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猫与野猫
虽不像家犬吠以鸣忠、保护主人以至生命尽头,野猫喜好追逐鼠辈,不同于家猫酷爱绒线团似的,却仿佛是天性。它不轻易为人的食物示好所惑,亦非家猫那般喧宾夺主。 过去对野猫的印象,还停留在动物频道的镜头:敏捷的身形,轻快的脚步,以及黑夜中闪耀的光。真正亲眼目睹,可望不可即。犹如放荡不羁的隐士,往往出手拿下猎物,不轻易为人所知。 然则万物有灵,几百年的异化驯养使得这个群体出现了“叛徒”。“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或闪耀众人,不过惊艳一瞬;“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虽为人称道,却难印象深刻。沉醉于温柔乡的旅客,旁人殊不知其前生或颠沛流离;那迷蒙的眼神,却也曾几何时坚毅果敢,傲世苍生。 嗟乎!看呵,那两只猫终于“团聚”了。那“侠客”早已污浊了身形,唯剩闪耀的绿光。那全身散发着美丽光泽的,慵懒地蜷在众人脚下。“侠客”于角落缓步而下,迟疑片刻,向同伴打了招呼。慵懒的耳朵竖了起来,只望了一眼便回到那不知缠了多少圈的绒线团了。形瘦并非孱弱,壮硕难辨膂力。在这片黑色屋檐下,弯曲瓦片间是两个同类。 想起来,这世上之人,多是毁誉参半的,自古英雄也难逃盖棺定论。赤兔宝马虽事多主,战功显赫,也留恋于云长忠义至信,绝食而亡。曹阿瞒治世能臣,乱世英雄,却也难逃文学作品之诋毁。众口难调,怕是难以设身处地着想罢了。 如此说来,这猫似乎也不好评判了。借以进化论说辞,倒可敷衍地将这活猫“盖棺定论”了。可惜可怜可爱小猫,难得难为难言相向。 当下想时,不禁微微一笑,似懂非懂了。聚精一看,旁人皆散开了。那只野猫也离开了,只剩下那旧色绒线团,和线团般的白色小猫。
(此乃戏鼠野猫,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