的话,哪怕推进速度再快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从理论上讲,如果想要继续进攻扩大战果,正面凿穿施里芬防线来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似乎成了台面上唯一的选项。 可要打的话究竟该怎么打? 围困?行不通。先不说这片要塞群里面储存的给养怕是能撑上好几年,帝国军自己其实都快揭不开锅了。暴风突击队相对优良的伙食供应可是康斯坦丁勋爵和布莱克本皇太子勒紧裤腰带省出来的,真打长期围攻的话谁更急还说不定呢! 那正面突破速战速决?好像更不合适。确实,此前一个半月里突击队一路高歌猛进接连拿下了六座城池,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根本没打过像样的攻坚战。对于城市类目标而言,“东风”号通常只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武力展示”就足以让守军吓得开城投降,碰上头铁坚持抵抗的玩一招空中渗透精确斩首也基本能药到病除——可施里芬防线完全就是另一码子事了。层层叠叠的坑道、要塞、暗堡、永备工事和里面不知道藏了多少的魔王军可不会那么轻易放下武器,在不知道内部结构和兵力部署的情况下“东风”号的轰炸也打不出什么太好效果——到头来终究要靠地面部队真刀真枪地硬碰硬才能根治这个心头大患。 但暴风突击队人数太少,规模太小,打这种规模的战斗完全就是自讨没趣。仅凭36个人加上三个勇者就贸然冲进两眼一抹黑的要塞群里头,怕是打到弹尽粮绝都没法把里头的魔族清剿干净——对面的敌人比身上的子弹都多,这要怎么打? 因此,说到底正面战场还是要指望其他帝国军来解决问题—— 可问题就在于就目前情况他们完全指望不上啊! 就算不考虑绞肉机一般的巷战,单纯把步兵弟兄们送到要塞前面都是件令人相当头疼的麻烦事。魔族士兵普遍拥有比普通帝国军强得多的远程火力,除开“焰雷”一类需要多人共同施放的大规模轰炸类魔法以外,此前攻城战中遭遇的巨型魔弩也是一大阻碍。虽然以现代人的标准来看,这庞大笨重到哪怕想要挪个地方都只能拆碎了再装起来的定点防御武器实在称不上高效,但对于攻坚手段没比抛石机好多少的帝国军人而言,这些被安置在拥有良好射界的坚固要塞内,威力少说也有105毫米榴弹炮级别的玩意可算得上是大杀器了——再看看航拍图里防线上那犬牙差互的棱堡和密密麻麻的射击孔,要靠传统手段突破这条防线的话,帝国军恐怕怎么说都得花上好几年,没准还要再加上几十万人的伤亡才有可能勉强达成目标了。 带不动。哎,真的带不动。 于是根据形势需求,勇者团做起了两手准备:先是委托卡莫夫·拉斯普廷和纳迪莎·格蕾二人根据此前提出的“伴随机动火力支援”的概念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超重型装甲突击炮并打算加强给帝国步兵团以期尽快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和攻坚能力,而后便是“东风”号和暴风突击队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持续不断地巡视施里芬防线上空,凭借无与伦比的速度、火力和态势感知能力搜猎任何不在堡垒内的增援部队,在装甲部队成型前的几个月内彻底断绝魔王军向前线增兵以巩固防线的可能性。 因此,虽然进攻的步伐暂时被迫放缓,但考虑到三位勇者的聪明才智以及创世女神奥米茄那庞大的数据库,这一切由于生产力不足和技术困境造成的问题都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逐一攻克,再塑闪击战的辉煌也可以说是指日可待了——而相应地,这对魔王军来说自然是个坏到不能再坏的消息。也难怪“东风”号的第一次的狩猎目标就是一条重量级大鱼:正亲自前往前线,推测大概率是要监督防御部署的普洛斯帝国超级高层,拉普雷希特·张伯伦亲王。 此刻,战舰的舰载雷达已经将亲王的座驾,风帆快船“海鹰”号死死咬住,黑色的舰身尖啸着划破长空扑向毫无防备的目标,再过几分钟就能进入目视距离了。

另一头,正向南疾驶的“海鹰”号上,这条船的主人,张伯伦亲王,正站在自己的房间内眺望着舷窗外的云海。 “咚咚咚,”身后响起了敲门声。 “请进。” “吱呀”一声,客房的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个船员打扮的魔族。 “亲王阁下,距离布隆斯坦还有六个小时船程,”他这样说道。 “非常好,”张伯伦深吸一口气眯了眯眼睛,而后转过头道:“通知452号哨所,我需要在抵达后即刻前往一线开展实地评估,务必做好准备。” “遵命。”那船员行了个礼便退下了。 “咣当”一下,木头舱门关上了。亲王坐回了书桌旁的一张座椅上,沉思起来: 这计划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绝无失败的空间可言。 “452号哨所,452号哨所,听到请回答。”在飞行船的一间隔间里,一个船员正握着一个木头听筒说着话,他面前的整块墙壁则被一个巨大的,由一块高纯度血红色魔石供能的,遍布各式魔法回路的复杂装置塞得满满当当——看样子似乎是某种类似远程无线电的联络设备。 “这里是布隆斯坦防区452号哨所,请表明身份。”没过多久,听筒里便传来了虽然开头有些断续但整体还算清晰的回应——不得不承认,普洛斯帝国对于魔法回路的编程还是颇有一番见解的。尽管这套设施里头充满了如同屎山代码一般繁杂到灾难性的多重冗余嵌套逻辑与补丁,但这力大砖飞的设计可确确实实地做到了在超过300公里的距离上还能维持稳定的通讯环境。考虑到当前的开发条件,能达成如此成绩已经实属不易了。 “这里是“海鹰”号,识别号LC-10889-10-4。”那名通讯员答道。 对方沉默了几秒,而后给出了答复:“识别通过,“海鹰”号,欢迎来到布隆斯坦。” ““海鹰”号收到,我们还有大约六小时船程,请做好接驳准备。” 通讯员显得很放松,坐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而后等待着回话。 不过等了好半天,听筒里传来的都只有代表通讯不畅的沙沙声。 “该死的,这个蠢机器,”他暗自骂了一嘴,而后皱着眉头一手握着话筒一手运起法力调整起了通讯频率。 “这里是“海鹰”号,452号哨所,收到请回答。” 没有回应。 “这里是“海鹰”号,452号哨所,收到请回答!” 还是没有回应。 “这里是“海鹰”号……呃!” 听筒里的沙沙声逐渐增大,而后达到了近乎是无法忍受的地步,逼得他一下子把听筒拿得老远。 “这个破玩意到底是怎么了?”连续不断的状况终于把他的耐心耗完了,于是这魔族一拳头砸在了面前这部电台的操作面板上—— 你别说,在某种程度上这招确实管用:耳机里的沙沙声立刻消失了。 “唉,什么嘛都是,”他摇摇头又继续呼叫起来: “这里是“海鹰”号……” 但下一秒,异响再次传来,不是相对轻柔的沙沙声,而是极为尖锐的高频啸叫。声音越来越大,让他不得不再次摘掉听筒免得被炸得头疼—— 事与愿违。噪声没有丝毫减弱,反而愈发猛烈起来,其中还混杂着近乎是震耳欲聋的轰鸣。他这才如梦初醒般反应过来:这噪音根本不是从听筒里传出的,而是来自于外部的环境! 紧接着,一道黑影便从舷窗边闪过。赶忙跑过去一看,浑身战栗: 一个通体黑色,尾部喷射出耀眼蓝色喷流的飞行物从不知何处突然出现,一边发出宛如催命符般的凄厉嘶吼一边毫不费力地绕着“海鹰”号打转,好似在戏耍他们一般—— 幽灵船!是那条传闻中的幽灵船! 通讯员一下子心凉了半截: “海鹰”号可能永远也到不了它的目的地了。

此时此刻,“东风”号上,在解除隐身系统绕着“海鹰”号威慑性地飞了好几圈之后,一船人总算是看清了他们第一个猎物的全貌: 这是一条体型庞大的巨型帆船,长度粗略估计一下近乎有180米。黑白两色涂装的船体极其修长舒展,与众人印象中飞行船中世纪风格的短粗外形完全不同——这长宽比极高的优雅设计不仅看上去更加现代化,也从侧面印证了其无与伦比的高速度。 与此同时,“海鹰”号的大体构造也肉眼可见地与埃塞克里特帝国的运输舰有着相当的差异:从涂装分辨,这条船用来产生升力的魔石气囊被完全埋在了水线以下,本体使用金属结构加固,造型看上去和二战时期战列舰的防雷鼓包颇有些相似。两舷的气囊还从当中一分为二成了前后两个大区,衔接处则是严丝合缝的坚固框架,其上向两侧各延伸出一片略向下倾斜的稳定翼。不仅如此,整条客船从船尾最后一根桅杆之后便高度收拢形成一条二十多米长的尖尾,尖尾末端则是一组大型的十字尾舵——如此造型再配合上甲板上两层延伸到船尾的上层建筑和四根挂起横帆,飘扬着黑底白龙旗的桅杆,乍一看宛如一条飞剪客轮与一架巨型水上飞机的结合体一般,尽管怪异但却有一种独具一格的美感。 “哇哦……”看到如此庞然巨物出现在眼前,“东风”号上的全员都不由得瞠目结舌。 “呐,我们真的要打沉这条船吗?”货舱里纳迪莎这样问了一嘴。 “嘶……”克雷特咬着后牙床倒吸一口气——要把这么一条堪称艺术品的优雅客船从半空中轰下来好像确实是有点不合适。 “卡莫夫,要不……先劝降试试?”于是他这样问道。 “我觉得可以,”楼上驾驶舱里的卡莫夫应了一声,便一边放慢飞行速度一边拨动起手头无线电收发器的开关——刚刚就是这个玩意发出的压制性干扰彻底阻断了“海鹰”号的对外联络频道。 “请注意,“海鹰”号,这里是“东风”号,你已进入我舰的打击范围,立即停船放下武器投降,否则我们将被迫采取更极端的措施。” 没有回应。 怪事了,卡莫夫不解:凭借氦-3聚变反应堆提供的强劲动力,“东风”号无线电系统的功率已经大到足够覆盖近乎所有常用于通讯的频段了,按理来说对面不应该收不到才对;可是过了好一阵都愣是没能在广播里听到哪怕一点的动静。 于是他按下几个按钮,又分别在短波和长波频率上重复了一遍方才的内容: ““海鹰”号,这里是“东风”号,立刻停船,否则我们将采取更加极端的措施。” 可等了半天,接收器里还是静悄悄。 “没回应啊,所以怎么办?”卡莫夫问起楼下的克雷特。 “一点回应都没有?” “没有。” “嘶……想拖时间这是?”看着一群魔族船员或在“海鹰”号甲板上来回奔走或对着“东风”号指指点点却丝毫没有要停船的意思,克雷特想了想答:“那就打一发告警射击吓吓他们好了?” “成。” 而后离子引擎的呼啸骤然增强,“东风”号在空中兜了一个大圈消失在云层中,又没过几秒便掉转船头拖着凄厉的嘶吼向“海鹰”号左舷冲杀而来—— 不过一船人不知道的是,方才的呼叫“海鹰”号还真没收到。这个中缘由倒也不复杂:“东风”号上的电台功率有点大过头了,以至于它此前对“海鹰”实施压制性干扰时,一瞬间迸发出的过量杂波一下子便直接把后者船上那部从原理上来讲勉强能算是电台的通讯系统里头的魔法回路“烤”得当场过载——或者更贴切点说,此刻“海鹰”号已经和被震聋了没什么区别,自然也就听不到什么劝降警告了。 但不管怎么说,比起打电话而言,告警射击确实是个更加直观而强硬的做法。于是只见卡莫夫扭动开关给等离子炮装好定时引信,将投射在挡风玻璃上的电子准星对准“海鹰”船体另一侧的天空,而后扣动了扳机。 “砰呜——”伴随着略带金属音的爆响,一发明亮的淡蓝色等离子束从“东风”左翼根的炮管内射出,转瞬之间便从“海鹰”号的一号桅杆正后方近乎是紧贴着甲板的高度擦过,而后在百米之外炸成一团绚烂的蓝紫色焰火。 这大概能帮助他们快速做好投降与否的决定,克雷特这样想道——毕竟刚刚这发等离子炮无疑已经清楚表明了“东风”号的态度: 麻溜的快点给我停船!不停船就要你们沉船! 不管怎么说,这沟通方式确实够直接了,直接到百来号魔族船员“呼啦啦”地涌上甲板和舰岛,刷刷几下便将横帆拉满,纵帆挂起,一边推动船翼一边手忙脚乱地把各种非必要物件和压舱物往下丢——于是减轻了重量的“海鹰”号倏地爬高,没几分钟便借着风力向南全速遁逃而去。 可惜,哪怕像“海鹰”号这种将风力近乎利用到极致,速度几乎是同期水面帆船快三倍的巨型风帆飞剪船相比“东风”号这古代兵器还是差得太远太远了——更确切点说,“海鹰”现在发了疯一般才能勉强飞到的60公里极速甚至连“东风”号的零头都摸不到。也难怪卡莫夫只是轻轻加了一点油门就能毫不费力地撵上前者而后绕着它以两公里的半径打转,还得时刻注意空速免得一不小心飞得太远了——从“海鹰”号船员的视角来看,这简直和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没区别。 “我们……是不是把他们吓到了?”货舱里,纳迪莎这样问了一嘴。 “好像确实有点过火了,”克雷特看着舱壁显示屏上的图像有些无奈。 “卡莫夫,再朝着他们船头前面打一轮试试,要是还不停船就动手吧。”于是他这样说道。 “成,”卡莫夫答,而后一边放慢船速一边再次装订好引信,操纵着战舰又绕了一圈,从“海鹰”号的两点钟方向进入了一个浅俯冲,将大炮瞄准了后者舰首正前方100米开外的位置。 “好了,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他紧盯着弹道计算机投射在风挡上的参数,将手指放在扳机上,准备在450米距离上开火—— “砰!砰砰砰!” 四发紫红色的魔弹接连从“海鹰”号前、后甲板和舰岛上射出向正以150公里时速进入攻击航线的“东风”号袭来。其中三发从两翼擦过,而最后一发竟在700余米上不偏不倚地命中了后者的挡风玻璃,在卡莫夫眼前炸开成一朵绚烂的焰火——虽然没有击穿但还是把他吓了一大跳。于是手一抖,一发等离子束直直射出,没有按照原计划飞向“海鹰”号舰首,而是在它右舷的50米开外炸响了。毫不意外地,这发威力基本等同于500公斤航弹的近失弹不仅用剧烈的冲击波将右舷上几乎所有的魔族都掀翻在甲板上,还在客船的外壳上留下了一个吓人的焦黑凹痕。 与此同时,“东风”号穿过等离子炮打出的的蓝紫色火球倾斜着从“海鹰”号船底掠过,一头扎进了茫茫云海之中。 “奥米茄,护盾怎么样?”刚刚穿出云层底部,驾驶舱里的卡莫夫便抹了一把冷汗,转头问起窝在旁边的奥米茄——此时她(的全息投影)还相当应景地戴起了一只骷髅眼罩,看上去颇有些海盗风。 “62.359%,好着呢。”对方答。 “百分之62——”卡莫夫听完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东风”号自开战以来挨得最狠的一发了。虽然从威力来看哪怕在护盾耗尽的情况下它都不大可能打穿自己座驾的装甲带,但是万一像去年七月份第一次夜袭阿克兰城时那次一样震坏点什么的话,对于目前这状况可确实是件麻烦事。 他瞥了一眼身旁的奥米茄——后者虽然还是把脚翘到仪表盘上摆出一副无所事事的平和态度,但两只手却死死地抓住屁股下的飞行座椅免得自己掉下来(虽然其实她并不需要这样做)——很明显,她也被刚才那超出预期的状况吓到了,此刻只是在强装镇定罢了。 “卡莫夫,刚刚这什么情况?你还好吗?”克雷特的声音从仪表盘里传了出来。 “没事问题不大,这条船可结实着呢,”卡莫夫答,而后以一种略带埋怨的语气开玩笑道:“话说,你可没告诉我对面能在快一公里距离上把我们打个正着啊?” “主要我也没拿到这方面情报啊?”克雷特这是真冤——毕竟无论是那个代号“光点二号”的特工提供的情报还是布莱克本手头的资料都没什么关于“海鹰”号本身的信息。再考虑到目前这个技术条件,不往“这条船上装了对空火力”这方面去过多思考也确实算是情有可原—— 但阴差阳错地,几位勇者还真低估了普洛斯魔王军的技术水平。 当“东风”号再一次打开隐身装置拉起船头跃升到“海鹰”号同一高度,在几十米的距离上仔细观察后者时,一行人这才发现面前这条船比起预期中待宰的羔羊而言倒是更像一只刺猬:它在一号桅杆正前方、舰岛第一层、舰桥正后方和四号桅杆后方的甲板上这四处位置一共架设了四座带防盾的巨型魔弩,尺寸看起来比此前攻城战中遭遇的版本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除此之外,原先舰岛两侧如观景台一般的结构也大面积敷设了铁甲,其中几个露台装上了几部不太看得明白功能,但从外部确实能看到供能用魔石的装置;另外几个平台的栏杆则被拆掉了,多出来的空间被用来安置小一些的砲座——直径大概有差不多两米,仔细看一下能大致分辨出上面一口气装了一捆四把魔戟。这些小砲位在两舷各有五座,每一座上面都挤了三四个魔王军士兵,宛如高射炮一般为“海鹰”号提供短程自卫火力。 “这究竟是什么东西……”眼见此景,奥米茄可算是坐不住了,直起身子瞪大眼睛紧盯着这条和她程序认知格格不入的帆船——这结构、这火力、这造型,这哪里是什么高速客轮?这完全就是一条全副武装的辅助巡洋舰嘛! 如果这东西是出自拥有前世记忆的勇者团之手,那它各种太过现代化的细节都还能让自己不至于那么方寸大乱——她这样想着——但这条船可是百分百的普洛斯制造。OGAS在上啊,这个世界的技术和理论发展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 “管他是什么呢,看这架势就是打算顽抗到底了。”卡莫夫一摆手征求起克雷特的意见:“怎么说?我们开打?” 对讲机里沉默了几秒钟,而后传来了回应: “嗯,开打。” 决定已下,于是隐身的“东风”号一个滚转脱离“海鹰”号的左舷,而后猛然加速拉开距离,拖着凄厉的尖啸再一次绕着后者打转,寻觅着最佳的进攻角度—— 谈判失败,准备攻坚!

杂谈: 这波属于是主角团失算了,本来看到巨型魔弩这种重型定点防御武器的时候就该想到魔王军会把这玩意往船上搬的,只能说谁还没有个大脑短路的时候呢(笑 下一话正式开打了 就,说说海鹰号这条船吧 这船文中也说了,全长大概180米(实际上是175),不过说实话这个长度蛮虚的因为25米都被尖尾和船头的斜桅吃掉了,主结构只有大概150米不到 宽度不算魔石气囊的话是22米,算气囊有34米,再加上平衡舵的话基本奔着65米去了,高度的话只算船体结构和上层建筑的话也是22米(也就是大概五六层),然后再得加上50米高的主桅,单论尺寸已经不比二战重巡小了 起飞重量嘛,极限13000吨,不过文中这个没带多少货的状态估计只有八九千那样,因此玩命跑能勉强跑到60公里极速(也就是32节半,对于一个帆船来说已经快到爆了) 反正,做这条船的设定的时候我基本算是放飞自我不管啥结构问题了(21章杂谈还写了考证觉得那么大船放水里开不起来以及因为太贵了所以没人敢把飞行船当战舰用来着,现在吃书了,我表示I don't fxxking care),最后只是大致看了下跟东风号的尺寸比例(毕竟要跳帮)然后就拍脑袋给了个175m+13000吨的数据( 总之这条船其实算挺有意思的,因为我查资料的时候不仅参考了“普鲁士”号巨型飞剪船的具体数据(虽然放大了不少),实际上还大致参照了一下欧根亲王号重巡) 于是就得到了这么一个四座中轴线主炮塔+一排侧舷副炮的辅助巡洋舰风格的客轮,只能说普洛斯造船这方面确实比较抽象(笑 说一嘴不影响观看的剧透吧,普洛斯家的正经战列舰已经用上廊炮了,配合上中轴线布置的巨型魔弩只能说火力相当凶残,压根不是其他国家那些个连远程打击手段都没多少的战舰能比的,如果把弩炮改成电磁炮,风帆改成内燃机再换成全金属结构的话这画风把它放到一战早期都没啥违和感——只能说这帮魔族设计理念还是相当可以的,就是纯粹被软硬件给拖累了( 然后就是炮,主炮巨型魔弩,没什么好说的,中轴线单装四座,尺寸和威力比之前解放阿克兰那场出现的那门高一截,约等于150榴弹炮的威力,对付风帆战舰绝对够用了,不过打东风号那种挂逼那算了) (当然其实东风号吃这一炮虽然没破防但也挺疼了,毕竟底子就是运输舰,无论是定位还是运载量甚至是尺寸都和欧洲野牛那种大型气垫舰差不多,从设计上就没打算让他硬吃大威力武器,满护盾的情况下能接三发150榴弹直击已经足够了) 至于精准度嘛 只能说700m首轮命中东风号属于是在各种层面上把炮手阳寿耗完了,好了下一个话题( 副炮的话,目前想的是一个转台上装了一捆四个魔戟,然后上面一个炮长一个炮手以及俩装填手(虽然说是装填手但其实是充当人肉电池调控魔法回路供能的,乐),所以威力大概也就没比高位魔族那个魔弹高多少了,最多7.62滋水枪的级别而且是四炮轮射一秒四发(草,什么九六神炮),再加上射程也就是步兵武器的级别,总之对舰输出没可能指望这个了,老老实实靠主炮吧 嗯,虽然海鹰号这配置本身也就是个辅助巡洋舰的水平就是,碰到东风号第一反应是麻溜的快跑而不是直接开打也足够说明问题了 (当然实在跑不掉那另说,毕竟东风号理论上可以直接单级入轨的,这是真跑不过啊) 还有一个小细节,“海鹰”号的识别码LC-10889-10-4 这个号码本身涉及到一个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异世界语言学 其实之前我是一直避免让主角团以外的其他人去说和本位面语言有关的字母之类的,毕竟之前也说了异世界语跟英语是不互通的,那我想我确实不大好真的一下子放一堆英文字母上来,人家也没有这方面认知那肯定不合适的嘛( 然后又想了想 算了,就当我写的小说是主角团说的话的翻译版吧,然后因为异世界语是更类似西方语系的表音文字而不是东方语系的表意文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其他的话是异世界语译成中文,然后这个编号是异世界字母译成英文字母的结果,没了( 奇怪的细节.jpg 顺便说一句,“海鹰”号最开始的船名我其实考虑的是“大东方”号的,这样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这几章的标题起作东方快船谋杀案,整活嘛不磕碜( 不过后来这个方案废弃了因为群友觉得海鹰更好,再加上现在这个标题也还算说得过去所以就成现在这样了) 至于这个船名本身,它其实是取自一战时期德国海军的同名风帆袭击舰“海鹰”号(SMS Seeadler),舰长菲利克斯·冯·卢克纳尔伯爵也算是号传奇人物了,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笑

第三十九章 “东风”快船谋杀案(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