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包公捧砚
宋仁宗康定元年,包拯(人称包公)被调到端州做地方官。他到任不久,便听说了历任地方长官借进宫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的事。
于是,包公派人去找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张考文一听包公问起端砚的事,便奉上一块优质砚台,讨好他说:“这块砚请大人收下,其余的我将陆续送上。”
包公一听,心里全明白了。本来上面规定,端州每年只送十块贡砚,而地方官吏层层加码、扩大贡砚数目。这沉重的压榨剥削,害苦了砚工。他越想越气,把张考文送上的端砚“砰”的一声摔在地上,并让张考文把历年经办贡砚的情况说个清楚。张考文不敢隐瞒,便一五一十地把贪官、劣绅借进贡端砚为名贪污勒索、加重砚工负担的实情招认出来。
包公针对这种弊病,专门出了一份告示,儆戒官员。士绅不得任意扩大贡砚数目,不准向砚工摊分工钱。同时,他对压榨砚工的贪官劣绅严加惩处。
这份告示说出了百姓的心愿,开明士绅也表示拥护。由于包公执法严明,当地官员不敢再贪污腐败。